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这咸熙元年春正月,历史的车轮轰隆隆地碾过了最后一段泥泞,来到了三国那风雨飘摇最后的尾声。

邓艾这老家伙和他那倒霉的儿子,像两条死狗般被五花大绑,押解回京。

再看那钟会,从涪城晃悠到成都,心里头盘算着那猫哭耗子的假慈悲,眼珠子一转,就想着如何在这乱世中捞上一大把。

姜维,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将军,心里就像揣了一只火辣辣的火锅,满怀希望地给后主刘禅写了封信,指望着能让国家从泥潭里爬出来,重新见到日月光辉。

可那钟会,嘿,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瞧见姜维这猛将,倒也打算利用一把,给他个破印节,拉拢过来助威。

话说这钟会,他那狼子野心无边无际,恰好魏太后挂了,他就借着这机会,命令诸将办丧事,趁机想要清洗异己。

可惜啊,这阴谋还没成呢,就被那监军卫瓘和南安太守胡烈给看穿了。

钟会这倒霉的,最后被杀的下场,蜀地乱成了一锅粥。

再看那刘璿,可怜得像个被人踩扁的蛤蟆,乱兵中命丧黄泉。

后主刘禅也只能被迫地东迁洛阳,虽说封了个安乐县公,享受了些许赏赐,可那昔日的荣耀早已成了南柯一梦,像一场盛大的幻影,转眼即逝。

钟会一死,邓艾的部下还打算把他迎回,可司马昭那老狐狸早有防备,派田续等人讨伐,到了绵竹西,邓艾和他儿子邓忠都被剁成了肉酱。

其余在洛阳的儿子们也没逃过这一劫,全家上下被连根拔起,妻子和孙子们被发配到西域,真是倒了大霉。

到了景元五年三月己卯日,魏元帝曹奂一纸诏书,把司马昭封为相国,加了九锡,晋王的头衔也给了他。

三国这场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蜀汉彻底灭亡,刘禅被迫迁往洛阳,三国鼎立的局面成了历史烟云,天下逐渐统一在魏国的统治之下。

司马昭的势力像是发了疯的杂草,疯长起来,他被封为晋王,加了九锡,魏国的政权实际上已经被他司马家族握在手心。

这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三国的纷争告一段落,历史的舞台转向了晋朝的建立,天下即将迎来一个短暂的统一与新的动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姜维

01

话说司马昭这厮,平日里谋权篡位,那弯弯绕绕的肠子比长江还绕。

如今想要立世子,倒犯了难。

因为哥哥司马师走得早,他接了他哥的位置,但他第二个却又过继给了他哥,这么算来,血脉上世子当是司马炎,当礼法上,世子当是司马攸,毕竟,你的位置也是你哥的。

最初,司马昭娶了王肃的女儿,生了两儿子,司马炎和司马攸。

话说这司马攸,从小就是个孝顺友爱的好孩子,聪明伶俐,长大后更是接人待物都是特别上道,喜欢读经书,能写文章,还擅长尺牍,这么一看,真是比司马炎高出一大截。

不管是从才能还是名望,都碾压了司马炎,老爹司马懿也看好他,虽然老爹走了,但毕竟也是5岁就随老爹征讨王凌,封为长乐亭侯;

不过就离谱,5岁小屁孩随军出征,还能封侯,这里就很不正常了。

5岁啊,什么概念?还尿裤子、玩泥巴的小屁孩儿,他竟然能随军征讨王凌?就这还不算,竟然还封了个长乐亭侯,这就离谱到天上去了。

你见过哪个小屁孩上战场还能封侯的?这不是想都不敢想,是想都想不到还可以这样操作的。

王凌是在251年造的反,而司马攸呢,246年才出生。

5岁的小屁孩儿,人家就能随军出征, 要么是司马懿脑袋被门夹了,要么是政治铺路。

一个5岁的小娃娃,除了会满地跑,哪懂什么军务啊?还随军出征,封侯。

所以啊,这事儿怎么看怎么离谱,离谱得让人怀疑这历史书是不是写着写着就编了。

不过因为司马师没有子嗣,过继司马攸为儿子。

而司马炎,字安世,是司马昭的长子,后来的晋武帝。

别的不说,从历史后来的角度看,不说政治,但为人那是真的宽厚仁爱,沉稳有度量,刘备想做的估计就是这种人,指着鼻子骂他,他都是笑笑的,连记恨都不记恨,唯一不足就是就是他儿子,不过也就是因为宽仁,当时才没杀刘渊。

就是这么俩娃,让司马昭真是头疼得要命。

到底立哪个呢?一个是血脉,一个是礼法,说穿了,礼法和血脉都想兼顾,那咋办呢?

这世子的位子,可不是随便能丢出去的。立了一个,另一个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司马攸

02

最初,司马炎还没被立为世子的时候,声望哪能比得上他那聪明伶俐的弟弟司马攸。

司马昭本来就对司马攸宠爱有加,常有立他为太子的打算,还老是念叨:“天下是司马师的天下。我暂代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应归司马攸。”这话说得掷地有声,真是认准了司马攸。

那时候,司马炎28岁,司马攸才不过18岁。

司马昭觉得,既然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早逝无后,那这大业理应归给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攸。

所以,对司马攸特别上心,恨不得把他捧在手心里宠着。

司马昭是一心想着百年之后,把这大业交给司马攸。

可司马炎也不是个傻子,他知道,自己要是不能被立为太子,这辈子就算彻底完了。

于是,他去找裴秀,这裴秀在乡里名望高连司马昭都得给几分面子。

司马炎跑去问裴秀:“你说人有啥特征能决定命运吗?”

