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国金证券发布公告称,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二届董事会董事,其中邓菁晖、尹林出任全体董事,雷家骕担任独立董事。三位新任董事的职位将从2024年6月12日起正式生效,至第十二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据公告披露,邓菁晖现任国金证券董事、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部长、成都交子金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邓菁晖曾在多家公司担任财务管理工作。

尹林现任国金证券董事、山东通汇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同时担任北京通汇泰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等职务。尹林先生曾在山东高速集团、威海市商业银行等单位任职,擅长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及资本运作。

雷家骕现任国金证券独立董事,并在多家公司担任董事、监事等职务。雷家骕曾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

国资股东话语权提升

国金证券是一家全国性、综合型的上市证券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90年的成都证券,2008年借壳上市,成为国内第8家A股上市券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金证券已成长为中国证券行业的重要成员。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国金证券拥有员工5000余人,营业部达75家,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布局。

此次董事会换届,是国金证券股权结构优化、国资背景强化后的重要举措。作为成都本土券商,国金证券于2021年8月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引入了成都市国资委旗下的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第1季度末,成都产投和成都交子合计持股15.1%,持股比例仅次于以长沙涌金集团(持股14.7%)和涌金投资控股(持股6.69%)为一致行动人的“涌金系”。

而本次当选全体董事的邓菁晖和尹林,分别来自成都交子和国金证券第五大股东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山东国资委),意味着国资系在国金证券董事会中掌握了更多话语权。

在迎来新董事的同时,国金证券也经历了一位董事的离职。6月7日,国金证券董事会收到董事董晖先生因个人原因递交的辞呈,申请辞去公司第十二届董事会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职务。不过,尽管董事会迎来新面孔,但国金证券管理层总体保持稳定,多数高管在公司任职已超过5年,其中董事长冉云、副总裁纪路、李蒲贤更是在国金工作逾15载。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现年60岁的董事长冉云已到退休年龄,其本届董事长任期终止时间为2025年5月31日,是否会因年龄问题提前离职尚不得而知。事实上,近期已有多位60后券商高管因年龄问题先后卸任,如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方正证券总裁何亚刚、财通证券总裁黄伟建、太平洋证券总裁李长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系国金证券董事长冉云

根据公开资料,冉云,1964年出生,拥有EMBA学历,曾先后担任监事长、监事会主席等职位,自2009年起连任董事长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薪酬水平看,国金证券高管待遇颇为优厚。据Wind数据,冉云2023年薪酬高达486万元,仅次于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位列上市券商董事长第二位。而总经理姜文国2023年的薪酬也达到477万元,在上市券商总经理中排名第二。此外,多位副总裁年薪也均在400万元左右,优厚的薪酬待遇或许正是管理层稳定的重要原因。

2023年上市券商(含控股券商)董事长薪酬排名 资料来源;Wind

投行业务承压、保荐质量有待提升

虽然高管薪酬高居券商第二位,但是公司的业绩表现却不似这般耀眼。

2023年,国金证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39%至67.29亿元,排名行业第24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41%至17.18亿元,排名行业第23名。然而进入2024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营业收入同比降24.03%至14.8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降38.6%至3.67亿元。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投行、财富管理等核心业务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承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行业务作为国金证券的传统强项,近两年出现明显下滑。

2022年、2023年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17.02亿元、13.3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97%、21.30%。2024年一季度手续费净收入2.2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98亿元同比下跌43.34%,近乎腰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投行净收入相比,投行业务的利润下滑则更为惊人。根据Wind数据,2021年至2023年,国金证券投行业务的利润分别为4.66亿元、4.09亿元、1.55亿元,同比分别下跌20.43%、12.21%、62.06%。

2021年至2023年,国金证券的承销金额分别为1156亿元、1059亿元和1256亿元,总体下滑并不明显,2023年甚至有所回升。那么,为何在承销规模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投行业务业绩仍然下滑?主要在于业务结构的变化——佣金率较高的IPO承销金额减少,而佣金率较低的增发和债券承销金额增加。这导致了投行业务利润率的显著下降,由2021年的25.96%跌至2023年的11.54%。

2024年IPO市场监管趋严,给国金证券投行业务带来不小挑战。3月15日,为进一步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加大了对拟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其次,中介机构作为“看门人”的责任越发突出,需要承担更大的执业质量责任。

