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声婴儿啼哭刺破寒冷的夜,也打破了一个男人原本平静的一生。
河南周口人的杨申林,在他三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留下他在清苦中长大。
长大以后为了生计,他南下来到武汉开始摆地摊卖菜。
于是就这样在武汉卖了八年菜,每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的他也有了一小笔积蓄,并且因为他的诚信经营还积累了一批老客户,大家都很亲切的称呼他“老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老杨计划着再过几段时间,就回老家娶个媳妇,然后就不用过着在异乡漂泊的日子了,可就在美好的憧憬着这一切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
1992年5月,一大早杨申林按惯例早早的来到了自己的菜摊子上,因为杨申林多年来的经验知道,每天早上的生意是最好的,很多信赖他的老客户一般都在早晨来买菜,只为图一个新鲜。
可就在杨申林忙碌着将菜摆在菜摊子之际,一声婴儿啼哭让杨申林惊诧,循着声音,杨申林看到了一个放在垃圾桶旁边的女婴。
杨申林注意到她时,小婴儿嘴唇冻得乌紫,哭声也很小了,杨申林看着这么小的孩子,心里满是心疼,他急忙把孩子抱在怀里,那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他身上的温暖,没抱一会儿就不再哭了。
杨申林心想要赶紧找到这个孩子的父母,便在附近找了起来,可在一旁卖菜的大姐却和他说孩子就是她爹娘故意不要了的。
这时杨申林心里便明白了,估计是她的父母看她是女孩,就把她抛弃了,一时杨申林愣在了原地。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忍心的呀,总之杨申林于心不忍,于是杨申林决定收养这个女孩,他给她取名叫静静。
杨申林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了,就要收拾了去摆摊卖菜,在静静还小的时候,他每天出门就会把静静背在身上,他自己每天省吃俭用,但是他给静静却买十几块钱一罐的奶粉,要知道他每天摆摊卖菜的收入才二十来块钱。
在静静大一些以后,他早上出门也不忘给静静准备食物,并且照顾女儿的起居,可以说老杨在日常生活中给了女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
1995年,杨申林再一次体会到了造化弄人,在他一个普通的卖菜日常,又一个小女孩浑身脏兮兮的在翻垃圾桶,巧的是,小女孩翻找的那个垃圾桶就是杨申林捡到静静的那个。
看着这一幕,杨申林再一次心软,他上前去询问那个小女孩,而小女孩只呆呆的望着杨申林说“饿”。无奈之下,杨申林把小女孩抱到了警察局,可小女孩怎么也不留在警察局,最终,杨申林又
把这个小女孩抱回家了。
就这样两个女孩都喊着杨申林“爸爸”,杨申林也承担起了这两个小女孩的父亲的角色,两个小姑娘,一个就叫大静,一个就叫小静。
为了抚养这两个孩子长大,杨申林没有结婚,他不仅每天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两个女儿,而且注重两个女儿的教育,虽然杨申林知道生活过的很拮据,但是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杨申林没有选择含糊,他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来供女儿们上学。
虽说杨申林从小就缺失母爱,但杨申林却没有让他的两个女儿也和他一样,杨申林在工作之余,都会抽空陪女儿们玩耍和学习,当女儿们遇到烦心事,也都会找杨申林倾诉。可以说,在两个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满满的父爱。
两个女儿从小到大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都养成了很好的道德品格,这自然离不开杨申林的言传身教,杨申林一直以自己为向导,教导女儿们要善良、正直、勤劳,这在两个女儿们的心里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两个女儿长大后也不负众望,大女儿考上了武汉大学,小女儿进了一所军校,可就在小女儿刚进入军校,她的亲生父母就来找到了她,可小静却说道自己只有一个爸爸,那便是杨申林。
小女儿的一席话,怎能不让杨申林心头一暖呢?这十几年来的付出,杨申林在此刻都觉得值得了。
在武汉的街头,也许有人会看到衣服破破烂烂的老汉身旁,坐着两个穿着干干净净,笑容甜美的两个小姑娘,虽说日子过的清苦,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杨申林和他的两个女儿都是幸运的,也许这就是上天对善良的人的眷顾吧。
参考资料:央广网 河南日报 淮阳农民杨申林和他“捡”来的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