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征地补偿款15000元整,你数一数,没问题的话双方就在司法确认书上签字吧!”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单台子村老支书苏埃才此时正在协助法官完成一起征地补偿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回溯到2023年,单台子村村民王某的老伴过世时留下了三口窑洞,并在遗嘱中说明由自己的侄子刘云某和刘虎某继承。本来老伴过世后,王某也不再住在窑洞里,但新机场建设征地的消息恰在此时传来,这三口窑洞就在征地范围中。王某于是找到刘云某和刘虎某要求分割征地款,然而刘云某等人觉得王某无理取闹,坚决不同意分钱的要求。双方僵持不下,眼看着只能不顾多年亲戚情分闹上法庭。

老支书苏埃才听说后主动找到双方调解,不过这次他的身份是法院的特邀调解员。老支书苏埃才在村里工作多年,熟悉村规民约又德高望重,而今法院调解员的身份也让他在调解劝说中能熟练运用法律法规给出更加合法可行的解决方法。

最终,考虑到王某在窑洞生活多年,刘云某兄弟同意以15000元补偿款了结这场纷争,法官也当场为双方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一起官司就此消弭于无形。

清水河县法院一直以来努力将诉源治理融入乡村治理当中,积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无讼村落”,陆续把支书、村长等乡村干部变为法院介入解纷的前沿触角,让村里的争议方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也能感受到法院的理解和尊重。乡村中“老支书”“老村长”转换身份成为法院调解员,也进一步提升了解纷结果在乡村的公信力和认可度。

清水河县法院自开始创建“无讼村落”工作以来,已聘请58名村支书成为特邀调解员,2023年前端介入纠纷调解64起,其中80%都成功将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真正做到了矛盾不出村。

清水河县的老支书、老村长们在参与诉前调解工作时,还逐渐摸索出了“内外兼修”工作法。所谓“内外兼修”,也就是注意自己作为调解员置身于纠纷的内外时机,比如平时坚持“早入内”。纠纷初期往往都是一些小矛盾、小摩擦,作为乡村诉源治理的“第一道防线”,老支书、老村长们力图做到早发现、早化解让“小事不出村”,迅速响应并以公正、客观的态度介入,耐心了解事情的来因去果,不偏不倚地掌握事实真相。

但有时,老支书、老村长们又要及时“抽身事外”给当事双方冷静恢复理智的时间。在清水河县五良太乡31号村沙壕施工的闫某操作挖掘机不慎损坏了当地村民高某某家的祖坟,导致高某某天天带着家里亲戚阻拦闫某的工程施工,双方矛盾日益升级。村支书付丽平了解情况后,以调解员的身份分别走访当事人,劝告双方冷静思考、理性处事,从“第三方”事外人的角度引导双方达成共识,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经过几天的调解冷静期,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闫某某拿着司法确认裁定书高兴地感谢付丽平支书和法官:“我以为这工程都要进行不下去了,没想到这么麻烦的事这么快就解决了,终于可以继续开工了。”

老村长、老支书加入“无讼村落”调解员队伍,不但增强了诉源治理工作的调解成效,打通了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更有效预防了部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对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源:呼和浩特市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