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的太空之旅进入最后10天的倒计时,预计将于6月25日返回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3日,嫦娥六号从文昌发射场升空,6月2日成功登陆月球南极的艾特肯盆地,之后成功完成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的采样工作。

此次嫦娥登月之旅,究竟为人类的探月工程取得了哪些历史性突破?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发声,称希望中国的太空活动“更加公开透明”,这背后又有何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目前,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仍在环月轨道飞行,等待月地转移的“窗口”时机。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后,在距离地球约5000公里的高度,返回器和轨道器分离,之后返回器独自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着陆,完成这场历时53天的月球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嫦娥六号这次月背采样任务,计划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有2000克左右,加上之前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壤,中国在月面两次共拿到了3700克左右的月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月壤持有国。

中国此次月背成功“挖土”,也引起了美国的注意。6月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纳尔逊被媒体问及嫦娥六号时,向中国表示祝贺,但也要求中国在太空活动方面“更加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月壤采样返回时,美国也表示“要确保美国研究人员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拥有同等的研究机会”,从而向中国申要月壤样本。

2

面对美国航天局提出的要求,中国外交部回应道,如果美国真心希望推动中美航天领域交流合作,就应清除两国之间的障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毛宁:

“中国对同美国开展航天交流合作始终持开放态度,当前中美航天合作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根源在于美国‘沃尔夫条款’等国内法,阻碍了两国航天机构正常交流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提到的“沃尔夫条款”,是指由美国共和党众议员沃尔夫提出的,以所谓“存在间谍风险”为理由,对中美航天合作进行限制的一项条款。

这项条款在2011年获得通过,内容包括不得利用联邦资金以任何方式与中国在太空项目上进行合作或协调;以及禁止美国航天局接待来自中国的任何官方访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研究项目主任 沈丁立:

“美国航天局的这个局长提出了一个方案,既不能违反他们的法律,又不能被这个法律束缚住,就美国的好东西不给中国了,那是法律规定的,但是跟中国开口要你的东西,因为法律没有规定中国不可以免费给美国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沃尔夫条款”也同样被美国民间所诟病,美国航天领域杂志《太空新闻》的资深记者杰夫•福斯特在社媒反讽纳尔逊“双标”,他发文写道,纳尔逊说我们想和中国合作,说中国没有回应,但“沃尔夫条款”这件“小事”他却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美国航天局前局长伯尔登在接受安全世界基金会采访时承认,“沃尔夫条款”的效果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拖缓中国,反而让美国被排除在与中国的航天合作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中国在航天事业领域的发展上走的是“国际路线”,一直以来积极和各国开展航天领域的合作。

这次月背之旅也不例外,嫦娥六号搭载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一同登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除气氡检测首席研究员 皮埃尔·伊夫·梅斯林:

这是中法两国第一次在深空探测领域合作,也是法国第一次在月球表面部署科学仪器,能够与地球另一端的人们一起完成这个计划也让我感到非常兴奋。”

并且,就在嫦娥六号回家的途中,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12日签署了一项法律,批准俄罗斯与中国关于联合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截至目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已公布超过9000条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来自地球的名字几乎遍布了整个月球。

在这9000多个月球地名中,不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嫦娥”、“广寒宫”、“华山”、“衡山”。

在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处,就是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在月球静海基地降落的地点。在这里,留下了人类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69年至1972年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投入250亿美元、40万人力参与实施了阿波罗计划。

12名美国宇航员曾漫步月球,并将总计382公斤的岩石和土壤带回地球进行研究,这其中,也包括1978年,时任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来中国访问时赠与中国的1克月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在美苏已经围绕月球接连展开几轮太空竞赛之时,中国在航空航天等高精尖技术领域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受制于短缺的物质条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大部分数据甚至需要由科研人员拉计算尺、打算盘计算而出。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由此,中国开始向浩瀚太空迈出探索的脚步。

直到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紧随美国和俄罗斯。自此之后,神州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和嫦娥探月工程接连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嫦娥工程整体可以分为“探”、“登”、“驻”三部曲,分别指无人探月、载人登月、长久驻月。目前中国正进行至无人探月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

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登月,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月球,这是我们重要的一个使命,现在正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

美国的探月计划自阿波罗之后可谓是一波三折。1972年阿波罗计划最后一次登月之后,美国便放弃推进后继的登月计划,时隔五十年,美国再也没有登上月球。

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同年,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前的十几分钟内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突然的灾难为美国的航天计划蒙上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灾难发生后,美国政府官员和航天专家纷纷敦促政府对航天事业投入更多的经费。

2004年,时任总统的小布什也提出了一个名为“星座计划”的太空项目,计划预计耗资2300亿美元,助美国于2020年前重返月球。但面对巨大的财政赤字,奥巴马上台后宣布放弃计划,仅保留部分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对探月的态度又再次发生改变。他重新启动了美国太空委员会,并于2017年12月签署“阿尔忒米斯”探月工程,宣布美国宇航员将在2024年之前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德国、意大利等29个国家纷纷加入。

香港理工大学 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波:

“‘阿尔忒米斯’这个任务规划是要去到月球的南极点附近进行勘察,最开始会发射探测器,无人探测器来进行勘察、验证这些技术,然后一步一步地也会让宇航员去到月球的南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

对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来说,研究经费一直是限制近年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与此同时,马斯克创立的纯商业运作的SpaceX却推动了美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不仅发射了目前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超级火箭“猎鹰重型”,收入还在近三年来实现了连续翻倍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6月6日,SpaceX的超级火箭“星舰”首次完成了所有任务,在海洋上软着陆。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也已经完成探月“绕落回”三步走,本次的嫦娥六号以及接下来的嫦娥七八号会执行第四期工程“勘”,为建立月球基地、载人登月,甚至是登上火星打下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理工大学 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波:

嫦娥七号计划着陆在月球的南极,在南极点的附近,对月球南极的环境以及南极永久阴影区里是否存在水冰等进行综合的勘察,而嫦娥八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原位的资源利用。”

中国首位航天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

“载人登月肯定不是我们的终点,载人登月它只是一个暂时的,或者说一个中转站,将来可能在这个中转站的这种助力下,我们的人会走得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片人:钟金梅

编导:岳梦颖 李文慧 张奕博

编辑:苏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