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3月11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和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联合发表新闻声明。随后,瑞典加入北约升旗仪式正式举行。这也意味着北约在其成立75周年前夕,迎来了自己的第32个成员国。

北约的诞生本就是冷战的产物,冷战结束后北约却迟迟不愿退出历史舞台。近年来,北约对外持续东扩,不断蚕食和挤压俄罗斯战略缓冲空间;对内显著增加军费开支,大规模更新武器装备,同时宣布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人数从4万人一举扩容至30万人以上。这不禁令人疑惑,早已沦为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工具”的北约,扩军备战究竟何时休?

持续进行的“野蛮生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遏制苏联在欧洲的扩张势头,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欧洲各国的控制,美国联合加拿大以及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以“共同防御”为名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正式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该组织成立于1949年4月,总部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为应对来自北约的挑战,苏联联合一些东欧国家于1955年5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建立政治军事同盟,进而在欧洲乃至世界格局中形成两大集团针锋相对的局面。

北约的成立,是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后,美国从经济领域向军事和政治领域对欧洲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举措,不仅意味着西方资本主义军事同盟体系的建立,同时也悄然开启了冷战的“铁幕”。整个冷战时期,作为一个防御性军事组织,北约的首要战略目标就是与苏联和华约在欧洲范围内实施全面军事对抗,从而有效削减华约军事实力,削弱和瓦解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到1991年7月1日华约解散,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北约可谓“功不可没”。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昔日头号宿敌的消失和欧洲安全形势的变化,人们本以为北约同样会偃旗息鼓,但出人意料的是,北约却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作为美国称霸世界和冷战思维的工具,北约在冷战结束后积极谋求从军事联盟向政治安全联盟转型,同时在美国主导下将对外扩张作为赢得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开启了“野蛮生长”模式。

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正式通过美国提出的东扩计划。1997年,北约接收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2004年,北约接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七国;2009年,北约接纳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两国;2017年和2020年分别接收黑山和北马其顿,成员国数量一举扩充到30个。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五次扩容,北约彻底撕裂了二战结束后欧洲地缘战略平衡,持续蚕食和挤压俄罗斯战略缓冲空间,致使俄欧对抗显著升级,地区安全局势持续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5月,芬兰和瑞典正式提交加入 北约

申请, 标志着北约第六轮东扩正式拉开帷幕

2022年5月,芬兰和瑞典正式提交加入北约申请,标志着北约第六轮东扩正式拉开帷幕。芬兰与瑞典原本长期坚持中立原则,即便在冷战时期依旧基本保持了中立性立场。如今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北约的东北欧和北欧版图连为一体,持续扩张的北约事实上已将波罗的海变成北约的“内海”。北约不仅可通过漫长的海岸线和陆地边界对俄罗斯布防封堵“卡脖子”,同时可通过封控地中海和黑海门户卡住俄罗斯南下的“咽喉”,从而有效保护北约腹地。面对北约强大的压制态势,俄罗斯地缘战略空间持续被挤压,军事威慑效果更是被大幅削弱。

扩军备战,暴露好战本性

经过持续扩张后,北约32个成员国的国土总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超过10亿,军事力量超过300万人,同时拥有至少1.7万辆坦克、4500余架战斗机、百余艘各类舰艇和规模庞大的核威慑力量,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强大军事联盟。即便如此,北约近年来仍持续增加防务投入,强化意识形态和阵营对立,抓紧扩军备战,好战本性显露无疑。

持续增加军费开支。早在2014年北约威尔士峰会期间,北约各成员国就明确了将国内生产总值的2%用于防务开支,其中20%资金用于大型设备等军事能力建设。2024年3月14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布鲁塞尔发布北约2023年度报告,北约2023年军费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有10个成员国达到了防务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临近俄罗斯的波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均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占比。此外,英国明确到2030年前将防务开支占比提升至2.5%,法国也明确表示在2024至2030年间,防务开支将比2019至2025年间增加40%。2024年2月15日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更明确提出,将在增加国防开支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预计到2024年底将有18个成员国达到防务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

大力更新武器装备。自2022年以来,北约各成员国纷纷启动大型军购项目,着力提升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北约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已有28个成员国完成了将20%以上防务开支,用于生产主战武器和研发尖端武器。其中,波兰政府计划将军队人数增加到40万,同时积极采购战斗机、坦克、火箭炮、攻击型无人机等武器装备,力图建立起“欧洲最强大陆军”。德国政府自2022年起设立1077亿美元的特别基金,用于采购坦克、运输直升机等装备,德国还计划购买35架F-35战斗机以替换老旧的狂风战斗机。希腊政府也计划购买20架F-35战斗机,同时对现有的38架F-16战斗机进行升级改造。作为使土耳其支持瑞典加入北约的“利益交换”,美国拜登政府已经同意向土耳其出售和升级改造F-16战斗机。此外,2023年12月,北约支持和采购局还代表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采购价值7.8亿美元的毒刺导弹。2024年1月,北约支持和采购局分别启动了总价值55亿美元和11.8亿美元的采购项目,计划为北约成员国采购1000枚爱国者导弹和22万发155毫米口径炮弹。针对各成员国普遍存在的武器装备库存不足问题,2023年7月,北约在维尔纽斯峰会上通过《国防生产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可持续的国防工业能力,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更是多次呼吁北约“建立更强大的国防工业”。2024年2月15日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进一步决定加快北约各成员国国防资源配置,加强跨大西洋国防工业基础建设,同时宣布将武器装备生产由“和平时期的慢节奏”转向“冲突时期的快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3月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从瑞典

