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莫迪再次当选,这些天新一届印度政府的成员名单开始陆续公布,而一直被印度国内看做“中国通”的原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被继续留任印度外长的职务上。不过,事情与预料的差不多,新一届政府展现出了很强的敌意,苏杰生一上任,就传出一个强烈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环球网》和《印度快报》的消息,苏杰生继续担任印度外交部长之后,很快就向以执政党为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提交了一份外交政策制订议程。而这份议程中,直接将解决中印的边界问题,和巴基斯坦的“跨国恐怖主义”,列为了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在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苏杰生也再次强调,未来的5年,会抓紧时间解决以上2个问题。

直观地说,当前的印度政府,始终充满着投机主义和宗教民族主义,这也是很大程度上,中印边境问题始终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来说,为了塑造自己的支持者群体,民粹主义、宗教民族主义,成为了莫迪政府的手段,这就意味着,在任何边境话题上的“谈判”,都被视作软弱。另一方面,就是中美博弈阶段,印度从美国捞取的好处,以及表现出来的乖张行为,让西方产生了些许警惕和不满,甚至开始部分干涉印度的内政。印度不舍得放弃美国许诺的好处,也无法静下心来,和中国讨论边境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苏杰生,其实也就是嘴上说着要“解决问题”,本质上,还是准备未来5年,继续和中国死磕边境问题,但不提供任何解决办法,核心目标其实是给自己塑造“人设”,树立个人政治形象。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个判断是不是绝对了一点,会不会出现转机。那么,我们以实际行为来当作衡量标准。不论是苏杰生,还是莫迪,这次都表示,要将外交重点,转向为“邻国优先”,优先解决边境的问题。可是莫迪在自己的就职典礼上,却再一次没有邀请巴基斯坦。这本身就是一个政治信号,即印度根本无意改善双边关系,反而更像是临时的“沉默”,积蓄力量,等待“天下大乱”。当然,苏杰生这次的“外交方案”,其实也是一个强烈信号,即中印之间的根本性矛盾,几乎难以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中国来说,未来几年里,西南方向可能会处于一个相对的“可控状态”。即中印边境摩擦,大概率会频繁发生、常态化,但这种小规模的摩擦,恐怕会长期保持在一个限度之内。直到某些特殊事件爆发,让印度自认为看到“机会”。但那些特殊事件,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还会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