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四场战役,应该是这样的:

官渡之战决定了谁是北方和中原的霸主;

赤壁之战决定了曹操无法统一华夏,天下将维持分裂的局面;

汉中之战决定了汉中的归属;

夷陵之战削弱了蜀汉的实力,决定了天下维持三分的局面

一、影响力

从影响力来说,赤壁之战显然最大,官渡之战次之,夷陵之战再次之,汉中之战影响力最小

赤壁之战之所以影响力大,是因为决定整个中国的政治命运。

当时的曹操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与中原,如果还在赤壁之战中获胜的话,刘备与孙权势必不能抵抗曹操统一天下的大业,南方被曹操拿下的话,关中、凉州、益州、交州都将是囊中之物。

赤壁之战如果曹操获胜,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都将不会发生,这就是赤壁之战的重要性。

赤壁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战争,谁取胜,谁就占据中原和北方,谁就有可能是未来的统治者。

对于整个中国的政治来说,这是一场局部战争。

虽然同为局部战争,但背后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赤壁之战决定的是整个天下的命运,官渡之战决定的是中原和北方的命运。

夷陵之战是刘备发动针对东吴的战争,是为了夺回荆州,继而为关羽报仇的战争,这是三国两个弱小政权之间的战争。

夷陵之战是一场危险的战争,三国之中两个弱小政权打起来了,对于那个最强的曹魏来说,是绝佳的统一天下的最好机会。

可惜曹丕决策错误,他想等蜀吴相斗两败俱伤再出手,结果却没抓住机会,另一方面,曹丕被孙权一直忽悠,所有人都知道孙权臣服曹魏是假意,只有曹丕当真了。

曹丕如果听从刘晔的建议,联合刘备攻打孙权,就算不联合刘备,趁刘备攻吴之际,率领主力南征孙权,一路走襄阳攻打荆州,一路走汉水攻打江夏,一路走合肥攻打建康。

孙权面临两路攻击,难免招架不住,三国之中只要有一个政权被消灭,平衡立即就会被打破,到时候曹丕还真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可惜了,夷陵之战始终被局限在蜀汉与东吴之间,等到刘备大败之时,曹丕还没有反应过来,一点便宜都没有占到。

夷陵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夷陵之战可能改变整个中国的命运,奈何最后还是两个政权之间的火拼,因此影响力自然不如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了。

相对来说,汉中之战的影响力是最小的,是蜀汉和曹魏为了争夺汉中这个地方的战争。

无论是蜀汉还是曹魏,都不会对天下局势产生影响。

刘备倾全国之力夺取汉中,这是蜀汉的国运之战,曹操倾关中之力对抗刘备,这只是曹魏的一场局部战争。

二、参战人数与将领及损失

官渡之战时,袁绍是11万兵马,其中1万是骑兵,其余是步兵,曹操兵力不详,史书未记载,估计最少3~4万,最多5~6万。

袁绍一方人才济济,武将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淳于琼,谋士有沮授、郭图、审配、逢纪。

曹操一方也不甘示弱,武将有关羽、张辽、徐晃、于禁、乐进、夏侯渊、曹仁、曹洪,谋士有郭嘉、贾诩、程昱。

此战袁绍手下将领损失殆尽,关羽斩杀颜良,文丑死于乱军,张郃、高览投降曹操,淳于琼被乐进斩杀,袁绍的谋士沮授也被曹操俘虏。

袁绍的11万大军或死或降,只剩下800人逃回北方。

官渡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赤壁之战时,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是5万人,此外孙权还有数万军队攻打合肥,以响应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曹操的兵力史书未记载,估计最少5~6万,最多10余万。

赤壁之战曹操一方的参战将领几乎没有记载,没有明确参战的将领,只知道曹仁守江陵,赵俨都督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大概率没有参战就结束了。

孙权与刘备这一方的将领就比较多了,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周瑜、黄盖、程普、鲁肃均有参战。

赤壁之战曹操一方几乎没有将领损失,只是损失了大量的士兵,数量不详,至少数万人起步。

如此重要的战争,曹操一方几乎没有将领损失,似乎对曹操的影响并不大,但对孙权和刘备的意义却非常重大。

夷陵之战时,刘备的军队数量总计是5万,陆逊的军队数量差不多也是5万人。

刘备一方的将领有:张南、冯习、吴班、陈式、辅匡、廖淳、傅彤、马良等人。

陆逊一方的将领有:徐盛、朱然、潘璋、孙桓等人。

刘备一方几乎全军覆没,张南、冯习、傅肜、程畿及蛮族首领沙摩柯被杀,杜路、刘宁投降东吴,黄权后路被断投降曹魏。

汉中之战时,刘备和曹操一方的军队数量都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刘备的军队数量多于曹军。