然后还特意展示了自己的奇特外貌。

你说这司马炎,真是身形异相,头发垂地,手垂过膝,简直跟天神下凡似的。

裴秀一看,心里头也有了谱儿,开始站在他这边。

到了咸熙初年,也就是咸熙元年(264年),朝廷下了一道圣旨,审查改革各种法律制度。

这时候,朝堂上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

荀顗忙着制定礼仪,贾充忙着订正法律,而裴秀呢,则负责修改官制,忙得脚不沾地。

他被封为新沓子,还转任相国左长史,统领别营,真是官运亨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昭

03

这时候,司马昭脑袋都快想炸了。

他琢磨着立世子的事儿,可真是犯难。

司马昭想不明白,索性去问别人。

他经常都说世子应该是司马攸,觉得就应该司马攸继承司马师的后位。

于是跑去找裴秀,问他:“大将军的计划还没实现,我只是接着后续事务。所以立司马攸为继承人,将功劳归于兄长,如何?”裴秀摇头说不行。

司马昭又去问山涛。山涛说得直截了当:“废长立幼,违背礼法,不吉利。国家的安危,常常由此决定。”

司马昭听了这话,心里啥想不知道啊,但这腿脚利索的又跑去问贾充。

没过多久,他又去问贾充。贾充却说:“司马炎有君人之德,不可改变。”司马昭听说,也没说啥;

没多久,裴秀就对司马昭说:“司马炎这人,不光人望高,长得也是人中龙凤,这模样,显然不是个普通臣子的料。”

何曾等人更是拍桌子嚷嚷:“司马炎那小子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你见过头发垂地,手过膝的人嘛?这分明是天生的君王相!”

于是,大伙儿一拍板,决定立司马炎为世子。

之后,司马昭经常和司马炎讨论时政人事,司马炎的回答那叫一个滴水不漏,把司马昭都给稳住了。

于是,储君之位最终定给了司马炎。

不过说实话,司马炎其实也没那么牛,全靠羊琇这人帮衬。

羊琇,博学多智,跟司马炎关系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经常同席而坐。

他曾对司马炎说:“如果你富贵显达,记得用我为护领各十年。”司马炎笑着答应了他。

羊琇那可真是个心眼多的主儿,背地里给司马炎出谋划策,简直就是个智囊团。

他还细心观察文帝的施政得失,揣度应对的事务,统统教给了司马炎。

咸熙二年五月六日,司马炎被立为晋王太子。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赶紧亲自拜谢山涛,心里那股子爽劲儿,别提多痛快了。

到了八月辛卯日,司马昭一撒手人寰,太子司马炎马上继任相国、晋王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司马炎

04

这事儿真是太有意思了。

别人不说,就说那贾充,为啥不支持他那乖女婿司马攸呢?

还有那羊琇,你不说你浓眉大眼是个好人,怎么也跳了阵营,叛变革命了?

你堂姐可是人家礼法上的妈,私下还得叫你一声舅,怎么?

也投靠了司马炎?

当时朝中重臣几乎都倒向了司马炎,这就奇了怪了。

明明说司马攸才是司马昭钦点的接班人,怎么到了真要立世子的时候,反倒成了司马炎?

这不是在演我司马攸吗?

其实,这还真是在演,不过不是只演司马攸一个,而是演了一出礼法的戏。

看起来司马昭是急着让司马攸继位,好把“天下”归还给司马师这一支?真要是那么回事儿,还能出这事儿?

这全是司马昭的剧本,不为别的,只有两点。

第一、当时这司马昭未称公之前,司马炎可是中抚军,手里还握着个假节。而那可怜的司马攸,才混了个步兵校尉,连个假节都没沾边儿。

他要是真打算让司马攸当接班人,那安排就绝对不会这么寒碜。

司马炎在他爹那会儿也没啥惊天动地的功劳,咋地这官职就蹭蹭往上蹿?这里头的猫腻,傻子都看得出来。

司马昭这老滑头,心里比镜子还明亮。他要是真想立司马攸为继承人,早就给这小子安排个高官厚禄了,可他偏偏把司马攸捧在天上,但给的权力和地位都比司马炎低。这不就是司马昭有意为之嘛?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司马炎28岁,司马攸18岁,搁谁,谁都会选。

所以,司马攸被演了,而且朝堂重臣都演了他,当然,唯独他哥,没演他。

这就是正史的骚啊,不是骚在真实,是骚在太真实了。

谁都演,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小丑是读历史的我。

司马昭不愧为司马懿的儿子,这演技一脉相承,史书记载的只言片语,但在当时却是数十年的日子,而他演了十几年。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其实经不起细思,你一细想,就会发现,这全是离谱至极的骚操作。

都说野史离谱,那是因为正史比野史骚,所以才显得野史离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