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旧片区改造、资源活化利用、安置房建设、市政公用设施配套……今年以来,济南市槐荫区开展了“抓项目强产业深化落实年”活动,部署了“十大攻坚行动”,“品质槐荫攻坚行动”位列其中。槐荫区突出“狠抓项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导向,在全区掀起了“项目大会战”,提报谋划策划储备项目138个、总投资836.62亿元,其中城市更新类项目88个,占比达到63.8%,为8万户、25万居民改善了居住环境,新老城区相得益彰、城市形象更加美丽、品质槐荫愈发彰显。

破解难题,老小区里的“新智慧”

“现在咱小区停车可方便了,打开手机小程序一查,没到家就能看到哪有空闲车位。”日前,在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裕园社区,周末回家探亲的陈先生对记者说道。

裕园社区建成于上世纪末,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停车设施配套不足、停车乱、停车难等问题相继显现。“这是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解决!”社区党委书记刘云香说道,为此社区先后召开了50余场居民协商会、发放了500余份调查问卷,最终形成了解决方案。“我们联合多个部门,对小区规划了交通标线,安装了停车标志,同时将附近闲置地块开发为分流停车场,设置了200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小区停车压力。”刘云香介绍道,“特别是,我们还引入了智慧停车系统,对小区进行了智能化改造,让居民停车更便捷、更精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该系统是全国首家将高位视频技术运用到老旧小区停车管理,通过28组高位视频、2组中位视频和43个道路监控,实现了小区所有道路泊位全覆盖,通过高位视频智能化和封闭停车场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为居民提供了运营管理、实时对讲、安防监管、道路违停管理、剩余泊位空位显示及现有空位导向等功能。正如陈先生所说,居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了解小区内停车状态,对空余车位进行精准导航,使得停车更智能、更高效。

裕园社区智慧停车,是近年来槐荫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槐荫区2000年以前建成小区已基本完成基础类改造,并完成节能改造90%以上,改造面积491.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8万户。通过红色物业引入、楼体修复、建筑节能改造、无障碍设施完善、绿化提升、治安防控设施架设等一系列措施,老小区换了新颜,人居环境更加绿色、便利、和谐、安全。

盘活资源,老厂区有了“新风貌”

经十路纬十二路被誉为槐荫的“黄金十字路口”,在这里,和谐广场、连城广场、华润万象汇、壹合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14家银行机构汇聚,特别是经十路南侧的远洋广场,融合了企业办公、酒店、餐饮等多种业态,成为了又一新晋大型商业楼宇。

站在远洋广场前,看着气势恢宏的大楼,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老破旧”的代名词。

据了解,此处是济南铅笔厂老厂区旧址,最早的建筑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据老厂区员工回忆,厂里生产的友爱牌红蓝铅笔,曾在1956年全国铅笔评比中获得第一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辉煌逐渐远去,落后的基础设施、杂乱的居住环境,让这里与周边林立的高楼形成了强烈反差,居民改造意愿也愈发强烈。2017年,槐荫区启动了济南铅笔厂棚户区改造,为居民们量身定做了13种户型,配套建设了14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们陆续领到钥匙,住进了干净舒适的新房。

地处黄金十字路口,加之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浓厚的商业氛围,商业大厦的拔地而起便“水到渠成”。2021年,远洋广场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分为了AB两个地块,总建筑面积25.42万平方米,总投资超25亿元。在A地块上,目前已建成远洋广场,广场A座地上22层,用于了电力、新能源开发等企业商务办公;B座地上25层,目前出售签约率100%,将引入泺邑酒店、7-11等酒店、零售、餐饮多元商业业态。B地块则为居住用地,建有住宅楼10栋,建筑面积16.98万平方米,2栋为回迁安置楼,共安置回迁居民438户,目前入住率达9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周边金融产业资源优势,该项目还锚定现代金融,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重点招引了大型金融机构,逐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不断推动片区发展更有活力、更有动力、更有合力。

有品有颜,品质槐荫展现“新气质”

黄河水、长江水、玉符河、小清河在槐荫“四水交融”,为城区发展注入了灵动气息。特别是腊山河宛如一条玉带嵌入其中,漫步河边,水清见底、满目皆绿,不断彰显着品质槐荫的魅力。

如今这条高颜值的腊山河,曾经却不是这样。槐荫区市政工程服务中心副主任韩战峰回忆道:“当时腊山河缺少补给水源,导致水质较差。同时附属设施也已老旧,周边植被杂乱,亟需修复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答好“治水”这一“必答题”,2022年槐荫区启动了腊山河污水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对约4.6公里的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我们对腊山河河道进行了全面清淤,并对周边区域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完善了周边污水管网,防止污水进入河道污染水体。同时,建立了四处初雨收集处理设施,对废水收集处理效果进行实验研判。”韩战峰介绍道,“我们还同步启动了腊山河再生水补水工程,一方面设计了地下式补水泵站,通过周边水质净化厂进行补水,泵站规模达到了5万立方米/日;另一方面,我们利用补水管线,将再生水提升至腊山河上游,对河道进行分段补水。”经过一系列“组合拳”,如今腊山河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防洪能力也进一步提升,“腊山河-小清河绿道连接大环线”正逐步成型。

城市品质彰显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槐荫区坚持高水平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出台了《槐荫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了十大文明行动和精细化管理16项专项行动。依托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纵向形成了“市—区—街—居”四级联动,横向可联通17个区直部门、16个街办、99个社区、18个执法中队和区渣土办,并将应用服务延伸至高空无人机巡视、街区网格视频查控、突发事件处置等领域,实现了全区城市管理服务全覆盖。

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落地,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共同绘就起了品质槐荫的美好画卷。未来,槐荫区将继续以真抓实干、奋勇向前的姿态,不断书写这张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壮丽答卷。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健 通讯员 栾中铭 李文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