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在我军中素有“战神”之称,擅长指挥大军团作战,在国民党众多的将领中鲜有对手,但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却有一名叫胡琏的将领被粟裕视为是“一生之敌”

1947年7月,胡琏率领国军王牌整编11师攻占了我南麻地区,且周围没有其他国军部队的踪迹,粟裕认为这是个歼灭胡琏的好机会,就在他以华野五个纵队包围胡琏主力决心围歼这个宿敌时,粟裕收到了毛主席的急电:快撤!这是个陷阱。

粟裕虽然心存疑虑,但他相信主席的判断,果断下令全军撤退。

事后,粟裕大赞高明。

这是怎么回事?主席为什么会下令让粟裕撤退放弃围歼胡琏的机会呢

华野分兵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毙命,老蒋的首位王牌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后,蒋介石大为光火,他严厉处理了在这场战役中指挥、救援不力的汤恩伯等人,并在深思熟虑后决定派自己最信任的亲信范汉杰顶替汤恩伯,到山东去继续完成重点进攻的作战任务

范汉杰是国民党中为数不多的有真才实学的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中战功卓著,参加过淞沪会战等大小多次对日战争,被日寇称为“大胆将军”

期间,范汉杰所属部队也归朱德总司令管辖(当时是八路军),他的英勇威名也获得了朱德总司令的高度赞扬,赞他为“太行屏障”,算得上是一位抗日名将。

但是,这位抗日名将却是蒋介石的铁杆追随者,在蒋介石发动内战时,他不遗余力地为老蒋出谋划策,并充当着先锋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范汉杰接替汤恩伯率领重整后的大军向我沂蒙山区发起进攻时,他用老蒋的另一支王牌部队胡琏的整编十一师为我华野布下了一个陷阱,妄图歼灭我华野,这个陷阱却被睿智的毛主席看透,没让他阴谋得逞。

那是在1947年夏季,范汉杰率领重整后的二十四万余人的大军向我沂蒙山区发起第三次进攻,企图将我华野主力歼灭在鲁中一带

粟裕很快就发现国民党军队这回的行军阵型和速度不同于之前的任何一次行军

这次敌军的十一个整编师采用重叠交叉前进,密集平推,每个师之间紧密相接,相互策应,行军速度非常快,这种阵型很少见,但又类似日寇抗战时期对我军进行扫荡时用过的阵法,目的是让我军无法使用穿插迂回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仔细观察着敌军的行军,希望能从中找出敌军的破绽,但多日观察下来只觉得各部衔接紧密,根本就没有任何能让华野把敌军撕开一道口子的机会

为此,粟裕还曾经派出小股部队去冒险与敌军接触,希望能打乱敌人阵脚,借机把敌军切割开,但是让粟裕失望的是,每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这回敌军的战术确实让“战神”粟裕也有些头疼了,既无法对敌军进行分割,而由于兵力上的不足,也无法从侧翼进行袭击,无奈只能先行撤退以避其锋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撤军的同时,粟裕和陈老总也在商量着对策,当华野撤退到已经是背对大海时,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分兵去攻打敌军的重要地区才有可能打乱敌人的部署,让敌军分出兵力去支援,这样我军才可能有机会向敌军发起进攻。

就在粟裕准备向中央发报汇报此作战计划时,他却收到了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电报,电报告知:敌人目前大军来犯,其西侧鲁南、津浦的防守应该是相对薄弱,故中央命令,留四个纵队在内线正面应敌,用以牵制敌军主力;分别派一个纵队去鲁中,两个纵队到鲁南,以配合掩护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的命令和粟陈二人的想法不谋而合,粟裕马上按中央指示开始分兵,然后静等着范汉杰的部队也同样分兵去鲁南进行救援,然而,这一次敌军的行动却又让粟裕大惑不解,敌军不仅没有分兵去鲁南救援,反而是加紧向南麻地区行进。

本来按照粟陈的想法,鲁南地区一旦被攻击,敌军必会派兵救援,敌人所能调动的兵力也只有范汉杰目前所辖的部队,等敌人分出兵力去鲁南增援,那敌军原有的阵型肯定会被打乱,那我军就有机会向剩余的敌人发起进攻,进而逐步消灭敌人。

但现在敌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反而向我重要地区南麻发起进攻,粟裕当即决定增援南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