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一伙越南中年男子来到了边境小镇渭川县,他们手捧鲜花,表情凝重,虽说体型已经略显发福,但步伐矫健,从他们一身深绿色的外衣就能轻松看出,这一行人都是退役老兵。

果不其然,这些人都是原越军第356师的老兵,当他们还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人时,曾在这里与解放军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越南人习惯称其为渭川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已经进入夏季,越军老兵们看着郁郁葱葱的山岭扼腕叹息,眼泪夹杂着汗水不断淌下,他们唱起了当时越军中比较流行的歌:“战友们,回来吧,回来吧!流浪各地的战友们,一起回来吧!”

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从军人的角度讲,能够在当时那种极端条件下存活下来,已经是一种幸运。

但从政治角度讲,他们是悲哀的,他们只不过是越南建立地区霸权的消耗品,他们的流血牺牲并没有让自己的国家走向强大,反而成为了众矢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山到底是谁的?

说起渭川战役,可能很多人对此并不熟悉,但要说老山战役,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两者所指的是一场战役,只不过两个国家各有各的叫法。

众所周知,老山战役持续时间长,战场环境十分恶劣,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中越两国在此鏖战九年,老山到底是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老山地区的边界划分,最早还要追溯到清朝时期。1885年,当时越南还在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在刚刚结束的中法战争中,双方均损失惨重,内忧外患的清政府被迫以失败者的姿态与法国殖民军签订了《中法新约》,该条约标志着中国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所以,《中法新约》也对老山地区的边境线进行了明确划分。老山基本贯穿中越边境,共有27个大小不一的高地,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七个,编号分别为1到7。

按照《中法新约》中的规定,1号、2号、3号高地归属中国,5号、6号、7号高地归属法属越南,至于主峰4号高地,由于它正好位于中越边境的“骑墙线”,所以由双方共同管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之后,越南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先后进行了抗法战争和抗美战争,由于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中国持续为越南输血,正因如此,越军才能战胜法军和美军。

由于这一时期是中越两国的蜜月期,所以双方在边界问题上一直都默认《中法新约》中的规定。

1976年,越南实现了南北统一,在12月举行的越共“四大”上,黎笋成功当选为越共总书记,成为了继胡志明之后,越南第二位领导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华态度上,黎笋与胡志明相反,他主张亲苏反华。除此之外,黎笋还在越南实施“全民军事化”,并以“红色高棉入侵富国岛”为由出兵柬埔寨,招致了一众东南亚国家的强烈谴责。

由于有了苏联的暗中支持,黎笋默许越南边防军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屡屡制造流血事件,双方都遵守的《中法新约》也被越南单方面废除,黎笋还多次高调宣布:“整个老山地区均为越南领土。”于是便有了令人熟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场战争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态势,解放军攻克谅山后并没有长驱直入,进攻河内,而是井然有序的撤回了中国境内,以免双方陷入全面战争的泥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解放军的点到为止,黎笋得寸进尺,宣布越军取得了边境战争的胜利,同时派遣部队进驻老山地区,与解放军进行了长达九年的对峙。

越军以老山为根据地,多次袭扰中国边境,为了保护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84年解放军先后收复了老山地区的7座高地,至此老山全境基本被中国控制。

收复老山的战斗酣畅淋漓,但并不意味着老山地区从此归于太平,双方在此处又进行了多年的拉锯战,只不过战争烈度比较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越南一直倚靠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于是越南开始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1993年,双方就老山地区的边界进行了谈判,最终边界基本沿用了《中法新约》的规定,但对于主峰4号高地,则划分到了中国境内,从此之后,老山战事才画上了一个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中越会反复争夺老山?

很多人心中可能会有个疑问,无论是许世友将军指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是1984年我军发起的收复老山战役,解放军都打出了秋风扫落叶般的气势,为什么老山地区依然会炮火不断?

首先,1984年我军所发起的收复老山、者阴山的战斗虽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也仅仅是起到了震慑越军的作用,给越军造成的伤亡其实比较有限。

其次,收复老山的战斗其实作用主要体现在外交层面,越南除了与中国用兵之外,还同时分兵柬埔寨和泰国,柬泰两国的军事实力与越南有一定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两国领导人频繁访问中国,希望中国能够从北部出兵,分担两国的防御压力。为了提升国家影响力,中国答应了柬泰两国的请求。

所以,我军收复老山的战斗与1979年如出一辙,此战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越军在老山建立的据点和工事,给越军一点教训后,部队就陆续撤回国内。

毕竟当时中国已经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宏图,如果贸然与邻国展开一场大规模战争,这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我方低估了越军的顽强,越军不是野狗,打疼一次,之后就不会再来找你麻烦了。

越军反而像蟑螂,在老山地区四处打洞,时不时的出来恶心你一下,打又打不净。当年越军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把美国人赶跑的,如今解放军也得以领教。

