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个世俗化景象的青海,不仅仅是牧民藏歌藏袍,还有北京大妞、温州老板、摄影师、工程师,都在这片土地上展现出一种充满烟火气的人间百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吴三军一口气看完了10集《行走天下——青海》,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倍速”。他说人文地理题材纪录片会让我们更宽容;如果只囿于孕育自己成长的原生景观,“你就不知道远方的人为什么这么去做这么去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走天下——青海》海报

6月12日上午,由青海省广播电视局、中央广播电视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主办的纪实类人文旅行纪录片《行走天下——青海》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行走天下——青海》通过家园、天路、诗意、清能、望天、传承等十个主题全景式地对青海自然风光、地理人文、民族风情、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记录。

在研讨会上,纪录片《行走天下——青海》总导演周朝永及主创团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及媒体同仁就这部纪录片交流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青海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张新文说,纪录片《行走天下——青海》是央地合作的一个成果,纪录片的成功播映,引发了全国电视观众对“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强烈共情:冷湖的火星地貌、盐湖的水天一色、玛尔挡水电站的彩虹、青藏公路的苍茫、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美景与美名更加深入人心。这种以文塑旅,文旅融合的方式,通过广电与文旅双向激发、双向赋能,不仅助力了青海文旅资源的出圈传播,同时带动了青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走天下——青海》海报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晓东说,青海广电近年在打造文化精品的探索上多有成果,他从《行走天下——青海》看出的,不仅是大美青海,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各民族美美与共、奔向共同富裕的心态,以及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的时代主题。从生态、心态到时代,这些特征在片中很细微但又很真实地反映出来,因此也是一部很好的外宣作品。

在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就该片的创作手法、创作美学、独特性和传播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立强用三个关键词概括自己的观后感:亲切、感动、向往。陈教授说自己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在行走的过程中,从行者到受访者,“没有一个是做作的”。他充分肯定了“行者”这一角色的设定,认为行者作为闯入者、观察者、思考者,从自然风光、人文地理、民族风情、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等维度,塑造出大美青海妥妥的地方感,并不时引发对人类普遍问题的思考。

国家广电总局新视点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延利用“情真意切”四个字来概括这部纪录片的创作特色。他说这部纪录片深入人心,超越了表面的记录,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故事,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意境和哲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走天下——青海》海报

《行走天下——青海》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青海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的纪实类人文旅行纪录片,2024年4月28日至5月7日已经在CCTV-9纪录频道黄金时段完成首播。作为央视《行走天下》IP与省区联合摄制的第一个成果,《青海》开启了央地合作的新模式,播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总导演周朝永表示,接下来马上要开启新的省区的创作,会进一步加强创作自觉、秉持创作自信,为观众奉上更优质、更精彩的内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