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219年,孟达与刘封成功掌控了东三郡,进而打通了益州与荆州之间的汉水要道,使得汉中的蜀汉军队能够顺流而下,为荆州提供强有力的增援,此举无疑使曹魏在襄樊、南阳一带的防线倍感压力。

时至六月,荡寇将军兼襄阳太守关羽,率领三万精兵,数百艘战舰,沿汉水一路北上,抵达襄樊,并通过舰队封锁了襄阳与樊城之间的汉水航道。与此同时,曹魏的章陵太守吕常屯兵于襄阳,而汝南太守满宠则驻守樊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襄阳和樊城的守将展现出了不俗的军事才能,并且他们还能从外郡持续调集新兵以增强守备力量。面对这样的形势,关羽若想要攻克这两座城池,无疑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那么,此刻征南将军曹仁所率领的主力军队究竟身在何处呢?

八个月前,当汉中之战正酣时,南阳宛城的守将侯音突然反叛,挟持了南阳太守东里衮,并决定献城投降关羽。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征南将军曹仁迅速从樊城抽调军队北上,经过三个月的激战,成功攻破了宛城。令人惊讶的是,关羽在此期间并未展现出他惯有的战略行动力。他既没有率领舰队攻击襄阳和樊城,也未曾北上增援侯音。

关羽的总兵力与曹仁相当,但曹仁背后有许都作为强大的后盾,数万魏军随时待命增援。此外,北方的邺都也能为曹仁提供兵力支持。而关羽则没有这样的后援,刘备益州方面的兵力几乎全部投入到了汉中之战中。

关羽的优势在于他强大的水师,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战场设定在襄樊汉水沿岸,这无疑是他最佳的战略选择。出兵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刘备必须拿下汉中和东三郡,为关羽扫清汉水上游的潜在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襄阳和樊城对于曹操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前线屏障,如果这两处地方丢失,那曹操的大本营许都就直接暴露在关羽面前。

当曹操得知关羽已经切断了襄阳和樊城之间的汉水交通时,他立即命令征南将军曹仁和立义将军庞德南下应对。这时,如果刘备能够迅速将益州的主力部队投送到荆州,曹魏的南阳郡将面临极大威胁,甚至许都的安全也将岌岌可危。

曹仁在攻破宛城后,并未放松警惕。他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对城内外进行了重新布局,修筑堡垒,挖掘壕沟,并更换了一批官吏和守将。他原本以为关羽会北上宛城救援侯音,那样他就可以以逸待劳,在陆地上与关羽展开决战。可惜关羽并未如他所愿,他只好率军南下,前往襄樊地区应对关羽的威胁。

曹仁与关羽在樊城以北的平原旷野上进行了数次小规模交锋,曹仁每战都遭遇挫败,为避免实力进一步损耗,他不得不选择退入樊城坚守。这几年来,曹仁在与关羽的交手中,逐渐丢失了襄阳郡的大片领土,他的麾下将士在面对关羽军时,往往还未交战就已心生怯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稳定战局,曹仁命令庞德率军屯驻在樊城以北十里处,形成犄角之势,意图与樊城互为支援。出乎曹仁意料的是,庞德与关羽的交锋却打得有来有回,丝毫不落下风。

庞德麾下有一支由凉州骑兵组成的精锐部队,战斗力极强,成为襄樊战场上曹魏唯一能与关羽军一较高下的力量。但由于人数不多,庞德在战场上仍需谨慎行事。

与此同时,庞德的兄长庞柔在益州为官,关羽得知这一消息后,便想利用庞德与曹仁不在一块的机会,趁机收降庞德。于是,他亲自率军来到庞德军前,试图劝降庞德。

鼓声震天,关羽横刀立马,英勇而出。庞德则身披青袍银铠,手持钢刀,跨上白马,弯弓搭箭,一箭射出,精准地击中了关羽头盔上额头部位。关羽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迅速撤出射程之外,并急令鸣金收兵。关羽的军队私下里将庞德尊称为“白马将军”,对他都充满了忌惮。庞德麾下有一支强大的凉州骑兵,若关羽强行进攻,势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战也验证了半年前关羽选择不前往宛城救援侯音的决定是明智的。尽管曹仁和庞德实力不俗,但关羽深知即使能保住宛城,也难以利用水师之力大败敌军。况且那时襄阳和樊城的敌人能轻易切断关羽的补给线,形势反而对他不利。

经过数轮小规模的交锋,关羽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压制住曹仁和庞德,占据了上风。曹仁一方损失惨重,于是曹仁和满宠率领数千人退守樊城,而庞德也率领数千人屯兵于樊城以北十里之地。

此前,曹仁派遣荆州刺史胡修前往南阳郡西侧的南乡郡,督促南乡太守傅方招募新兵并进行训练。南乡郡目前已有三四千新兵,未来这些新兵将可投入战场。

就襄樊战场的兵力对比而言,关羽拥有三万人马,并成功封锁了汉水河道;而曹仁一方虽然也有约三万人,但新兵较多,尽管占据要塞,在防御上尚能与关羽势均力敌,但若要反攻关羽则兵力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曹操必须尽快派遣援军增援,否则关羽在长期的围困下难免会出现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