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为国家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而后他功成身退,隐居于闹市之中,堪称一生传奇。但是在1946年,解放军一支小部队被包围的时候,这人却又挺身而出,只身一人就能退敌数万,顺利解围。

后面别人追问其原因,他却云淡风轻地表示“敌军首长曾经是我下属。”这个人看似是一个普通的地主,却具有多重身份,听说他之前曾是一个教书先生,而后他为了践行自己年少时希望报效国家,驰骋疆场的心愿。

在国民革命的感召之下选择投笔从戎,在部队中他同样依靠灵活的作战经验屡立奇功,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具备这么多的身份?同时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主

原来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胡之杰,在早期的国民革命时期,胡之杰原本是一个教书先生,当时他儒雅随和,性情敦厚,因为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在十里八乡都颇有名气,十分受大家的爱戴。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儒雅的外表下却深藏了一颗熊熊燃烧的报国之心。“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当时胡之杰每每读到这句诗便会心潮澎湃,正巧受到国民革命的影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胡之杰辞去私塾先生的工作然后便毅然决然投身革命。

经过一番波折之后,胡之杰成功加入了川军部队。因为胡之杰受过良好系统的教育再加上头脑灵活,在作战过程中懂得及时总结经验,与此同时骁勇善战,熟读兵法,再加上能够根据当时的作战情况及时制定相关的作战计划,这些条件让他在作战过程中十分占优势,而这种种条件叠加起来,同样使得胡之杰深受部队领导的赏识,很快就晋升到了师长的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大义面前,川军团挺身而出,主动出击,同日军浴血奋战,因为胡之杰骁勇善战并且指挥得当,他率领部下力挫敌军使得日军的势力受到了极大地打压,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段时间里面胡之杰因为作战期间指挥有方,多次立下功劳,备受士兵们爱戴。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时蒋介石一心关注自己的仕途,并未把心思放在抗战上面,再加上胡之杰立下赫赫战功并且广受士兵们爱戴,很快蒋介石就对胡之杰产生了诸多猜忌和误会。

同样由于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在他看来,只有黄埔军校毕业之后在他身边担任要职的人才是“正统军”,像川军一类的在他看来都是“杂牌军”,同时这些地方的部队又由当地军阀全权指挥,也不受蒋介石管理,随着川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蒋介石心里的猜忌也就不断增加,他认为川军团有极大可能形成地方割据势力,需要被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

日子一天天过去,蒋介石心理的猜忌也越来越严重。终于有一天蒋介石坐不住了,当时他思前想后,决定效仿朱元璋也来个“杯酒释兵权”。这天他把诸多的川军将领都召集到南京,因为胡之杰是川军的第一师长,自然也在其中。

当时在宴会上蒋介石频频举杯,他多次感谢川军将领为抗战所做的功劳。酒过三巡之后蒋介石便决定给他们来个“明升暗降”,名义上提高了这些川军将领的职位,但是实则仅仅是让他们在南京政府内部担任一些虚职。

拿走了他们的兵权不说,甚至这些虚职也基本没有任何地位可言,而且在南京政府下面的部门任职,意味着随时接受着蒋介石的监察和管控。胡之杰自幼饱读诗书,一看就知道蒋委员长在效仿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明白了蒋介石的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私塾

因为胡之杰本身对政治权力没有什么野心,他投笔从戎只为一展自己的抱负,真正救民于水火之中,而如果他真的在南京政府内部做一个闲职,这样就和他当初投笔从戎的本心相背离,同样他觉得威武不能屈,战死沙场不算什么,但是时刻被蒋介石监视着,这种日子实在令他感到难受。再三考虑之下,胡之杰决定辞官回乡隐居起来。

因为长年作战再加上职位颇高,胡之杰自己也积累了一些财产,从南京政府离职之后他就回到家乡,购置了田地和房产。由于胡之杰善于经营,并且为人乐善好施,很快他就成为富甲一方的乡绅。

因为胡之杰之前的经历再加上他为人谦和有礼,在家乡里面也颇有名望,日子过得恬淡而闲适。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衷心希望自己能够如此闲云野鹤过一生,但是战乱时刻,谁又能真正归隐田园,不问政事呢?很快一次事件,就又把胡之杰带入了命运的漩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主剧照

