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

高考结束后,考生担心成绩不好,担心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担心自己的未来……这些担忧都是正常的。

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长,要保持平常心,客观对待高考,调整好考试后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后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并不能快速调整状态,而会惯性地进入“后高考心理期”,出现“考后综合征”。

“考后综合征”一般表现为放纵型、焦虑自责型和迷茫型三种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❶放纵型考生。这类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比较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可以肆意玩耍,毫无节制,作息颠倒。

焦虑自责型考生。这类考生把高考看得十分重要。成绩尚未出来之前,考生心里没把握,持续焦虑烦躁,因而寝食难安,情绪不稳定。有的考生还伴随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甚至性格突变暴躁。

迷茫型考生。这类考生由于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往前走,随着高考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迷茫无聊的感觉。

心理调适的几个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有序

高考结束后,考生的时间突然变得充裕,容易让“胡思乱想”有可乘之机。

因此,考生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有序,例如,看电影、参加同学聚会、阅读书籍、去户外旅行、走亲访友、运动健身等,都是放松身心的方法。

建议考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缓解焦虑

高考是一种人生经历,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出现担心、焦躁的情绪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接纳出现的负面情绪,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紧张、焦虑的情绪来临时,考生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节。

回避转移法:离开令人难受的环境,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爱做的事。

积极自我暗示法:经常鼓励自己,建立自信心。

及时翻篇:无论结果如何,请心平气和地看待。高考只是人生的中间站,而非终点站。

寻求帮助

就高考考生而言,如考后出现情绪低落、拒绝沟通、莫名恐惧发抖,又或者出现脾气暴怒、食欲不振、暴饮暴食、睡眠障碍、兴趣丧失等表现,持续较长时间,就要重视,建议到医院寻求专业精神心理医生的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来源:陕西百姓健康

统筹编审:陈小瑜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