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寸土寸金,每一寸土地都有很高的价值,这一点我们看北京的房价就能很好的理解。

所以,当很多人听说北京市中心繁华的丰台区竟然有一座坟墓矗立在那里,连火车做线路规划时都要特意绕开那里,肯定觉得很不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都不是,这座坟墓里埋葬的是一个普通的少年,他的年龄永远的停在了18岁。他就是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安全而壮烈牺牲的烈士——孟凡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后,共产党进行了土地改革,这才让孟凡章一家人有了自己的土地和房屋,日子才开始有了盼头。对于照顾穷苦人的共产党,孟凡章心里充满了浓浓地向往之情,在他的心里英姿飒爽,穿着军装的解放军战士就是穷苦人民的守护神一般。

年幼的孟凡章在心中暗暗发誓,长大之后一定要从军,像解放军哥哥姐姐一般守护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课堂里,他第一次听说了革命烈士们的事迹,让他感动不已。雷锋曾经在大雪中背着探亲的老奶奶寻找自己的儿子,等到将老奶奶送到目的地和儿女团聚时,他却一声不响的离开,被人追上问起姓名,也只回答一声:我的名字叫解放军。

张思德为了救队友而死,毛主席为了纪念他的壮烈牺牲,写下来至今仍闪闪发光的名句:为人民服务。战士王杰教导民兵团进行地雷战训练,在地雷出故障意外引爆时,他挺身而出,扑在地雷之上,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在场其他十几人的生命。

这些革命先烈的身影和事迹,时刻出现在孟凡章的脑海中,他立志一定要做像这些前辈一样的人——不畏艰险、不畏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着这样的抱负,孟凡章更加努力读书,希望早日能加入解放军队伍,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军人。他的家人都支持他的决定,虽然家中贫穷,但仍然供他上学,希望他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孟凡章心里,他最崇拜的英雄还要数雷锋。因为他认为雷锋真正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了日常生活的诸多小事之中,他随手帮助战友学习、出门在外随时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孟凡章认同雷锋的精神,他也认为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勤勤恳恳的为人民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孟凡章长成了小伙子,也开始上中学了。他觉得他可以开始践行自己的理念,可以开始从帮助周边的人做起,正式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了。

因此,他积极地帮助周围的乡里乡亲们,谁家有了困难都可以找他,他总是耐心而亲切地帮助年迈的乡亲们。

村里的大妈和奶奶们一年四季的在地里劳作,她们十分辛苦,都累弯了腰,累粗了手。每年秋天收粮食的时候,是她们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时候,她们总是忙不过来。孟凡章就主动要求帮助这些农民们,主动帮她们收粮食,运粮食。

因为他还在读中学,因此这些农活都要等放学之后才能做。只见孟凡章晚上一放学,连饭都来不及吃,就跑到田里去帮助农民们,这家收完了帮另一家。家家户户都能见到他辛勤地身影。

村民们都很感谢这个小伙子,总是热情地邀请他来家里吃饭。但孟凡章从不占村民们一点便宜,每次干完活儿都一分不拿的回到家里,点着蜡烛写当天的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里有一位大爷,他无儿无女,独自一人居住,又因为已经上了年纪,挑不动水了。因此,他的生活过得很窘迫。每天都要十分辛苦地走两步歇一步,就这样慢慢把水拿回家。孟凡章发现了大爷打水的不易,决心主动帮助这位大爷。

于是每天清早,除了自己家的水,他主动去大爷家拿走水桶替大爷打水,这一打就是三年。他风雨不歇,每天准时到大爷家来取水桶,又准时把装好了水的水桶送回来。直到他从军离开村庄,这件事才停止。大爷十分感激孟凡章,将他看做自己的亲孙子一样。

当时村里有一户乡亲,家里只有两个人,是一对老年的夫妻,就住在孟凡章家隔壁。两个老人生活不方便,孟凡章平时就经常照料他们俩,为他们打水挑粮。

有一天,孟凡章回家时已经天黑了,他回到家里刚来得及擦擦汗,就听到隔壁有人在大声喧哗喊叫。“出了什么事呢?”孟凡章感到奇怪,赶紧跑出家门,来到了隔壁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天公不作美,本来就夜深路黑,偏偏又在这时下起了大雨,风雨交加天气寒冷,早已没有车能够送奶奶进城了,这该怎么办呢?

