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6月13日,一位网友投诉称,其报团旅游时购物太少,被成都一位导游辱骂。当日,成都文旅部门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已关注到相关情况,并介入处置。(6月13日极目新闻)

因为游客不购物或者购物少而被导游辱骂,类似的事件屡有发生,早已不是新鲜事。仅在去年,相关话题就多次冲上热搜。去年3月,发生“游客因未购物被导游拿话筒大骂‘占便宜’”事件。6月,发生“游客因为不购物被导游骂‘良心被狗吃了’”事件。7月,先后发生“游客不购物被导游骂‘你是不是人’,女孩录视频时还被导游打掉手机”事件,以及“游客不消费遭导游PUA‘我带团没这么差过’”事件。

导游因为游客不购物而辱骂对方,才是真正的“不要脸”。游客花钱参加旅游团,主要是为了去看风景,而不是为了购物。众所周知,不少旅游景区的东西不仅偏贵,而且还可能有伪劣产品。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无论是自驾游还是参加旅游团,人们往往不购物或者少购物。

游客都是外地人,维权成本过高,谨慎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无论购物还是不购物,完全是他们的自由,谁也不能强迫或变相强迫他们购物。

因为游客不购物、少购物就辱骂他们,这样的导游不仅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而且涉嫌违法,既涉嫌强迫交易,也侵犯了游客的人格权。

说回到“游客因购物少被导游骂不要脸”事件。在行驶的客车上,一名黑衣男子高声说“真的叫不要脸”,并和一名女子发生争论。女子表示她报的不是购物团,而男子则称是购物团,并问车内其他人员:“报的是购物团还是纯玩团?”车内有其他游客答“纯玩团”,也有游客未作回答。

人们参加旅游团,当然是为了去旅游,又怎么可能主要为了购物呢?把旅游团区分“纯玩团”和“购物团”,不过是打着“低价旅游”的幌子强迫游客购物罢了。

试想一下,如果在游客报名的时候,旅行社真的能够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们,旅行团分为“纯玩团”和“购物团”,如果参加“购物团”,必须购买多少价钱以上的东西,那么,还会有人报名参加“购物团”吗?

真实的情况有可能是,旅行社暗示游客要购物,但又没明确购物的金额,更没有把相关的约定写进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参加旅游团的人们就以为,只要在旅游的时候买东西就行,而不管买了多少钱。倘若情况是这样,那么,导游变相强迫游客购物,仍属于违约和强迫交易。

实际上,导游辱骂游客不过是旅游业乱象的冰山一角。近日,央视曝光鼓浪屿宰客“一条龙”,更是敲响了旅游业的警钟。无论是导游,还是旅游业,都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各地有关部门必须痛下决心,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各种侵犯游客权益的违法行为,坚决维护旅游业秩序。(文/李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