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马龙佳集团的领航人、享有“印尼纺织大王”美誉的郑年锦先生已届九秩之年,却依旧心系故土,矢志不渝。近日,他再次向家乡福清市第四医院慷慨解囊,由其全资子公司福建龙顺纺织有限公司捐赠30万元人民币,旨在提升院内公园的设施与环境。此举不仅是郑年锦先生对祖籍地医疗事业长期支持的又一力证,更是他44年来持续奉献的缩影,彰显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家乡人民的无比关爱。为铭记这份深情厚意,福清市第四医院特将这座公园命名为“年锦公园”。

郑年锦先生的捐赠并非偶然。自1980年起,他便开始了对福清市第四医院的慷慨援助之路。当年,他捐赠港币7.5万元,折合人民币2.25万元,助力医院购置胃镜、心脏起搏器等先进医疗设备。1988年,他再次捐赠港币50万元,折合人民币44万元,存入香港银行作为医院职工的福利基金;1994年捐赠港币30万元用于旧病房大楼的建设;2008年捐赠人民币50万元,助力新建病房大楼的落成……44年来,他的善举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家乡医疗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郑年锦先生,1931年出生于印尼,祖籍福清渔溪上郑村。自1948年随家人迁往首都雅加达后,他便在父亲的纺织品商店里开始了自己的商业生涯。作为第二代华侨,他凭借勤奋和智慧,在异国他乡打拼出一片天地,创立了马龙佳集团,并成功跻身印尼纺织业的巅峰。他现任印尼马龙佳集团总裁,被誉为“印尼纺织大王”和“钢铁大王”,在地产、电子、金融、保险、养殖等多个领域均有涉足,旗下公司多达70家。然而,无论事业如何辉煌,他始终铭记自己中华儿女的身份,始终怀揣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在文化事业建设上,郑年锦先生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2013年,郑年锦资助出版了20世纪60年代遭停刊的印尼华文媒体《生活报》纪念丛书,旨在抢救和整理印尼华侨华人历史文物资料。他坦言,自己曾是《生活报》的忠实读者,其评论、特写和副刊作品曾给予他丰富的精神滋养。他还强调,抢救和整理印尼华侨华人历史文物资料的工作刻不容缓,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

多年来,他极力支持祖国的文教事业,先后捐建华侨大学侨总图书馆、郑年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教育基金,清华大学郑年锦楼,以及虞阳小学和幼儿园等,还大力资助北京奥运会、暨南大学、北京燕京大学、福清华侨博物馆、福清一中、福清侨中等项目的建设,多次获省政府颁发金质奖章。

郑年锦先生的传奇人生,是他低调奋斗、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他的善举不仅为家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彰显了一位海外华侨的拳拳赤子心。他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公益事业,为家乡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