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位即将离职的同事给我留言,谢谢几年来的共事。她说我遇事不慌,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给了她很大的鼓舞。其中一句,引发了我的思考:“特别羡慕你们江浙沪独生女,活得很有底气的样子。”

我其实出生在算不上经济富足的江浙沪家庭,为什么会给人一种优越而有底气的标签?

手机震动把我拉回现实,家庭群里,老爸发了一张做饭的照片,“早上给你老妈买了蚕豆,今天烧蚕豆汤。” 对哦,这个老头子,可能是答案。从小到大,他都给予了我足够的情绪价值,不仅吃喝不愁,还总会问我,“钱够不够用啊?不够跟爸爸说。”

他不是特例,整个江浙沪,几乎都是如此同款的“老头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晨,踩着上午 8 点前的第一缕晨光,他们会套上自己深色系的翻领短袖T恤,背着手,如同社交明星一般,走进菜市场。看看虾子,看看鱼,挑挑西瓜,捡捡桃子,时而面带难色,时而眉飞色舞……

当季最时令的瓜果蔬菜他们必然一一审阅,就算不买,也要跟摊主们一来二去盘上几道,再留下一个英俊潇洒的背影,仿佛古代江南四大才子过路花街柳巷,既要保全君子的面子,也不甘做个不谙风流的呆子。

这些在菜市场和厨房穿梭自如的老爸们,或许才是隐藏在江浙沪独生女背后,最大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很多地方不一样,这群广泛分布在我国长三角包邮区的中老年男士,不仅愿意穿梭于各大菜市场,用居家时尚为自己代言,更不畏惧躲在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豆苗、茼蒿这种时令菜必须去XX家买,因为那家是本地人种的”。

骄傲的他们会在逛完一圈后,慎重地将这个机密分享给家中至亲。不要小瞧这个“本地”,在内斗省,它仅指方圆十公里以内的范围,但江浙沪老头子更精准,他连人家哪个村,哪个公社都知道。这跟性格是I是E没关系,E人老头自然是主动攀谈,I人老头也有自己的方法。一根烟,外加一只狗,借抽烟遛狗的假动作掩护,默默站定5分钟,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就全知道了:

“土豆茄子得去Y家买,某某蔬菜基地来的,那个地方啊,某某上市公司搞的,投了好几个亿呢……总之,放心!”(你看,这会儿’本地’就不行了)。

开始杀价,这群老头子就又是一幅面孔。所谓“与青春和家庭有关的”闲聊会立刻收起,上来就从五折砍起,再以毛钱为单位博弈:

“喔唷,今天怎么这个价啦?人家那边都只要xx块。”

等到老板实在面露难色,再亮出杀手锏——大手一摆“走了,走了”,像闹别扭的小姑娘一样等着一句挽留:“哎!回来回来,给你给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要扣称哦,我可是要去公平称量的。”几个回合下来,心机和唾沫星子都废了不少,花费却可能还不到10块钱。但你还真别问他们累不累(不累),毕竟除了菜贩子鱼贩子肉贩子,生活里他们估计也找不到第二类愿意陪他们聊这么多的人。

老婆?老婆巴不得他们少讲两句,耳根子清净清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不是不想睡懒觉,当那种被人伺候的甩手掌柜大丈夫。但无奈,上了年纪睡得轻,早上5、6点自然也就醒了。在阳台上拜拜手踢踢腿,拿起手机浏览一下营销号和每日时政要闻,一看表,才过去了二十分钟。

“你早上吃什么呀?带你下楼买豆浆,还是吃馄饨?” 这时他的精力就会不自觉的投放到他人身上。

跟他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那位,早已习惯了这种鲶鱼般的老伴。心情好的时候,会跟他共享一顿稀饭榨菜咸鸭蛋;心情一般,干脆不理他,折被子洗衣服,掐着点赶着去跟小姊妹晨间健步走,甚至每次跟女儿抱怨都是一样的:“你爸现在不知道怎么搞的,人老了话就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偶尔小囡宣布回家,那就是老爸世界的顶头大事。从下飞机开始,孩子自己拎包,拎行李就是被严格杜绝的。即便孩子出于担心他们身体,想坚持一下自己提,老爸也有自己的杀手锏:“你是不是生老爸气了。我哪里又做错了,你告诉爸爸,爸爸改。”