刘备至少出动5~6万人,至多不超过10万人。

汉中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侯渊手下最多只有3~4万,后来曹操率领主力进驻汉中,总计同样不超过10万人,但曹操只待了2个月就撤退了。

刘备一方的将领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雷铜、吴兰、陈式、任夔等。

曹操一方的将领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赵颙、杜袭等。

汉中之战刘备的损失是:雷铜、吴兰、任夔被杀,曹操一方的损失是:主将夏侯渊、益州刺史赵颙被杀。最终结果是刘备取得战争的胜利,全据汉中。

从人数来看,汉中之战参与军队最多,双方合计20万人,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双方合计差不多都是十五六万人,夷陵之战最少,双方合计10万人

最神奇的就是赤壁之战,影响力最大,但将领的损失几乎没有,一场战争,只有将领被杀,才说明战争打得比较残酷,只死了士兵,似乎战争强度并不高。

三、持续时间、难度与强度

赤壁之战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开始,当月就结束,前后持续一个月时间。

官渡之战从公元199年6月到公元200年10月,持续1年零4个月时间。

夷陵之战从221年7月 至 222年8月,持续1年零1个月时间。

汉中之战从公元217年发起,至公元219年5月结束,持续近2年之久。

赤壁之战影响力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持续时间上看,汉中之战最长,其次是官渡之战,再次是夷陵之战,时间最短的是赤壁之战

从战争强度来说,强度最大的是官渡之战,其次是汉中之战,再次是夷陵之战,最后是赤壁之战

双方的实力越接近,战争越胶着,强度越高。

而战争难度不一样,双方实力差距越大,难度越大,从这个角度来看,赤壁之战难度最大,其次官渡之战,再次汉中之战,最后是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虽然袁绍的兵力多于曹操,实力强于曹操,但论实力,曹操并不比袁绍弱多少,袁绍占据北方四州,曹操占据中原四州,只是曹操控制区的人口不如袁绍,论军队数量,双方旗鼓相当。

官渡之战的强度相当高,双方一直都是针锋相对,旗鼓相当,但是曹操并不与袁绍拼实力,曹操拼的是谋略,先后干掉了袁绍的几员大将,即使这样,也没能动摇袁绍的军心。

拼到最后,曹操差一点就拼不下去,幸亏许攸提供了偷袭乌巢的计谋,曹操才打赢了决定性的一战。

赤壁之战的难度最大,那是因为双方的实力差距最大,孙刘联军只有5万人,曹操的军队数量是其数倍,最为重要的是,曹操统一了整个北方,占据北方八州之地,实力超群,孙刘联合起来不到一个州。

赤壁之战同样是以谋略取胜的,黄盖用诈降+火攻之计打败了曹操,曹操损失了大量的士兵,没有损失将领。

汉中之战起初是刘备占据了军队数量优势,而夏侯渊有地利优势,守着险要的地势不出来,即使有十倍的军队也难以取胜。

官渡之战强度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刘备用计谋骗取夏侯渊出阳平关而争夺定军山,此时刘备反而占据了定军山的高处,夏侯渊占据了山腰,刘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攻张郃,迫使夏侯渊分兵救援,然后再犯攻夏侯渊,黄忠率军斩杀夏侯渊,才彻底改变了战场形势。

主将被杀,曹军军心动荡,能坚守已经不容易了,即使后来曹操率领主力进驻汉中,由于后勤补给困难,曹操的近十万大军不能为了鸡肋一样的汉中而坚守,只得退出汉中,刘备取得胜利。

汉中之战持续时间最长,这是因为刘备志在必得,不惜国本打赢这一仗,汉中之战打到曹操进驻之时,刘备就不与其交战,开始利用消耗来对付曹操了,曹操撑不住才退出。

夷陵之战双方兵力相当,起初刘备利用军队锐气占据上风,但打到夷陵之后,被陆逊利用地形所阻击,然后陆逊开始寻找刘备的破绽,终于被他发现刘备犯了两个严重错误。

一是放弃水军,导致东吴水军包围了刘备,刘备才会损失如此惨重,全军覆没。

二是在密林中扎营,容易被敌人火攻,一烧起来就是火烧连营,导致刘备被陆逊打得大败。

四场战役综合各方面因素比起来看,军队人数最多和持续时间最长是汉中之战,影响力最大和难度最大的是赤壁之战,战争强度最大的是官渡之战。

要说含金量,我还是认为赤壁之战最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改变了历史走向

其次是官渡之战,谋略百出,对抗激烈,同样改变了历史走向

再次是汉中之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但始终是一场局部战争

最后是夷陵之战,双方势均力敌,陆逊只是利用刘备的错误,就迅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