邻居爷爷急得满头大汗,哭天喊地。孟凡章看着可怜的爷爷和昏迷不醒的奶奶,默默做了决定,他对爷爷说:“快拿一件厚衣服和雨披来,我背着奶奶走到城里去。”

邻居爷爷十分感动,赶紧拿来厚衣服和雨披,他以为是孟凡章自己赶路要穿,没想到孟凡章摆摆手,将奶奶背起,对爷爷说:“给奶奶把衣服披上吧。”

原来他是怕雨淋到奶奶,让奶奶的病情加重。邻居爷爷感动地老泪纵横,连声对孟凡章致谢。孟凡章却不以为意,在他心里,这是他应该做的。

就这样,孟凡章在风雨里背着邻居奶奶走了一夜,终于将邻居奶奶送到了县里的卫生站,奶奶受到了医院的治疗,渐渐恢复了神志。在这期间,孟凡章一直衣不解带地在医院亲自照料奶奶,直到奶奶的家属前来才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成为了卫生员的孟凡章发现自己的医疗知识完全不够。虽然在中学就自己自学过一些医疗知识,但对于每天真刀实枪地工作的军队卫生员来说,以前的那些基础卫生知识杯水车薪,完全满足不了给军队战士们看病的需求。而新兵的培训里又没有教授医学知识,他必须自己从头开始学习。

孟凡章每天苦读医学知识,有不懂的地方就询问其他队里的前辈,他孜孜不倦学习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很快得到了周围人的赞扬。卫生队里有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他必须学会使用它们。

于是,孟凡章从如何使用针管、如何抽药开始学起,就这样一点一点日积月累,到如何为骨折的人打钢板、如何进行一些高难度精密的操作,他凭借自己对医疗的兴趣和坚韧的性格,逐渐掌握了卫生队能掌握的所有东西。药品的种类、名称、用途、用量,伤口的清洗、包扎等等内容,他都渐渐得心应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不学学针灸,这样战士们生了小病不用吃药,针灸就能治好,不是也为部队节省了一笔药品支出吗?孟凡章购买了很多针灸相关的书籍,开始自学针灸。

针灸需要在人体上练习扎各个穴位,当时卫生队的条件有限,没有假人给孟凡章练习。他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

刚开始他的技术不熟练,身上被自己扎得一个个针眼,鲜血淋漓,但他并不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孟凡章终于掌握了针灸的技术,他的针灸技术可为队里的战士们解除了不少的病痛。

孟凡章非常细心,他在工作中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看了一段时间病后,他首先意识到,部队里的战士们缺乏病历。如果有了病历,记录上每个战士过往的伤病史,卫生队为战士们看病时就更方便快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凡章不仅给部队里的战士们看病施针,他的技术熟练后,他总忘不了以前村里的老百姓。村里没有乡村医生,看个病需要到很远的县里去看。部队周围的老百姓们何尝不是过着缺乏医疗资源的日子呢?于是,他主动向部队领导提出,拿自己每周末休息的时间去周边的村里巡回义诊,为老百姓们免费治疗。

他为人民服务的真挚心情得到了领导的赞扬,领导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看在他平时工作十分突出,授予了他卫生院标兵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是个休息日,孟凡章和往常一样背着自己的小医箱走在义诊的路上,他心里想着很多事情:这个村民的病、那个村民的伤......他总是细心记着这些老百姓的日常情况,他想着想着,走到了一处铁轨的附近。

远处的火车传来鸣笛声,意味着火车将要接近此处。孟凡章本想在路口等火车经过再过去,但突然之间,他的眼睛看到了一块大石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严重的结果从孟凡章的头脑里一闪而过,决不能让党的物资受到伤害。孟凡章18岁的心里闪过了这个念头,他一定要保护这珍贵的物资。

于是,他冲向铁轨,奋力推着大石头。火车越来越近了,驾驶员看到这一幕,赶紧拉起刹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实在太近了。孟凡章用尽全身力气,将那块大石头硬生生搬出了铁轨,但他却倒在了铁轨上,来不及完全刹车的火车从他身上无情地碾压过去。孟凡章的双腿被火车压断,鲜血直流,他昏迷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到了医院,他醒来了,只问了一句:“火车还好吗?”大家赶紧告诉他,他已经拯救了火车。

他听到这个好消息,就再次昏迷了过去。虽然做了手术,但他的伤势实在太严重,还是抢救不治牺牲了。这一年孟凡章年仅18岁,他的生命的时钟永远地停在了这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凡章烈士的精神,将永远被我们赞扬和歌颂,他一生坚守的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也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