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年,我对美国的评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正如其国名,简直就是完美的国度。这种看法并不是来源于《意林》或《读者》,而是我第一次去美国自驾后的感受。现在回头看,按照经典的美西自驾路线,躲开大城市的downtown,开车走一圈,沿途各种国家公园,延绵不断的house,风光绮丽,百姓富裕,从游客的视角来看,这几乎就是美国最美好的一面。开行走在1号公路上,一边是高耸的悬崖,一边是辽阔的大海。开车行驶在沙滩上,海风迎面吹来,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

第二阶段,后来我自驾走遍了美国的47州,越来越多的阴暗面开始进入我的视野,随着我们国力的崛起,美国政客歇斯底里,处处打压,打开英文媒体,清一色的恶意抹黑。我对美国的看法逐渐由正转负。

第三阶段,自认为是一种比较超然的状态,这个国家,你可以敌视他,但不要轻视他。尤其是不要因为情绪,影响了你对他的正确判断。关于这一点,在本文结尾,谈一谈我的感受。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我第一次去美国自驾时的一段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年,我在美国西部自驾。

Tim是我朋友的父亲,当年78岁,他的house位于加州北边小城Garberville附近的群山之中,刚好是在我们从加州去俄勒冈的路上,虽然风景壮丽,但离群索居,非常渴望有人来访,于是,我决定去拜访他。

在美国,如果你在纸质地图上找不到某条路,谷歌地图一般都能找到。但万万没想到,Tim家的地址,居然连Google地图上都没有,偏僻程度远超我的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州沿海山区的景色很有特点,山脉虽不险峻挺拔,却也雄壮,远远望去,高山草甸上蜿蜒分布着一些树林,让人心旷神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im的House就隐藏在这些树林之中,纯木结构,墙体由小木片镶嵌而成,摸上去很柔软,据说很耐腐蚀,一百年没有问题。整体看上去呈深褐色,与四周的树林融为一体,非常协调。

Tim一家其实来自东部“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离这偏僻的加州北部山区简直就是“十万八千里”。就好比一个东北齐齐哈尔人,居然在云南个旧的一个山区住着。

我问Tim,为什么会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

Tim说,他曾经是资深驴友,十年前的某一天他来到这里旅行,第二天早起他看到了一生中最美丽的景色云海。回去之后,那令他陶醉的云海一直让他念念不忘。于是后来就在这里买了一块地,与儿子一起花了2年时间建起这个Hous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发电设备

这里没有电力系统、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手机信号,好在有电话线,但上网还是最古老的56K拨号系统,龟速。饮用水源来自地下水,电是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没有太阳的时候只能用蓄电池的电,用完了就只能靠柴油发电机。虽然不通水电,但丝毫不影响他们过着现代化的生活。家里电器一应俱全,一般情况下用沼气烧饭,极端天气条件下就用罐装Propane(丙烷)代替。

一个78岁的退伍老兵,带着一个75岁的老婆,住在偏僻的山区,这种事情在中国很少见,但在美国,尤其是中西部,却不少,我开车行走在偏远地方,沿途车辆稀少,但总能在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孤零零的House,里面住着倔强的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im家周围的环境几乎处于原始状态,各种动物经常来访,其中也有不速之客,比如说 skunk(臭鼬)。

“你见过skunk吗?”Tim问我。

“没有,我只是背过这个单词。”我照实说。

“这家伙会偷我们的鸡和鸡蛋,我们前天抓到一只。”

我跟着Tim来到一个铁笼子边,那笼子看上去就像一个体积偏大的捕鼠器,笼子里一只黑白相间的动物,战战兢兢地看着我们。当我想靠近它看得更仔细时,它就竖起尾巴,用前爪跺地,似乎在警告我别来攻击它。

Tim拉住我的手臂,对我说:“如果你靠得太近,臭鼬便会转过身,喷出一种恶臭的液体。这种液体甚至会让你短时间失明,强烈的臭味在约3000英尺(约1000米)的范围内都可以闻到。所以绝大部分掠食者,除非它们非常饥饿,一般都会避开臭鼬。”

“太神奇了,居然能臭到这种程度!”我惊叹道。

“我们美国人喜欢用Skunk来形容无良政客。”Tim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im的小阁楼上摆着一个很奇怪的东西,结构复杂,木质,近看做工精致,既不像家具也不像工艺品,颇有点宫崎骏漫画的想象力。

“这是什么?”我好奇地问Tim。

“这是我给我小孙子做的玩具,”Tim骄傲地说,“还没有完工呢,还需要一些配件。”

“这……这怎么玩呢?”我一时看不出其中的奥妙。

“你看过电影Home Alone《小鬼当家》吗?”

“当然看过,”我说,“这和小鬼当家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玩具就像小鬼当家里面的Home,”Tim解释道,“以后我还会增加一些机关,小孩子们可以模拟小鬼当家的情节来玩。”

“我有很多孙子,”Tim又得意地补充道:“我前后已经造了七个,这是第八个,他们都喜欢,每个人都要一个,所以我就陆陆续续造了这么多。”

美国人喜欢把家庭工作间叫Shop ,一般人的Shop都和车库连在一起,而Tim的Shop是独立的,非常大,几乎什么工具都有。Tim退休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子女一起建造了这座房子,并亲手打造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你目前还在这里工作吗?”