在此背景下,国金证券的撤否率有所上升。根据Wind数据,2023年1月至6月国金证券保荐家数为55家,主动撤回4家被否2家,撤否率为10.91%。国金证券今年以来共保荐47家IPO,其中7家主动撤回,撤否率为18.92%。

最引人关注的是,国金此前保荐并于2021年上市的罗普特公司,在2023年10月被爆出连续三年存在严重财务造假问题。根据处罚书,2020年罗普特虚增营业收入2.14亿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的34.65%。虚增利润总额1.46亿元,占比高达81.21%。这导致罗普特股价暴跌,从发行价19.31元/股一路下滑至最低5.67元,不足发行价三分之一。而国金证券在该项目中获得7000万保荐费,却未能发现申报材料存在的严重造假问题,给投资者造成惨重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普特2021年2月上市至今股价月度K线图 资料来源:Wind

此外,2023年中证协发布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也显示,国金等8家券商的评级从2022年的A类下降为B类。在严监管下,国金证券的投行业务正面临巨大的考验,必须切实加强风险管控,提升执业质量,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财富管理转型受挫

除投行外,财富管理业务也受市场调整以及佣金率下行等因素的拖累。

根据国金证券年报,财富管理业务是公司基础核心业务之一,主要面向客户提供证券经纪、金融产品销售、信用业务、证券投资咨询等各项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以线上化金融服务平台“佣金宝APP”为依托,坚持“数字科技”和“客户体验”双轮驱动,以高品质咨询/顾问服务打造差异化优势,深入推进买方顾问模式落地。

2021年至2023年,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分别收入28.93亿元、26.42亿元、26.54亿元,2022年、2023年分别同比下跌8.69%、上涨0.46%。具体来看,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下滑较为明显,由2021年的17.77亿元下滑至2023年的14.1亿元,但分仓佣金收入有所上涨,期间由2.87亿元上涨至3.12亿元,排行由28上升至23,说明其研究所在行业中有一定竞争力。但是作为财富管理转型的关键指标,代销金融产品收入由3.24亿元下降到了1.93亿元,财富管理转型遇到一定挫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金证券代销金融产品收入 资料来源:Wind

面对业绩下滑压力,国金证券更多将目光投向了资本消耗型的自营和信用业务。2023年自营业务大幅扭亏,实现收入12.13亿元,同比暴增15倍,毛利率高达72.73%。公司表示,自营投资坚持稳健风格,致力于完善业务链条布局,在获取稳健收益同时不断优化策略,提高投资效率。但好景不长,进入2024年一季度,受自营业务下滑影响,净利润同比下滑38.6%。

此外,从现金流看,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6.25亿元,同比大降122.89亿元,主要系融出资金增加所致。而随着监管趋严,再融资门槛提高,券商通过定增等方式“补血”的难度也在加大。去年8月,证监会便提出对金融等行业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关注必要性和时机性。此后财达证券、中泰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主动调整融资方案。

综上所述,在当前偏紧的行业形势、趋严的监管环境以及自身业绩承压的多重挑战下。国金证券虽然高管薪酬位列行业前茅,但公司整体业绩表现相对逊色,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位居行业第24位和第23位。今年一季度业绩更进一步恶化,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降幅均超过两成。在整体经营业绩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国金证券高管能否继续享有远超同业的优厚待遇,不无疑问。

而国金证券的未来发展,则取决于涌金系的战略抉择。在民营金控逐渐退出的趋势下,国金证券亟需寻求更为强大的外部支持,而引入国资股东或许是更优选择。国企背景不仅能提供更雄厚的资本实力,更能在投行资源方面给予倾斜,助力公司破局前行。毕竟在马太效应下,中型券商的日子只会更不好过。

事实上,国金证券曾经也有过转投国资怀抱的机会。2020年9月,国联证券公告称与长沙涌金签订了股份转让意向协议,拟受让长沙涌金持有的国金证券约7.82%的股份,同时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正在筹划由国联证券向国金证券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然而仅一个月,重组便告吹。

在缺乏强有力股东支持的情况下,公司相对较难以抵御行业风险。眼下,国金证券能否尽快寻得新的富有实力的东家接盘,成为决定其未来命运的关键。而近年来公司引入成渝国资即是向外释放出的信号。

综上,无论国金证券最终花落谁家,惟有成为更强者的一员,依托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有力的股东背景,公司才能在日益残酷的行业竞争中突围,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