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舜财经

简要说说天才数学少女姜萍的故事。

17岁的中国女孩姜萍,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以93分的高分名列全球第12位。传奇不在于数字竞赛的排名,在于她以中专学生的身份,在一众北大、清华、美国藤校大学生的包围圈里,成为最独特亮眼的存在。

这是本周我看过的新闻里面,最值得分享的一个,因此值得我花点时间分析她带来的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启示:自主学习。姜萍在这所中专学习的是服装设计专业,但是她对数学解题的兴趣是非常深厚的,从中找到了许多的快乐。她是一个自主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从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开始,一直到Lawrence C. Evans编写的《偏微分方程》。凭借手机翻译软件和一本《英汉小词典》,她已经自学了三分之一。

当然了,学习非常需要引路人。她非常幸运,遇到了她的数字老师王闰秋。这个老师本身就不简单,本身就是江苏大学的数学研究生毕业,后来还拿下了博士学位。正如他们师生的相遇是极为偶然的,像这样的人才,能留在中专学校,其实也是很偶然的。

有意思的是,王闰秋本人也参加了这场数学竞赛,不过他的排名就比较靠后了,在125名。从这个也能看出来,竞赛这东西,毕竟也是考试,它都有一定的偶然性的,有时遇到的正好不是你擅长类型的考题,就不能发挥好。

但是现在彼此成就了。无论是王闰秋还是姜萍,都因为这次的竞赛,成为了新闻里的传奇人物,追光会打得很久,他们的好运才刚刚开始,未来都不可限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萍

第二个启示:跨界思维。“如果学习服装设计是我的plan A,那探索数学世界便是我的plan B。”她希望自己在数学和服装设计两个领域都能有所成就。

姜萍不仅在理论演算上非常拿手,她还将数学应用于她的“老本行”——服装设计中。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她能够以独特的视角看待数学问题,从而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跨界思维、融合思维,可以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有些创新就可以在此产生。未来的人才,多学科思维、跨界思维,将变得极为重要,这从近些年的诺贝尔奖也能看出来,自然科学方面,跨学科的教授拼盘获奖已经是家常便饭,哪怕在经济学这块领域,行为经济学这些年经常获奖,它就是金融学经济学与心理学行为学等等的结合。

第三个启示: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革。

在中国的主流省份城市,初中升高中这一关,其实竞争是高度激烈的。绝大部分好城市的孩子,只有50%的高中升学率,另外50%的学生,哪怕很优秀,也仍然只能进入中专和职高。

这种体制,一定程度上是模仿西方教育体制。但是模仿得很不像话。在西方,两个体系并不是互斥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还是互补的,比如在加拿大,很多人研究生毕业以后,为了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还是会再花一年去读一个职业教育的证书,在那里,各行各业的收入差距并不会很大,相对平均,是橄榄型的。

但是在中国,中考分流的时候,这两套体系是互斥,零和博弈的。这也给家长们带来了无限焦虑。

加之,中国的职业体系里面,蓝领的收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无法与白领相比。同时,在受教育阶段,职高、中专之类的学校,教育质量普遍不够好,那里的学生,自暴自弃不学习的也很多。这些都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问题。它非常需要改革,更需要面向新时代进行创新。

姜萍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进入了中专,很可能就是偏科于数学,在其他学科方面成绩一般,进不入50%的高中配额。

但是姜萍的成功,给教育改革带来了启示。那就是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因材施教与特色创新。

当然,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反思这套分流体系,现在是检讨这个分流机制种种问题的时候了。

陶舜财经——你每天的醒脑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