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方鼓励小乌向大俄境内积极攻击,

当大俄宣称开始满世界向老美的对头布置装备,

这场大毛二毛的战争又朝着另一种不可预测的方向去蔓延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大毛的核威慑,是不是真的没用了?

即使俄国高层反复表示西方援助升级、纵容乌军向俄境内攻击的后果,俄方一再提高核报复的嗓门。

换来的往往是西方愈加的蹬鼻子上脸,继续加码。

乌军依然向俄国腹地发起各种远程武器打击,战火从双方实控线两侧向两国腹地蔓延。

一些重要目标陆续被攻击,但俄国的核装备只能选择沉默。

虽然大毛嘴上喊得凶,但是正常的地球人都知道:

蘑菇弹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谁打,谁就是人类公敌。

这些原则是得到了五常反复一致确认过的,就怕大国之间的误判,出现无法挽回的后果。

而在上三常的地缘博弈里,拥有最大核武库的俄方,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在大国之间扳手腕中,中方、美方手里可用的工具很多,包括经济的、贸易的、科技的、外交的、军事的,美方还有庞大的盟友圈作为配合辅助,相对来说,美方优势明显,中方防御有余。

2018年以来,美方从贸易战开打,一系列各领域的战役打完,我们这边有一定损失,但审时度势迅速调整总体可控,但美方也承担了巨大的博弈成本,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

而军事斗争手段,那我们这边最近十年的军工爆发,足以让他们老旧的军舰、问题缠身的F35,贵到离谱的装备、海底撞山的核潜艇……望中兴叹。

但比较到美方和俄方之间的博弈,俄方就吃太多亏了。

俄方经济体量很小,对外依赖较大,美欧只要在经济手段上下点狠手,俄方那边就受不了了。

军事斗争上,俄方常规武器明显逊于西方,吃了很多暗亏,只能经常拿核威慑出来加码打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国的语境里,核威慑是用来保护国家安全的。

但是,如今面临本土频繁遇袭的窘境,俄方又不可能真的使用核打击,这就使所谓的核威慑开了天窗。

威慑威慑,就是大家知道你会说到做到,归根结底还是忌惮于你的实力和能力。

我们让美军不要过北纬17度线,美军就不过了,带着镣铐打越南战争,而北方的军援不断南下,这就让美军注定要输掉这场战争。

伊拉克的萨达姆威慑美军不要进来干预,否则让美军血流成河,再重蹈越南战争覆辙。

结果,伊拉克军队被打的鼻青脸肿、尸横遍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战争初期,因为忌惮大毛的核威慑,美西方对小乌的军援还是偷偷摸摸的。

然后变得光明正大,然后是大规模援助,从轻武器到重武器,再到战机火箭炮。

俄方的威胁,越来越显得没有力量,让西方蹬鼻子上脸,不断加码军援,不再顾忌俄方感受。

直到最新的允许(鼓励)小乌去打大俄家的高价值目标。

这就会让大俄显得有些尴尬。

纵然他的核武库全球第一,但却保护不了本土的基本安全,这个就有点郁闷了。

虽然乌方的每次突击,都会遭到俄方的反向报复,比如加大对乌本土的导弹打击,但是这点损失美西方、乌政府无所谓,他们要的就是打击你的本土,削弱你的实力,打击你的信心。

但是俄方却万万不能拿核武器来还击这些挑衅行为。

毕竟,核战争打不得、不能打,也打不赢。

谁敢打,谁就是人类的罪人,历史的罪人。

这就使得核武器虽然很猛,但是作为战略武器,却不能用来保护日常的国家利益。

那这个核武器的威慑效应就大大降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古巴导弹危机能最终解决,靠的还是最后一刻人类的理性。

这个理性就是大家对核战争的恐惧。

核威慑在冷战期间是确保世界和平的终极天平。

而在全球化的时代,大家的眼睛盯着很清楚,常规战争,只要不是上升到亡国灭种的程度,大国的核威慑就是一种摆设,能看,不能用。

尤其是对无核国家,你用了,是胜之不武,大家还是鄙视你。

而这场大毛和二毛的战争,最要命的后果之一,就是打破了核威慑的神话。

由于使用核武器的起点门槛太高了,那一般的无核的地区强国也会蠢蠢欲动起来,试着挑战一下国际秩序。

没了核威慑的威慑,更多的野心家、政治强人会行动起来,发动一些战争,搞起一些冲突,让世界变得不太稳定起来。

如果对核威慑不再忌惮,那世界对战争的敬畏将会大大下降。

从经济到战争,从社会到外交,这些年,我们习以为常的原则和约束正在被迅速消除。

尤其是许多地区右翼的抬头,野心家的崛起,嘴炮政治的兴起。

让我们对人类的未来,只能心怀不安地去预测。

冲动,永远是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