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农林科技学校位于皖北著名的“教育之乡,文化小镇”——阜南县王店孜乡。学校是安徽省中职示范校、中等职业学校B类达标验收校,先后获评国家篮球示范校、国家足球示范校、安徽省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安徽省农民工定点培训学校、阜阳市花园式学校、阜阳市绿色环保学校。

多年来,阜南农林科技学校一直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围绕绿色食品产业链这个支柱产业,突出学校涉农特色。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现已形成了学校紧密围绕“一个目标”“两个方向”“三个层面”“四种途径”“‘五育’并举”的“12345”办学模式和育人实践。

锚定一个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阜南农林科技学校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地处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土地广阔的乡镇优势,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爱阜南、爱农业,扎根肥沃土地、助力乡村振兴的现代智慧型农民。

明确两个方向:升学与技能并重

阜南农林科技学校为更好地实现对口升学、优质就业,明确了升学与技能并重的方向。

近年来,学校办学成绩不断提升,学生纷纷升入理想高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是学校的基本定位。如在技能竞赛方面,学校在2024年1—4月已获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植物嫁接和化工生产技术赛项作为安徽省技能大赛代表队备战即将举行的国赛。在职业培训方面,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近3年学校开展职业培训年均7000余人次,培训人数是在校生人数的2.06倍以上。

涵盖三个层面:“三全”育人、“三教”改革和学生三素养

为了贯彻落实“三全”育人、“三教”改革,学校把着力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要求。

实施“三全”育人。学校管理机构健全,设有党建室、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学生处、教研室、办公室、实习实训处、财务室、专业系部各类职能部门,领导班子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通过教代会民主审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全体教师除日常的课堂教学外,还积极参与到食堂、宿舍、基地实践等管理工作中。学校建成千兆级网络体系,建设了集教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行政办公于一体的智慧校园系统,让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效育人。

推动“三教”改革。学校将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现已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需要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学校定期举行“同做一张卷,师生共成长——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面向教师团队开展一体化教学培训。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学校创新优化教材建设体系,对接主流生产技术,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目前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畜禽生产技术、会计事务、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主干专业均有5本以上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学校着力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以网络环境和数字资源为支撑的教学新方法、新途径、新模式,打造25门精品课程和25门网络课程,实现现场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育人资源;建有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常态化开展教研工作,研究教学方法的创新实施。

提升学生素养。价值理念、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影响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三要素。学校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塑造价值理念。注重加强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通过学校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督促其养成文明、科学、健康、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如端正坐姿、礼貌问候师长等;一日三餐践行光盘行动,定期开展仪容仪表检查、违禁品检查等活动。

培养关键能力。加强校内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队伍领导、管理与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特长;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开展校级学生职业能力大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涵养必备品格。大力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组织学生“走进田间、走进企业、走近大师”,培育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邀请知名企业家、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和劳动模范举行报告会、座谈会,引导和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砥砺奋进、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

打通四种途径:“岗课赛证”贯通落实

学校坚持探索和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助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社会影响力。

深化校企合作。2018年,学校参与组建安徽国防职业教育集团;2023年,参与建立阜南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制定并实施《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与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芜湖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联合育人模式。

优化课程体系。学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密对接阜南县产业发展需求,将企业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和核心技能融入到课程中。目前已建立5个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主干专业,拥有2个省级优质专业,建有1个现代智慧农业专业群,每个主干专业建有5门网络课程和5门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

重视技能大赛。学校将技能比赛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技能竞赛流程融入到实习实训中,将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作为学习标兵,大力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连续成功举办4届技能节,每届参赛学生人数均超过在校生总数的60%。

强化职业证书通过率。学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畜禽生产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取得X证书比例的人数达到90%以上。如2022年11月,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参加了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达94%,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参加Python程序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试并全部通过。

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德为首。学校着力打造“以文化人、分层递进、三全六化”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德育模式,形成学校、家庭、企业、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德育体系。每周一举行主题教育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法治教育等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演讲比赛、作品展演等形式,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德育文化。

以智助力。学校深入实施一体化教学,出台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阜南县产业发展需求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注重加强文化基础教育,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好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等方式推动教学创新,为智育提供全面保障。

以体为基。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体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将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本领过硬、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日常开展课间阳光跑操活动、课间眼保健操活动,确保学生每日进行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常态化开展足球、篮球训练和比赛活动;定期举行田径运动会、武术健身操比赛等体育竞技活动,弘扬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经过持续不断努力,学校在打造“体育强校”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美为尚。学校以打造美育品牌为目标,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定期举办“农林好声音”“歌唱祖国 传承经典”校园歌曲大赛等活动,展示学生在美术、舞蹈、音乐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常态化开展“争做时代新人”演讲比赛、“职教生心中的党的二十大”征文活动等,举办元宵灯谜会,打造书香校园,在校园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凸显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成效。

以劳为本。首先,学校发挥“涉农”优势,坚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点依托特色农业实训基地,向学生开展基地实践课。每学期开展的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让学生在农业劳动实践中掌握农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具备先进农业知识和强健体魄的现代农业人才。其次,学校依托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一是推动农业科普宣传:组织学生以设置展板、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其对农业的认识和关注度。二是落实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公众环保意识。三是开展社区服务:带动学生为周边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义务劳动等。再其次,学校设立小教官管理巡查岗、卫生捡漏岗、食堂加工与服务岗等岗位,举办“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校内劳动实践。

栉风沐雨育英才,协力奋进新征程。数十年来,阜南农林科技学校承载着学子的求学希望与家长的信任和寄托,全体教师踔厉奋发、实干笃行,在一片荆棘泥沼中开辟出一条生机勃勃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着力构筑“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职业教育愿景,助力每名学子成长成才。在求生存、谋发展的紧要关头,学校迎来了“创A”的宝贵机遇,这事关学校的整体发展、事关师生的殷切期盼。在创建的征途上,“阜南农林人”的办学初心不会改变,将始终怀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决心勇毅前行。

(阜南农林科技学校校长 聂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