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目前市场上凡宣称

“特供酒”“专供酒”的均系假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部分不法生产经营者进行制售“特供”“专供”“内供”党政机关和军队酒品的行为,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严重损害党政机关和军队形象。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近期开展了“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特供酒”违法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也从公安部获悉,今年开展打击整治非法制售“特供酒”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公安部挂牌督办的17起重大案件全部告破,打掉跨地区职业制假售假犯罪团伙48个,打击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专项行动以来,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17名,涉案金额8.9亿元,现场缴获非法“特供酒”31.8万余瓶,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注意!“特供酒”“专供酒”都是假酒

近日

针对“特供酒”相关问题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

提醒消费者

“特供酒”是违法商品

买了丢面子又丢里子

01

正确认识“特供酒”本质

“特供酒”是指在酒类商品的标签、说明书、包装、广告、宣传物品上印刷或宣称“特供”“专供”“内供”党政机关和军队等类似标识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消费者心中,带有“特供”“专供”“内供”标签的产品,有着获取渠道特殊、独家供应、稀有等特殊属性,但其实“特供酒”“专供酒”“内供酒”等都属于违法商品,此类产品往往是将小酒厂、小作坊生产,成本低廉的白酒,经过包装,进行虚假宣传而成,市场上流通的“特供酒”均为假酒,是不法分子扰乱市场秩序的“工具”,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还可能会损伤消费者身体健康。

02

警惕“特供酒”宣传陷阱

“特供酒”的标识或宣传往往含有“特供”“专供”“内供”或含有党政机关和军队名称、代码等类似内容,如“XX牌内供酒”、“XX 机关专用酒”、“XX 军区”等字眼,还可能使用与“特供”“专供”“内供”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及其拼音、英文、谐音等形式内容,皆为不法分子通过包装和宣传手段进行炒作,赚取不法利益,属于违法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特供酒”均为假酒。为逃避相关部门监管,此类产品一般不会在正规平台或店铺售卖,往往会通过社交网络或线下小商铺进行销售。在消费者看来,“专供”“特供”“内供”产品是小范围或特定人群才能接触到的产品,同时不法经营者也会让消费者误以为“特供酒”就是高品质、高档次的品牌白酒,消费者能够花小钱体验到“特殊产品”,既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满足分享时的虚荣心。消费者在酒品消费中应杜绝跟风、虚荣的消费意识,保持冷静客观的消费心态,从观念上拒绝“特供酒”,不给不法分子留空子。

04

积极举报不法行为

消费者在购买酒类产品时应向商家索取票据,并在发票上记录下所购酒类的批号或编号,以便在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消费者一旦发现非法宣传、制售“特供酒”,要坚决抵制并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提供线索,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万晓东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