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星 唐欣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化高中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召开工作布置会。受访者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化高中、大化二中启动建设教研联合体。受访者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成生给大化高中、大化二中语文老师做备考讲座。受访者供图

2023—2024学年,老师们在国家期刊发表论文14篇,学生们获市级以上竞赛奖励或荣誉1000余人次……

这是发生在广西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大化高中”)的教育帮扶故事,是10人帮扶团队取得众多成绩的一个缩影。

2022年7月,10名来自深圳市宝安区与广西南宁市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大化高中。

“我们的理念是,县域全面覆盖,深度融合帮扶。”大化高中“组团式”帮扶团队领队、校长胡成生表示,自驻校开展工作起,团队积极践行粤桂协作相关精神,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创新帮扶理念与模式,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从一所到一域,强师立教

胡成生,来自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集团),一直以来十分注重通过师资提升,来提高学校发展的竞争力。

“来到这里,我总结了通过3个平台、3条路径去提升学校教师专业素养。”他说,前者是“全员培训”“全程升级”“全要素考核”,后者是“全员覆盖,合作发展”“岗位锤炼,内驱发展”“教研赋能,向优发展”。

搭建平台,探索路径,效果明显。2023—2024学年,大化高中教师在国家期刊发表论文14篇,论文获奖国家级23篇、省级51篇,课题立项自治区级1项、市级2项、县级7项,另有40余人次获市级以上竞赛奖或荣誉表彰。

一花独放不是春。“我们领建好大化高中的同时,着力努力促进大化县域教育发展。”胡成生表示,团队有着以教育帮扶赋能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

为此,他发动带领团队骨干,主动与大化二中、实验中学、四中、新城初中、职校等县域内学校对接,依据各校师资现状与发展需求,共同谋划教师专业发展方案与路径,为多所学校的老师们提供专项培训与“组团带建”等实训活动。

例如,他分别在2所高中、3所初中开展“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培训19场次,培训干部、教师2200人次;赵树利到大化二中西校区、大化职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等培训4场次,受培教师210人次;燕柳到大化职校高考班授课,指导师生200人次……

帮扶团队的到来,为大化县域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增添了新动能。

从校本到联建,质量为本

教学是学校的根本。一年多来,大化高中致力于教研机制建设,通过“校领导带教弱师项目”“周集体备课”“月主题研训”“名师工作室”“师生同题考”等平台和抓手,建立健全规范化校本研修机制,有效提升了教师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今年3月14日,胡成生带领大化高中全体学科组长20余人,赴大化二中,与该校校长黄剑共同主持“大化高中+大化二中教研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

会上,大化高中语文、英语、化学等科组长做了集体备课、单元教学设计等主题性教研活动展示,让大化高中校本研修成果惠及更多师生。

此后2个多月,大化二中各备课组、学科组常态化参加大化高中的集体备课与主题研修活动20余场次。胡成生还分别为两校全体英语、语文教师做“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指导”“2024高考语文备考攻略”3场专题报告,培训教师260人次。

此外,借助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薪火”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大化高中和大化二中联合组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6个学科名师工作室,正副主持人分别由大化高中和二中名优教师担任,选调2所学校的学科骨干79人入室培养,“组团式”帮扶团队全员参与对应学科名师工作室的领建与指导。

深度融合教研与联建,有效补齐了县域高中薄弱校教研力不足的短板,提升了本土骨干教师的成长速度。

从活动到项目,纵横覆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在帮扶教师赵树利的引领和指导下,大化高中思政教研组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政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和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引导青年学生准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实质。

2023年7月至8月,大化高中教师携学校模拟两会社团小组成员,赴南京参加2023年全国中学生模拟两会第六届全国峰会活动。同年8月5日,大化高中师生在北京一零一中学参加第十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

这两次活动,大化高中均是广西唯一的参赛单位,也是自治区学校首次参加这两项国家级活动。模拟两会社团小组成员表现优秀,获7项集体奖及29项个人奖。组委会特别授予该校“杰出贡献奖”“杰出传播奖”。

大化县人民政协也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邀请其中8位优秀参赛选手列席今年2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大化瑶族自治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活动后,大化高中帮扶团队抓住契机,积极筹划以“模拟政协提案活动”“模拟两会活动”为主轴项目,纵向延伸到大化县初中和小学高年级学段,横向覆盖深圳在广西“组团式”帮扶的相关成员校,为少数民族地区开设基础教育大思政课堂探路。

从小学到高中,强化衔接

“县域高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要与县域内各初中学校的办学实际深度链接,要前移端口,赢得主动。”在胡成生看来,县域中小学校的深度链接,是推进县域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一大关键。

全面调研了解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与习惯后,大化高中启动以“卓越学习习惯养成”“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的“学生自我生长力培育工程”,让学生想学、会学、学会。

针对县域小学、初中英语师资偏弱的现状,胡成生提出,要补齐学科短板,建强英语课组。每次英语课组活动,他均全程参与,现场指导。

每年高考结束后,大化高中高三骨干教师分成若干个宣讲小组,由校级领导带队,深入县内各初中,向初三毕业生宣讲高考国家专项计划有关政策、大化高中办学概况,尤其是与成都七中联盟的“双师”教学班开班情况及未来选课走班安排等,做好趋前对接。

此外,每年暑假,该校还为高一新生优秀代表举办“走进大高,筑梦瑶山”夏令营活动,为期一周;向全体高一新生网上推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的初高中衔接教材,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缩短高中适应期,做到“起步即可加速跑”。

帮扶团队来到大化高中一年多来,学校的管理水平、队伍建设、办学质量、学生素质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学校获国家级集体荣誉3项、市级荣誉3项,教师333人次分获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奖励。

2023年3月,在广西自治区基础教育及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大化高中作为全区受援学校唯一代表作教育帮扶经验交流。同年9月,在河池市教育发展工作大会上,大化高中被表彰为河池市教育教学综合质量优秀学校。

2024年3月,在河池市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上,大化高中做了经验分享,受到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