首相 克里斯特松手中接过北约批准文件,

瑞典正式加入北大西洋联盟

积极调整部队部署。早在2003年,北约就专门成立快速反应部队,由各成员国轮流投入陆海空和特种作战力量,担负北约各成员国安全保障任务,必要时具备快速开展集体防御和全球快速部署能力。自2014年以来,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人数持续增加至4万人,主要部署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等北约东翼方向。2022年6月,北约马德里峰会首次宣布北约将继续强化东翼方向武装力量部署,同时将快速反应部队规模扩容至30万人以上。对此,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扩充快速反应部队是应对“战略竞争时代”的举措之一,将成为北约自“冷战以来集体防御和威慑的一次最大幅度改造”。2023年7月,北约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和美军欧洲司令部司令克里斯托弗·卡沃利在北约峰会上还明确表示,目前处于完全战备状态的北约部队人数已增加了700%,北约还将向北极、北大西洋、南欧和东南欧持续部署兵力。值得注意的是,除依托北约体系外,北约成员国还在多方位探索建立联合部队的可能。早在2018年6月,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就签署了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意向书。2023年3月,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空军签署“联合空军”意向书,计划建立一支由400余架战斗机组成的四国空军联队,在北约框架下开发联合空战概念,并实现与北约空军指挥体系的互联互通。2024年3月,波兰和德国计划于7月份正式组建一支由5000人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

不断优化战略目标。冷战结束后,北约持续更新战略概念,不断优化调整作战任务目标。从1991年、1999年和2010年3个版本战略概念看,北约将作战任务的核心从具体的某个国家转为应对更广泛的安全威胁能力。2020年11月,北约发布《北约2030:团结面对新时代》报告,明确将北约塑造为军事与安全同盟,同时为酝酿升级北约新战略概念做准备。在2022年6月北约马德里峰会上,北约成员国正式批准《北约2022战略概念》,除将俄罗斯作为主要威胁外还高调炒作“中国威胁论”,同时加速向亚太地区涉猎步伐。在北约战略概念指引下,自2021年起更是动作频出。北约联合空中能力中心发布《北约联合全域作战:在混合环境中联合全域作战的综合方法》报告,明确提出北约联合全域作战项目并开始积极探索;海上作战方面,北约探索新型滨海作战概念,重点研究如何与美国“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进行作战融合,同时通过“海王星”计划探索建立海上军事行动中“有弹性的多国指挥结构”。此外,北约还发布《北约作战拱顶石概念》,详细描述北约各成员国保持军事竞争优势、打赢现代战争的具体做法。

最终难逃穷兵黩武下场

事实上,号称自身是一个“防御性”组织的北约,不但没有起到“战争灭火器”的效果,反而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机器”。冷战结束后,充斥着冷战思维的北约维护自身安全的所谓“防御手段”,就是不断发起战争。无论是波黑、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还是利比亚、叙利亚,北约几乎染指了所有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导致数十万人丧生、数以千万计的民众流离失所。北约更是动辄以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国家建设”等借口粗暴干涉他国内政,挑战和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全球安全稳定产生了恶劣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14年以来,

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人数持续增加至4万人

对于北约存在的问题,北约成员国自身也多次出现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冷战结束以来,以法国为首的部分欧洲北约成员国深刻反思遭受侵蚀的欧洲主权,主张将更多军事和财政资源投入欧洲自主防务建设,探索建立以“欧洲军”为代表的欧洲自主防卫力量。自2017年起,欧盟就依托“永久结构性合作”开展欧洲联合防务项目研制。2019年,在谈及欧洲防务问题时,法国总统马克龙进一步提出北约“脑死亡”言论,对北约在政治上的分歧和战略上缺乏协调提出了明确的批评。此外,北约的不断扩张也给自身带来了许多问题,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美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多,北约整体的凝聚力和行动力已经出现大幅度下降。

不论是纵观北约发展历程,还是展望其未来战略走向,北约自始至终都只是美国维持霸权的工具,是为美国全球霸权利益扩张服务的。通过主导北约,美国一方面可以获得来自欧洲各成员国强大的工业和军事能力,还能依托在欧洲的各北约军事基地建立美国在21世纪的前沿作战基地;另一方面,北约也事实上成为美国有效控制欧洲、遏制竞争对手、实现霸权扩张和制造全球动荡的“打手”和“马前卒”。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今世界已不再是冷战的世界,作为冷战产物的北约依旧保持零和博弈与对抗思维,那么不论北约如何扩容增员,热衷于发展所谓“伙伴关系”,从单纯的地区性军事组织调整转型成全球性军事政治联盟,也不论北约如何扩军备战,最终也难逃穷兵黩武的下场,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军事文摘,原作者张吉南、张乃千。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转自丨军事文摘

作者丨张吉南、张乃千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