在自我反省这个能力上,江浙沪老爸称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

回到家,他们更是小心谨慎。深知孩子大了讲不得的他们,不到8点半坚决忍住不敲门喊起床。哪怕再想问出那句致命的“昨天晚上几点睡的?” 也是小心翼翼,生怕公主生气,就不理他了。

豆腐脑、油条、粢饭团、豆浆、馄饨,无论多远,即便股票还有五分钟开盘,只需公主殿下一句话,就能比外卖更新鲜准时的送到(还自带奶锅和鸡蛋)。约了朋友出去玩,他也要插足。“我喊了滴滴”这种话他们可听不得,你会收到浓度极高的醋意回复:“你打车还要等,我们下去立刻就能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似乎“自尊”“自大”,在江浙沪中老年男性身上并不存在。仔细观察他们日常对话也能发现,“我们家她(老伴)说要吃你家的包子”,“我女儿告诉我XX”,“今天不打牌了,我们家女儿回来了”,仿佛在他们的鄙视链里,家庭关系是否和谐,是否被家人需要,是否有孩子疼爱,才决定了谁是社交群体里的终极王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互联网流行起“投胎到江浙沪做独生女”的话题时,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活得多与众不同。直到和其他朋友聊天对比下来,发现从小我们父母允许我们可以不上班,可以不结婚,也不急着推我们实现买车买房的世俗目标,原来已比大多背负父母希望打拼闯荡的同龄人要幸福。

父母对我们最大要求是长大后尽量离家近一点,但当真想出国,家里也全款奉上,全力支持,堪称打工人的完美人生渴望。

如此双亲完满又开明的教育,在丧偶式带娃为主导的今天实属稀罕。对此夸赞,我们家那位老头子笑容满面的应接:必须的呀,养女儿就是用来疼的,钱赚就是用来花的,赚钱不给老婆孩子花,钱赚了有什么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话所有的已婚男子都说过,但做到的,江浙沪老父亲们怕是罕见的独苗。

林语堂曾经这样描写过这些江南男士们的来龙去脉: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绘画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

所以他们爱逛菜场爱闲聊,“买”、“汰”、“烧”无一不乐在其中,因为于他们,这就是一种合理的逃离。虽然带着一点诚惶诚恐,掐着表,卡着点,看上去过于克制,但完全符合他们的价值观——低成本,低风险,家庭快乐,饭也好了。双赢!

而“赢”这个字,在老爸这个岁数的人生里是不容易的。

长三角人民生活波澜壮阔变化的几十年里,他们的计划是永远跟不上变化快的,熬过计划经济时期的艰难,又趟过个体户野蛮生长的浑水,他们深知要像当代青年一样没事宅在被窝里想着“躺赢”是不行的,但他们又知道,命运不由自己决定,时代浪潮可以打起或打翻所有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脑筋就动在了生活上,毕竟世界上唯一努力一定会获得收获的,就是与家人的关系。拥有了,就要牢牢抓紧。

至于一斤鸡毛菜能砍下三毛五毛,一条鱼能捎上一把小葱,对于游荡在菜市场的包邮区老爸们心中,更像是一种生活趣味和低成本的成就感,就跟打牌、看球、搓麻将差不多,和东北大老爷们“你瞅啥瞅你咋地”的好胜心也差不多。

或许外人眼里娘娘腔,啰啰嗦,但对于他们,何尝不是在菜场江湖弥补年轻吃过的那些亏。从深一脚浅一脚从露天菜场,到二维码扫一扫的电子时代,江浙沪老爸用切身经历领悟了世间险恶,曾经锋芒的棱角被时间磨圆,留下的只有这些生活趣味,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八卦中,体会千帆过尽后的每一滴微小的快乐,拿回来跟家里唠叨,不知不觉间,搭建起家里每个成员,最坚实的精神堡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进入“风味星球”主页,点击今日发布的第二条推送,了解更多

本期作者|Alka 梅姗姗

编辑|斯小乐 视觉/创意|BOEN

摄影|上海市民生活指南、小红书@番茄公主、master、Urban Magicians、哆啦E梦、Nonola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