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1年,广东当地一村庄在土地改革期间,抓到了一个国军少将。村民们的脸上写满了对他的仇视,纷纷高喊要将他处死。

就在他即将被执行枪决之际,叶剑英急忙来电“刀下留人”,这才保住了他的一条性命。

叶剑英之所以这么做是受到了毛主席的指示,而毛主席不仅指示叶剑英将这位国军少将保了下来,事后还为他安排了工作。

那么这位国军少将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能让毛主席如此重视,甚至不惜指示叶剑英前来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将领弃暗投明

这位国军少将就是莫雄。早年间追随孙中山,在粤军部队屡建奇功,名声远扬,加之他本人豪迈不羁、不拘小节,他在军内也被尊称一句“莫大哥”。

1922年,陈炯明发动兵变,背叛了孙中山,还试图引诱莫雄追随自己,莫雄当即拒绝并与孙中山联手并肩作战,联合讨伐叛贼陈炯明,将他赶出了广州。

因此,在平定叛乱后,也因拥立有功,莫雄因功被封为粤军的少将旅长。在实行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莫雄对蒋介石还抱有一定的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眼里的蒋介石,是始终笔直地站在孙中山的身边,是真正沉下心来钻研革命事业的人。

不过这些都是蒋介石为了讨好孙中山所做的表面的忠诚和热情罢了,是蒋介石为了谋取权力的手段而已,只不过莫雄还被蒙在鼓里。

他一直认为蒋介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革命,因此与蒋介石走得颇近。当时,粤军中不乏中共党员,他们的反蒋言论在莫雄听来似乎有些“离经叛道”。

但莫雄并没有深入思考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凭着直觉去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知道自己当前的阻碍就是许崇智领导的粤军,于是他费尽心思地在许崇智面前表现地无比忠诚。

后来,蒋介石利用廖仲恺被刺一事为借口,将莫雄打上了“反革命军队”的标签,并缴了他的械。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莫雄失去了军队,而许崇智也早已被逼走,蒋介石趁机夺取了粤军大权。

莫雄只好投奔了张发奎,与他一同反蒋。张发奎反蒋失败宣布下野后,宋子文找到了莫雄,后担任财政部视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发奎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莫雄意外地遇到自己的旧部刘哑佛,通过刘哑佛的介绍,莫雄接触到了中共人士项与年、卢志英等人。

受到共产党的影响和启发,莫雄开始产生了向共产党靠拢的想法。他认为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党,于是提出了自己也想加入共产党。

然而,李克农考虑到莫雄在国民党内部的社交范围广,且莫雄有一定威望,决定让他留在国民党委共产党收集情报,并为地下党员提供帮助和保护。

莫雄深思熟虑后认为这个安排合情合理,毕竟无论在哪都是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便继续留在国民党委托共产党工作,为红军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并成功营救了许多被困的地下党员。

1933年,莫雄遇到了蒋介石身边的幕僚杨永泰,对于莫雄的威名,杨永泰早已知晓,于是便和蒋介石极力推荐莫雄。

通过杨永泰的一番推荐,蒋介石将莫雄任命为“剿共”司令,心想经历了前几次的失败,说不定以莫雄的能力能发挥大用处呢。

莫雄找到了中央特科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他决定要与蒋介石来一场“斗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永泰

中央特科派给了莫雄一批精英骨干,他将这些人安插进了国民党,还将一些人安排进了国民党特务高级训练班。

为了莫雄能在“剿共”上取得成效,取得蒋介石的信任,红军在与莫雄打时,营造出一种敌不过的假象,“仓皇败退”的情形。

这样的策略果然奏效了。一直以来因为“围剿”红军而郁闷不已的蒋介石看到前方不断传来的“捷报”,很是高兴,对莫雄很是欣赏和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获取“铁桶计划”送情报

1934年9月,为了将红军彻底“消灭”,蒋介石制定了“铁桶计划”。也就是调集一百五十万的军队,配备了大量的先进军事武器装备。

采用分进合击、铁壁合围的战术从四面八方形成严密的火力包围圈,步步为营,节节推进,行军所至,立建碉堡,将红军困在其中,一网打尽。

蒋介石叫嚣要在一个月内将红军一网打尽,消灭红军。莫雄得知这个计划后,心理十分焦急,他知道,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完整实施,红军必将遭受惨重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开完已是傍晚十分,莫雄也顾不上吃饭了,赶忙将刘哑佛和项与年叫了过来,将“铁桶计划”全盘托出。

两人听后不禁大惊失色,莫雄将这些文件全部交给了他们,让他们赶紧报告这中央,表示如果后续出了什么差错,一切责任由他承担。

刘哑佛和项与年不敢耽搁,他们将核心部分用电报紧急发送给瑞金,然后又用特制的药水巧妙地将整个计划写在了一本字典上。

他们秘密地将这份情报送到中央,希望为红军争取一线生机。第二天,项与年乔装打扮成一名教书先生,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白天潜伏休息,夜晚则艰难地行进在小路上,只能绕开大路以避免被敌人发现。

越是接近中央苏区,敌情就越发严重,每个村子都驻有重兵,只要稍有可疑情况,就会被敌人逮捕。

所以项与年的食宿问题全在山林中解决,饿了就找些野果子,渴了就喝些山泉水来维持生计。长时间的跋涉使他变得骨瘦嶙峋,面容憔悴。

当他行进到兴国时,面临的关卡更加严密,不仅村口设有岗哨,连各个山头和小路口都有敌人把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与年眼见无法通过,只好退回山中另想办法。他突然看到地上的石头,心生一计:为何不装作乞丐混过去呢?

