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西频道

人民网“行进中国”山西调研采访团

初夏,葱茏的绿色溢满山西运城,永乐宫红墙绿瓦的殿宇掩映在苍松翠柏中。

尽管已是第三次到访,但踏入三清殿,在赫赫有名的《朝元图》前凝神驻足,记者还是不免感慨“名不虚传”:三壁数百平壁画连成一气,浩大恢宏。近三百位道教神祇,从表情到服饰无一相同,他们相互独立而又三五成群,若有所思、耳语相向、怒目圆睁,如一幅幅定格的彩色胶片,下一秒似乎就能听到嘈杂热闹之声……

永乐宫兴建于元代,因精美的壁画艺术、巍峨的宫殿建筑而名声远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刻的永乐宫《朝元图》。人民网 卢鹏宇摄

令人震撼的是,永乐宫整体建筑和巨幅壁画,曾经历过一场“乾坤大挪移”。60多年前,为配合三门峡水库建设,处于淹没区的永乐宫被整体迁建。从实验、临摹、揭取,再到搬迁、复建,经过了整整十年。

从永乐宫搬迁视频资料中记者清楚地看到当时热火朝天的场景。“和三门峡争先 和黄河水赛跑”响亮的口号,见证了当年文物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敬业担当、守正创新的使命与担当。

“这次搬迁工程,开创了中国大型古代建筑及壁画搬迁保护的先河。”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席九龙说,其对文物的保护从未止步,近年来对所有古建筑屋顶进行了修缮,并针对壁画存在的颜料层起甲、脱落、粉化等病害问题,启动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壁画修复工程。

700多年前,永乐宫的画师一笔笔绘出传世经典。如今,数字化技术,更让壁上丹青有了新的呈现形式。 2021年,3D打印《朝元图》亮相山西博物院特展。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特展走进扬州、深圳、青岛等多个城市,赚足了眼球,成为永乐宫热度渐增的“引流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在运城博物馆参观学习。人民网 卢鹏宇摄

结束永乐宫的采访,记者又来到另一个热门“打卡地”——运城博物馆。馆内,盐湖区的小学生们正在上着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馆藏的4500万年前“世纪曙猿”化石,243万年前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师村遗址石雕蚕蛹、东庄遗址彩陶盆等实物展品,加上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嫘祖养蚕等传说,孩子们边看边听津津有味。

跟着讲解员的引导,记者行走在博物馆里,一件件珍贵文物让人目不暇接。增加二维码提供辅助信息,增设AI语音设备提供讲解,让公众利用3D互动画面近距离观赏文物细节……博物馆不断创新展览展示方式、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大家通过视、听、触等多重体验,沉浸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

“运城真是一个宝藏城市”“深切感受到河东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最近推出的‘国宝打卡集章’活动太有仪式感了”……采访中,不少游客表示意犹未尽,直言“看不够,根本看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鹳雀楼赏“白日依山尽”美景。人民网 卢鹏宇摄

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端午小长假,运城文旅火出圈。运城博物馆、永乐宫、鹳雀楼、解州关帝庙等景区流量“爆表”,彰显着人们对“国宝第一市”探知的高涨热情。

让更多的文化珍宝,以真实可感的模样融入大众生活——这其实是运城,乃至山西文化传承中一股涓涓流淌的生命力,也是三晋儿女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下一次遇见,运城又会给人什么惊喜呢。(翟巧红 桑莉媛 马莹 麻潞 赵芳 王帆 董童 卢鹏宇 张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