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感叹,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数据和消息的时候,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否则真的受不了。

互联网上的数据我不知道怎么得来的,总是引起很多网友的质疑。

河南鹤壁公布了这样一条数据,小麦亩产1825斤,就是简短的一条数据,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前段时间有一个视频博主在河南地区做了一个实地调研的视频,主要就是小麦的生产情况,从买化肥到浇地到收割到售卖,整个的情况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报告。

虽然有一些网友们对最后的数据有一些差异,但从最后得出来的数据也能看得出来。

和鹤壁给出的数据,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由于互联网传播力度的扩大和普及,一些网友们对很多数据产生了质疑的观点,我认为都是非常合理和正常的,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清楚,每亩地到底能够生产出来多少小麦,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就算自己家里没有地,那么在互联网上也是一收一大把。

河南鹤壁所谓的小麦亩产1825斤的消息虽然是媒体公布的。

但是从评论区当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一边倒的质疑声音,大家普遍不信,质疑变成了共识,这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一个角度看,网友们不只质疑小麦的产量,还质疑媒体的权威性,也就是说,信任的基础已经出现了裂痕。

互联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信任的基础一旦打破,再想修复起来就相当的困难。

好像很多网友也注意到了这样一条现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媒体发布的消息和数据经常遭受到网友们的质疑,无论是炸油条还是送外卖,竟然每年都能挣个上百万,甚至卖个“狼牙土豆”还能每天挣9000块钱。

我不知道这样的数据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得出来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大家都清楚啦。

普遍不相信变成了共识,事后道歉和整改也变成了结果。

不得不感叹,有的时候很魔幻。

在发布会上,有人这样讲:

“今年的小麦生长态势显著优于往年,只要未来不遭遇重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完全有信心在单产和总产层面实现显著跃升,书写历史的新篇章”。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这样的问题怎么看,一些干旱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传到沸沸扬扬。除了村民用水紧张之外。

辉县市百泉景区管理处的一纸“临时闭园公告”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因天气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景区北湖干枯,百泉景区于2024年6月11日起临时闭园,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一个角度看,就连景区的人工湖都已经干枯,由此可见,一些地方的干旱情况确实相当的严重,连日的高温也形成了干旱的气候。

不能回避,现在一些旱情确实让很多网友相当的担忧。

无论是天气的问题还是别的问题,现实已经摆在了眼前。

很多网友比较在意的是,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是不是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来缓解干旱的情况?

来尽可能减少因为干旱导致粮食减产,村民损失的情况。

如果大家注意一下天气预报,最近这段时间,河南的很多地区确实非常的热,还曾经发布了40度以上的高温预警。

有的时候看到这样的现象真的感觉束手无策。

对于村民来说,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给庄稼浇水,但问题是水也很紧张。

我看到互联网上很多网友分享自己的真实情况,有网友这样讲,今年以来山东雨水偏少,五一的时候浇了一遍水,收完小麦后就种上了玉米,顶着40度高温浇地确实不容易,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然就不出苗,确实大家都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看一下评论区,真的能看见人间百态,网友们说什么的都有,简直是五花八门。

大多数网友有人调侃,有人也在分享自己的情况。

甚至还有网友特别强调,自己从事农业工作三十来年,小麦亩产不可能达到1800斤,就算是实验田也绝对不可能。

我不知道网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调,也不知道这样的情况究竟是否真实,但我相信很多网友都有判断事物标准的答案。

说白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至于一些数据大家信不信,那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这里面确实有一些逻辑问题,比如说,我们的良田每年都在减少,粮食产量却在增加。

去年发大水,今年有旱情,粮食依然在增加,确实有些问题讲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