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三日,一个七品侍御史傅游艺率数百关中百姓,请求武则天顺应天意民心,登基称帝,改唐为周。

经过“三请三让”戏码后,皇帝李旦也带领文武百官加入了请愿队伍,坚决请求母亲武则天当皇帝,自请降为皇嗣,同时还要求改姓武。戏码做足了,武则天也不再啰嗦和谦让。

九月九日,武则天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

一代女皇就此诞生了!

一、

那么,此时的李唐宗室们都在干什么,为何不出来反抗?要知道,单李渊就有22个儿子,李世民也有14个,更别说那些旁支宗室了。

想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得用到排除法,先将那些没有活到高宗朝的人给排除掉;毕竟,那个时候武则天还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小才人,谁也想不到几十年后她会篡夺李唐江山。

排除完后,李渊的儿子还剩14个,李世民的儿子还剩7个,一下子人数就减半了。

这些能活到高宗朝的宗室中,有几位是在永徽四年(653年),被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案”给牵连致死的,其中就有太宗儿子李恪和李愔,以及高祖李渊儿子李元景,还有江夏郡王李道宗(太宗堂哥)。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孙无忌间接帮了武则天一把,提前将这些有实力的宗室除去,让武则天省去了不少心思。

除了上面几位冤死的宗室外,李渊的儿子李元则、李元懿、李凤、李元庆、李元裕、李元祥、李元晓、李元婴,以及李世民儿子李福,这几位都是在高宗李治驾崩前就去世的,自然对多年后才发生的“武则天篡唐事件”产生不了影响。

这样算下来,能对武则天篡唐产生影响的宗室,李渊的儿子只剩4个(李元嘉、李元轨、李元名、李灵夔),还有李世民的儿子2个(李贞、李慎),总共加起来也就6个人。

那么,武则天篡唐时这6位宗室王爷都在干什么?

想要得到答案,得从文明元年(684年)九月的“扬州叛乱”开始说起,此时距离武则天称帝还有不到6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自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的野心越来越大,先是废掉了中宗李显改立四子李旦为帝,后又将李旦软禁起来,自己以太后之尊临朝。为了能更进一步,武则天开始对反对自己的人举起屠刀。

远在扬州的徐敬业觉得这是一次好机会,就联合一帮被贬的犯官起兵造反。徐敬业是大唐军神李绩的孙子,因为犯事被降职为柳州司马,他弟弟徐敬猷也被免官,还有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都因事被降职贬官。

这些人一肚子不满,就聚在扬州的一间小酒馆喝酒,喝着喝着就骂起武则天来;越骂越兴奋,于是就干脆一起举兵造反了。

他们打着框护李唐,迎回中宗李显复位的旗号,很快就获得周边人马的响应,十来日便聚集了十余万人马。

消息传到洛阳,武则天则不慌不忙地应对。

这些人不是打着框护李唐的旗帜吗?那好,武则天就让李唐宗室里辈份和威望最高的李孝逸领军去平叛。李孝逸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武则天还得尊称他为一声堂叔,睿宗李旦要叫他叔爷爷。

武则天让李孝逸带着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前去扬州平叛。这一招下去,直接打了徐敬业等人一个响亮的耳光,你们想要框护李唐,我们李唐皇室不买你们的账。

就这样,徐敬业起兵的正义性瞬间就没有了。

武则天此举还给李唐宗室吃了一颗定心丸:你们看,我还是信任你们的;都是一家人,别跟那些叛臣贼子搞在一起!

就这样,历时不到3个月的“扬州叛乱”就在李唐宗室和武则天的通力合作下,很快就给平息了。李孝逸也因功升任镇军大将军,改任左豹韬卫大将军,改封吴国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扬州叛乱被平息后,李唐宗室渐渐发现味道不对了。武则天先是借叛乱之事,将辅政大臣兼宰相裴炎给除掉,实现了大权独揽的目的;后又大开告密之门,重用酷吏帮助自己清除异己。

李孝逸平时就很有名望,自平定徐敬业的叛乱后,声望就更甚。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武则天既然想要夺取李唐江山,自然不会允许李孝逸这样有名望、有军功的宗室留在京师给自己添乱。

垂拱二年(686年)二月,武则天将李孝逸降职为施州刺史。 然后又挖出李孝逸在益州当长史时,曾自解其名字中的“逸”字,有当天子的命。于是,李孝逸就由功臣变为叛臣贼子。

当年十一月,李孝逸被削除名籍,流放到儋州(今海南省儋县西北),之后便在儋州含恨而死。

李孝逸之死,也让李唐宗室彻底看清了武则天的真面目。

不装了,摊牌了,武则天她就是想要当皇帝!

垂拱四年(688年)正月五日,武则天下旨在神都洛阳修建高祖、太宗、高宗三座祭庙,四时享祀礼仪,都与在长安的祭庙一样。又下旨修建崇先庙,以祭祀武氏祖考。

按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这是百代不易的规矩。

武则天竟然示意亲信周悰建议将“崇先庙”设为七室,又将唐朝太庙减少为五室。这不等于变相告诉世人,武氏将为天子,李氏要降为诸侯了。

这下子,李唐宗室还怎么忍得下去。

四、

上面说了,太宗和高祖儿子能活到武则天篡唐前3年的,只剩6位了。这6位中,就属高祖李渊的儿子韩王李元嘉声望最高。

李元嘉早年号称“神仙童子”,根据史书记载他可以同时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目数群羊,口诵经史,兼成四十字诗,而且足书五言绝句,六件事一起完成。

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为了安抚李唐宗室,特意晋升李元嘉为太尉,位列三公。李元嘉之后,宗室里名望排第二的就属唐太宗的儿子越王李贞了。

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武则天修建好明堂后,就召集李唐宗室聚集于东都洛阳,打算在洛水举行祭神仪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招一网打尽的狠招,李唐宗室自然也看出来了。

去就可能被一网打尽,不去就是抗旨也得死;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韩王李元嘉率先站了出来,他先用密信跟越王李贞结盟,两人很快就达成一致意见,起兵反武。

有了越王的支持,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李唐宗室全都调动起来?

历来王朝的宗室大都是一盘散沙,李唐的也不例外;为了让这些宗室亲王能团结起来,李元嘉就向宗室众人写信传话:“大享之际,神皇必遣人告诸王密,因大行诛戮,皇家子弟无遗种矣。”

言外之意就是,等到洛阳集会时,李唐宗室会被一网打尽;既然都要死,还不如奋起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