老山地区地形复杂,是越南的北大门,只要越军控制了老山,进可攻退可守,越南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个天然堡垒,只要解放军撤回中国境内,越军就会重新占领老山,并且越军修筑的掩体、坑道大多被地形所掩护,我军的优势炮火很难将其彻底清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任由越军在老山驻扎,那便是对边境居民不负责任。但解放军面临的问题同样十分棘手,从地形上看,解放军在老山地区与越军对峙十分不利。

老山地区靠近我国的一侧地形崎岖,而且距离边境较远,这会对部队的后勤补给造成巨大压力,反观越南的一侧,地形则比较平缓,非常适合机械化部队及时支援。

为了保障我国边境安全,我军只能最大限度的夺取战略纵深,唯一可行方案便是将战线推进至毛松岭至那拉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毛松岭当时被越军实际控制,所以这意味着这场战争将要向常态化的方向发展,我军必须摒弃之前的惩戒性进攻,而是要在毛松岭至那拉一线站住脚。

针对眼前的局势,中央军委一反常态的提出了“全军轮战”的方案,通俗来讲就是除了昆明军区以外,其他军区也调派部队到老山前线与越军对峙,总之就一句话,大家轮流上,直到把越南拖垮为止。

持续六年的老山轮战取得了丰厚战果,我军共击毙越军11700人,击伤21144人,从战略角度讲,越军未能越过边境线半步,边境居民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当时的苏联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再向越南提供援助,老山轮战榨干了越南经济,到了九十年代初期,越南已经无力再维持与中、泰、柬三国的战争,越南的东南亚霸主梦也化为了泡影。

“解放军的炮火不输美军”

虽说老山轮战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双方士兵在这六年里日子过的并不轻松,解放军在老山的艰苦生活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之中,所以我们今天从越军的视角来审视这场战争,其实越军的处境比我军更加艰难。

相关的消息主要来源于前越军少将阮德辉的回忆录,此人1948年入伍,基本参加了越南二战后的所有战争,可谓是百战老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阮德辉于1985年3月被调往了老山前线,之后一直在第二军区司令部担任副参谋长,他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中越军处境的艰难。

由于中国各大军区均参加了老山轮战,所以在长达十公里的战线上,我军始终保持着优势,兵力达到了数万。

反观越南方面,大多数兵力都分散在其他战场,驻扎在老山的越军满打满算也就1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我军的炮兵也占据绝对优势,双方炮战激烈时,我军平均一天要向越军阵地发射三万余发炮弹,越军所占领的山头光秃秃一片,树木早已在炮火中化为灰烬。

中越谈判后,越军曾返回老山勘察地形,结果发现有些山头已经被我军的炮火削低了两米。

阮德辉在回忆录中直言:“在炮兵火力方面,中国军队已经不输美军,1972年美军在广治战斗中投送的火力也不过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越军在老山所经历的一切,中国军队早在朝鲜战争时期就曾经历过,当时的志愿军匍匐在冰天雪地之中,美军的炮弹就像不要钱一样不停的朝着我军阵地砸来。所以解放军完全能够体会到越军面对优势火力的那种无助感。

当然,越军在老山也并非一无是处。1985年5月,正赶上解放军驻守在211高地的部队换防,越军抓住时机向211高地发起了进攻。

由于我军刚刚抵达的67军对战场不熟悉,一时间被越军突如其来的猛攻打了个措手不及,211高地也宣告易主。后来双方在211高地上进行了反复争夺,每一次越军占领高地,都会迎接解放军猛烈的炮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44天的时间里,越军共组织了98次进攻,211高地易主的次数已经难以统计,但随着67军对战场越来越熟悉,越军的进攻仿佛是飞蛾扑火,最终放弃了与中国继续争夺211高地。

整个老山轮战期间,越军的日子过得就像是老鼠,整天躲在狭小的猫耳洞中,由于空气潮湿,士兵们的食物大多是发霉的。

由于越南国内经济低迷,没有足够的物资运往老山前线,越军只能靠山里的蛇、鼠、蛙来充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阮德辉与另一名高级将领去前线视察,士兵们个个面黄肌瘦,看到带衔的来到了阵地,士兵们纷纷起立敬礼。

高级将领看着士兵们手中发霉的馒头感慨万分,当即向他们保证:“接下来的日子里,你们的伙食供应标准中将会增加半斤优质猪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级将领的这番话除了能够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并不能挽救越军颓败的士气,因为大家心里清楚,如今越军的仓库里除了老鼠,可能再也找不出其他和肉有关的东西了。即便是有,能不能顶着我军的炮火运到前线,也是个未知数。

后来这位高级将领成为了一个笑话,阮德辉回忆:“后来经常有老兵见到我,还会问我:‘首长,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到优质猪肉?’这真的很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着的人饱受疾苦,死了的人同样不能入土为安,据统计,老山前线依然有3000具越军尸体没有找到,或许他们的这段往事将会被后人所遗忘。

结语

虽说今天的中越两国依然在南海部分岛礁的归属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两国之间的关系总体比较稳定,越南人民也享受到了和平所带来的红利,越南的经济在21世纪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山上的那3000具越军尸体,并不代表仇恨,它们是历史给后人留下的警钟。回看中越的那段对抗史,依然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两国只有不断深化合作,加强沟通才能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