“当然!每天我都在这里过上至少5小时,在我自己的Shop里面工作是我最大的爱好,我这个人闲不下来,一旦闲下来就感觉浑身不自在,”Tim很坚定地说,“我会一直在这里工作,直到我不能动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im的老婆Jane就喜欢摆弄园艺,他们家的水果蔬菜都是Jane亲手种的,番茄、花菜、胡萝卜、马铃薯应有尽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自留地”居然实现了非常先进的数字化滴灌,说实话,在我看来有点杀猪用牛刀的嫌疑。

Jane很得意地向我介绍说,她年轻的时候在以色列住过一段时间,这套滴灌系统可都是从以色列学来的。

“是吗?据我所知以色列非常干旱,水资源宝贵,他们的滴灌技术非常先进,”我的言下之意是,“难道这里的水资源也很紧张吗?”

Jane心领神会道:“我们这里的水资源甚至比以色列更加紧张,这里不通自来水 ,别看云雾缭绕,植被茂盛的样子,可这里地势很高,雨水也积蓄不了,我们只能用地下水,而这里的地下水水位离地面有1000英尺,开采很不容易,所以我们非常珍惜每一滴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站在Tim的露台上,凭栏远眺,面对这片流动的云海,那一瞬间我理解了Tim为什么要住在这个如此偏远的地方,人生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了两个人相依相偎,笑看日出日落,其他的一切都只是这些浮云而已。虽然这里地处偏远,不能享受到都市文明的便利,但能这么诗意地栖息在这块属于他们的小天地,何尝不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后续

后来,我通过社交媒体,一直和Tim保持联系,对他们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他们住的地方,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社区,每个house都间隔几百米,隐藏在密林之中。换言之,就是每户人家的土地都很大,业主大部分都是退休老人,也有一部分在家工作的码农。

从财务角度看,他们都属于美国的upper middle class(上层中产阶级),也就是介乎于财务自由和普通中产之间的一群人。

美国就是这样,穷人都挤在市中心,钱越多,住得越远。可能很多人都好奇,万一生病了怎么办?在美国,只要钱到位,医疗保险买的足够好,偏远根本不是问题,一个电话,就有直升飞机到场救急。效率可能比城里的救护车更高。

这群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律」,对他们来说,离群索居,一切都靠自己,因为懂得自律,所以享受自由。

以前,谈到美国的自由,就感觉很高大上,无比羡慕。如今,很多人谈到美国的自由,就嗤之以鼻,冷嘲热讽。总以为自己从短视频上看到的就是美国的全部。

在我看来,「自由」其实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治理模式,也是美国社会的底层逻辑。

一方面,只要你足够优秀,成就的天花板可以无限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特斯拉CEO马斯克,一个南非人,到了美国,创业成功,成了首富,总能搞出一些东西,搅动世界。还经常和美国总统抬杠,这样的生活方式,目前大概只有美国能实现。

另一方面,如果你很平庸,智商一般,家世普通,天赋平平,再加上自律能力不好,这自由足以要了你的命。读书的时候,快乐教育就是「自由」,在学校里待了十几年, 啥都没学会,但你有自由,一事无成的自由。公立教育的尽头,就是阶层固化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美国富人 伊万卡 夫妇

在美国,你很容易区分穷人、中产、富人。

富人,身材普遍很好,因为他们非常聪明,自律能力极强,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身材。这些人,不但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生活质量也高,寿命也长。

穷人,普遍身材肥胖,就像一个肉球,每天吃垃圾食品,整天对着手机傻笑,加减乘除都算不准,没有一技之长。最底层的那一批人,除了自由,一无所有,肥胖、磕药、biu biu biu,三驾马车,总有一架是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身材区别没有那么明显,很难从身材判断一个人的阶层。最好的例子就是外卖小哥,身材一般都很好,但生活水平却不高。

对美国精英阶层来说,「自由」是最低成本的治理模式,自由就是一把刀,可以借刀杀人,淘汰很多弱势群体,减少社会负担。

这种模式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是国家出面,阻止底层堕落。美国是,以自由为借口,放任底层堕落,底层越堕落,精英越省心。一切自己负责,自由都给你了,骂也让你骂了,选也让你选了,还想怎么样?

像中国这样苦口婆心的扶贫工程,在美国根本不存在。不但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需要。

对美国精英阶层来说,「自由」是成本最低的治理模式,向上没有天花板,向下没有最底线,这是一种「淘汰弱者、成就强者」的丛林法则。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投奔美国,还可以淘汰一小撮「社会累赘」。另外,有了「自由」这个挡箭牌,不仅可以躲开道德谴责,还占领了价值观高地。

总而言之,「自由」就是美国社会的底层逻辑,说白了,就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模式,至于这种模式的最终宿命是什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