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逐渐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对此,欧盟似乎有些坐不住了。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公告,从7月4日起,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38.1%的临时关税,迅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如宝马、奔驰、大众等知名品牌纷纷跳出来反对,认为这样会有损他们的利益。

但欧盟此次决策的背后,隐藏着诸多疑点,人们普遍认为,是冯德莱恩等与美国关系密切的政治人物出的馊主意。

批评者们认为,近期冯德莱恩本人面临的多项调查,其中包括与美国利益相关的争议,如“辉瑞门”事件,加深了外界对她立场偏向性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批评者们指出,美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其盟友采取措施,以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并试图在关键领域围堵中国。

美国已多次对欧洲施加压力,要求其在经济和安全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而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可能被视为这一系列动作的一部分,以遏制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中国电动汽车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仅有约8%,在全球市场更不用说了,现在只是小众群体,不可能造成欧盟委员会和美国所声称的“威胁”。

而且欧盟委员除了声称“威胁”外,没有其他理由,而针对的对象则是上汽、吉利和比亚迪这三家中国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外国汽车品牌或者中外合资的则不在其列。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宣布增加关税的时机似乎也颇为巧妙,因为6月12日这一天,美国财政部门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经济制裁,涉及近300个公司和个人,其中还包括约20个来自中国及香港的企业。

同日,日本媒体也有报道,岸田文雄也在针对那些向俄罗斯军事体系供应关键物资的公司,包括中国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实施,这将是日本首次因俄乌冲突对华采取的制裁行动。

西方国家近期针对中国企业的一系列动作,或许和6月13日召开的七国集团会议有关。

在此之前,有媒体已经爆料,这次的G7峰会,将强化对俄包围网,尤其是加大对中俄两国的制裁,这是这次峰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西方违反国际贸易准则的行为,中国商务部不到24小时就明确表态,指出欧盟此举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行径,打着维护市场公正的旗号,破坏公平竞争的准则。

并表示,如果欧盟决定增加关税,那么中国也将对来自欧盟的乳制品和猪肉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只是中国反击手段的一部分,其实我们手里的牌有很多。

比如,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些专家强烈建议提高大排量汽车的进口税率,尤其是排气量大于2.5升的燃油轿车,减少这类汽车的使用,也能降低很多碳排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这一建议得到采纳,宝马、奔驰这样的欧洲经典品牌,或将逐步失去中国市场。

所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若将关税上调,会给欧洲的许多产业造成重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