于是他一狠心,拿起石头砸向自己的牙齿,一下子敲掉了四颗门牙,顿时鲜血直流。疼痛使他昏了过去,过了好久才清醒过来。

他的头发长时间没有打理,已经凌乱不堪;衣服也因在山林中的长期穿行而破破烂烂。再加上他现在灰头土脸的样子,任何人看了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叫花子。

项与年将那本写有情报的字典放入一个装有剩饭的袋子里,假装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敌人哨兵见他如此模样,谁也不想费力去搜查这样一个浑身恶臭的叫花子,十分嫌弃地驱赶他,而项与年也成功混了过去。

几经辗转,终于到达了瑞金,将情报交到了周恩来手里。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项与年出现在周恩来面亲时,周恩来甚至都不敢仁。

正是由于莫雄的和项与年的及时传递,红军在面对“铁桶计划”时有了一定的准备,致使蒋介石企图剿灭红军的计划得以破灭。

毛主席也对此赞不绝口,夸赞搞情报的同志是立了大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老朋友、好同志

1935年,莫雄担任“剿共”保安司令,负责剿灭红军及伤病员和游击队。莫雄到达毕节后,一边以美酒、美女为诱饵,使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剿共”行动中。

莫雄私下里告知陈光中,“剿共”不过是手到擒来的易事,无需过分忧虑。与此同时,他转移着红军的伤病员,让他们得以在安全的地方休整。

为了迷惑蒋介石,他还谎报军情,使得主力部队晕头转向,对红军的围剿行动接连失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2月,莫雄对外声称去围剿红军,将部队故意调出了毕节城,实则是让出毕节城让红军得以休整。

而红军也因此顺利通过毕节城,这件事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他对莫雄的“守城不力”愤怒异常,开始怀疑他与共产党有所勾结。

恰在此时,莫雄的一个部下被抓获,经过证实他是共产党,还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封家书。

尽管这封信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莫雄与共产党的关系,但怀疑一旦产生,便难以消除。于是,莫雄被逮捕,并被押送至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狱中,他并未受到镣铐和严刑拷打的折磨。相反,他被关押在一间豪华监狱中,里面有沙发、浴室等设施一应俱全。

这种特殊的待遇反而让莫雄感到更加不安,因为前例邓演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遭受不幸的。

中央得知莫雄被捕后,立即展开营救行动。家人被告知这一情况后,急忙寻找杨永泰求助。

杨永泰却表示无奈:“委员长一直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况且莫雄又有‘通共’嫌疑,现在说了恐怕会更惹得委员长不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运的是,几个月后,随着陈济棠发起两广独立并大力反蒋,陈诚、张发奎等人趁机将莫雄保释出来。

莫雄获得释放后与蒋介石交流,发现他可能并不知情,将这一切都推给了陈炯明,是陈炯明的阴谋。蒋介石这才语气缓和下来,让他去平息两广的叛乱以戴罪立功。

莫雄也常常利用自己的职位之便,秘密解救了大量的共产党人士,还将装备物资想方设法秘密运送给游击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49年解放前夕,国民党开始大规模捕杀共产党人时,莫雄也上了国民党的猎杀名单。为了避免追杀,他逃往了香港。

广州解放后,毛主席下达指示,无论莫雄过去犯下何种错误,都要对党的这位老朋友安排工作。于是,莫雄从香港回到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

在1951年的土地改革期间,一个村庄将莫雄当作“反革命叛徒”抓了起来。村民们并不知道他的过去和历史,只知道他曾是国民党少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脸上写满了仇视,纷纷高喊要将他处死。在这危急时刻,古大存及时赶到并为莫雄辩解,列举了他曾为红军做出的不朽贡献。

但不见有什么转向,古大存只好紧急联系叶剑英说明情况。叶剑英大惊失色,急忙来电阻止行刑,“刀下留人”,这才保住了莫雄的一条性命。

1956年项与年和李克农得知莫雄还活着的消息,立刻去往广州将他接到了北京,那段历史得到证实,莫雄也连升三级,被任命为省府参事室副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莫雄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忠诚的共产党员、为国家和民族付出巨大牺牲的英雄人物。

他的忠诚、智慧和勇气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党和人民永远铭记的英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