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成立70周年。为此,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组织艺术家复排了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塔什库尔干”版,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成立70周年献礼。作为这部音乐剧的艺术总监,塔吉克族全国政协委员、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再次讲起创作过程,依然唏嘘不已。他说,为了排演作品,他和创作团队以及演员们一起重走护边路、重温老一辈艺术家创作经过,再次重温曾经的故事,依然那样感人。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作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歌曲和影片一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们对塔吉克族的最初印象。

影片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驻守在祖国最西部边陲的人民解放军各族官兵和当地塔吉克族人民一起,为捍卫共和国新生政权团结战斗,共同摧毁反动残余势力的阴谋,维护祖国统一。如今,塔吉克族人民依旧用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守边情结,坚守在保卫祖国边防的第一线。而这些故事,也值得让更多唱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人知道和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后排左三)和剧组成员在“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和护边员在一起。

》》在塔县唱响特别的《冰山上的来客》

1个月前,全国政协委员、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玉克赛克·西加艾提从乌鲁木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塔县,带领塔县歌舞团的演员们排演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创作的经典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

“我们7月10日左右就要演出,现在5幕的剧刚排到第3幕,时间非常紧张。而这里的演员又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剧目,每天都非常忙碌。”记者和玉克赛克·西加艾提约定的采访时间一拖再拖,因为他每天几乎把全部时间扑在音乐剧的排练上。

作为塔县成立70周年的献礼作品,此次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成立了由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汉族等多民族艺术家组成的剧组,在2004年原作的基础上创排了“塔什库尔干”版。“塔县是《冰山上的来客》故事的发生地,此次的版本是在不改变原作主要情节的前提下,将原本近两个小时的音乐剧缩减到了70分钟,同时又加入了塔吉克民族文化中的鹰舞、鹰笛,以及传统民歌等元素,让作品更具民族特色。”玉克赛克·西加艾提介绍,做出这样的改编除了为展现地方传统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这部音乐剧能作为一个特别的“礼物”,留在塔县长期演出,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助力。

据了解,此次音乐剧有主要演员20余名,专业舞蹈演员近70名,群众演员更是多达百名,且全部来自塔县本地。“剧中有一些唱段难度较大,本来我们想从内地和乌鲁木齐挑选演员,可没想到塔县歌舞团的成员们参演意愿非常强烈,都表示希望挑战这个作品,这也让我很感动。”玉克赛克·西加艾提说,全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民族,大家都为能参演这部反映保卫祖国边防、爱党爱国的红色题材作品感到荣幸。“尽管每天的排练很辛苦,每个人却感到非常充实、非常有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和拉齐尼·巴依卡的战友比江·拜格阿瓦孜交谈。

》》追寻前辈足迹,了解护边历史

仅有的几天休息时间,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和剧组的创作人员决定带领主演们前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发源地坎尔洋村,以及世界海拔最高的口岸红其拉甫,去重温历史,去感受真实的巡边路。“年轻演员都没有真正经历过那段历史,通过这次采风,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容。这是一次受教育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雷振邦先生的作品,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首歌诞生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歌曲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塔吉克族的传统民歌《古力碧塔》。”在坎尔洋村,玉克赛克·西加艾提给采风团的成员讲述了歌曲的历史和创作背景。当大家看到这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塔吉克村庄,如今正依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发源地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时,更是为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感叹。

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景区,大家了解到村里成立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艺演出队,并以“爱情之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青春之花——花儿就是这样红”以及“民族团结之花——花儿永远这样红”3个主题打造了三台歌舞晚会。“看到这里也有文艺演出队,真是为他们感到高兴。”音乐剧中真古兰丹姆的扮演者巴格达古丽·阿巴提说,从这里能看到党的富民好政策,同时也激励我们要把音乐剧演好,展示好塔吉克族文化。

作为世代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民族,塔吉克族的祖祖辈辈一生和牦牛、羊群为伴,常年奔波在崇山峻岭间,成为这里的“活地图”。在这里,很多人家都是几代护边。其中既有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主人公阿米尔的原型、一家四代护边的卡德尔·阿布都克力木;也有一家三代书写戍边传奇的“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

在拉齐尼·巴依卡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和采风团成员零距离瞻仰了英雄的丰功伟绩。“站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小屋,看着一张张生动鲜活的照片,仿佛他就站在我们面前。”音乐剧中阿米尔的扮演者拜合提亚尔·居马汗说,当看到拉齐尼·巴依卡的牦牛、他们的雕像伴随着五星红旗在帕米尔高峰前巍然屹立,他无私奉献、大爱无疆又短暂的一生激励着每一个人。塔吉克族牦牛叼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比江·拜格阿瓦孜是和拉齐尼·巴依卡一起护边十多年的战友,也是出自三代护边员家庭,大家与他交谈后,更是被英雄的精神打动,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感怀的泪水。

在红其拉甫国门,当剧组人员看到在极度缺氧环境下守护家园的人民子弟兵时,除了致以崇高的敬意,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极度震撼,深深了解了护边的艰辛不易以及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吉克族传统舞蹈“婚礼舞”。

》》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

“这次采风活动很短暂,收获却很多,不光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为今后更好地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空间。”玉克赛克·西加艾提说,而这也正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思想和素养。

近年来,玉克赛克·西加艾提一直带领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的“石榴籽”文艺小分队深入新疆农村乡镇,为农民开展声乐、朗诵、舞蹈、器乐等培训,排练爱国诗词朗诵、红色歌曲传唱、民族舞蹈表演等文艺节目。这不仅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到乡村大地上。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玉克赛克·西加艾提更是连续多年提交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为民族文化振兴、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并在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讲述最新鲜动人的新疆故事,向更多人展现多元、充满发展活力的新疆。

“我会尽自己所能为群众做实事,永远为人民服务!”玉克赛克·西加艾提说,未来,他还要继续传承红色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文艺人才,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当好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增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记者:奚冬琪

文字编辑:奚冬琪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