1958年,蒋介石派自己的得力干将率领国军十个师团统共将近30万兵力对解放军中原区发起进攻,而中原区在当时仅仅只有几万的兵力。两方兵力相差悬殊,再加上我军装备也远逊于敌军。

经过我军将领多方考量之后,我军决定让一个旅伪装为军区司令部,率先突出重围之后,又再掩护其他部队,这时候其余的人马再找寻时机,趁乱撤退。这个办法并不是那么的完美,因为这对最先出来牵制敌军部队的那队人马来说完全就是九死一生,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性。

但是在紧要关头,这却是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把损失降到最少的办法。当时我军部队有许多勇士挺身而出希望能够带头接下这个任务,经过党组织领导深思熟虑地考量之后,他们决定让吴诚忠率领鄂东独立第二旅前来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军

就这样吴诚忠带领部下前来率军突围,他们与敌军迂回作战,很快就吸引了国民党主要兵力的注意,于是他们且战且退,带着国民党士兵往相反的方向走。在他们的带领下,国民党主力距离我军解放区实际主力越来越远。

这样吴诚忠基本上已经圆满完成任务,剩下的只需要找准时机脱身即可,但是由于国民党主力部队误以为吴诚忠所带领的就是我军主力部队,所以他们一直在后面穷追不舍。无巧不成书,就在吴诚忠撤退的时候,无意中他带领部队走到了胡之杰的村子里。

说明来意之后,吴诚忠及其部下就在乡亲们的家里面暂且休息。当时为了保卫这个村子不受国民党侵扰,以及保护吴诚忠他们的安全,解放军特意分出部分兵力来保护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

然而就是因为这个举动,吴诚忠的行踪很快就被特务发现了。很快特务就上报给了国民党高层。当时国军第72师主动接下了任务,而傅毅和祝顺鲲当时担任72师的师长和副师长,得知消息之后他们主动出击,把村庄给团团围住,希望能够一举歼灭我军。

当时我军已经完全无路可退了,于是吴诚忠带头烧毁了机密文件,然后完全做好了壮烈牺牲的准备,势要同国军血战到底。然而这时候胡之杰出现了,他挺身而出,声称三言两语就能说服敌军退兵。

原来在家乡隐居的日子,胡之杰尽管不问政事,但是他依然听说解放军是真正希望救民于水火之中,真正有利于国家的军队,而且眼见为实,他亲眼看见解放军在如此困难的时候依然主动分出兵力,希望能够保卫自己的同伴和村子,他大为震惊,于是希望能够出面帮助解放军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

于是在第二天早上,胡之杰主动拜访傅毅和祝顺鲲,当时二人也是颇为惊讶。他们一度以为胡之杰还在南京任职,还计划自己哪天前去拜访一下这位长官,没想到他竟然出现在了这里。曾经的长官出现了,几人好不容易才见一面,于是免不了先叙叙旧。

在酒席上,胡之杰简要说明来意,接着又谈到自己当初从南京政府部门离职的原因,并且直言道,蒋介石疑心深重且贪恋权势,并不是真心想要救国救民,所谓的“民主和平等”不过是蒋介石获取权力的一个噱头。

并且如果他们接连打了胜仗,功高盖主,很快就会引起蒋介石的忌恨。被架空权力倒是其次,若是蒋介石心有不满,再落井下石,更是无法想象接下来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剧照

由于傅毅和祝顺鲲在之前在胡之杰手下当差的时候,没少受胡之杰的恩惠,再加上胡之杰言之有理。同时他们也想着共军就这么一小撮势力,没有必要对其赶尽杀绝。于是他们主动撤退,开出来了一条通路。在胡之杰的帮助下,吴诚忠得以率领部下成功撤退。这次事件就这么缓缓落下了帷幕,而这仅仅是胡之杰传奇一生当中的小小浪花。

回首胡之杰的这一生,他真正做到了在其位而谋其政。在他做私塾先生的时候,他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对待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倾囊相授。在他投笔从戎之后,他脚踏实地,真正想要救国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作战的时候他更是熟读兵书,因地制宜制定作战计划,然后总结作战经验,为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在他退隐之后,虽然成为了大地主,但是他从来没有剥削过农民,甚至亲自传授粮食种植经验,颇受民众的爱戴。

正因为胡之杰正直、勇敢、善良且分得清是非曲直,因此无论他在哪个位置,无论他身居高位还是归隐田园,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如同胡之杰一样的人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连,中国才能迎来如今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