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光讯(任鑫 记者 郑玮)近年来,神木市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强化村集体经济产业支撑为突破,推行“党建引领、因村施策、产业带动”模式,激发村级产业发展内生活力,靶向发力推进乡村振兴。

荒山变果园 结出致富果

端午时节,走进沙峁镇兴四村千亩杂果园,漫山枝繁叶茂的杏树映入眼帘,一颗颗金黄的杏子悬挂枝头,清新的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清香,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采摘。

“趁着端午节假日,带着孩子来到沙峁镇兴四村杂果园,正好杏熟了来摘点杏,体验一下田园生活,神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挺好,今天孩子们采摘的也挺高兴,杏也挺好吃的。”市民李亚平高兴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年,沙峁镇兴四村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发展村集体产业,全力打造集观光、游乐、休闲、采摘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延长村集体产业链,给乡村单一的产业增加“自主造血”功能,通过村集体杂果园的发展带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持续增收。

“我负责杂果园的管理,平时主要剪剪树枝、浇浇水、打打农药,每个月能挣5000元,一年下来能挣6万元。”沙峁镇兴四村杂果园管理员折金生边给游客采摘杏子边介绍。

“目前,兴四村共建成1000亩杂果园,种植有杏树、枣树、梨树、苹果树等7种品种,主要以采摘为主,现在正是杏子的上市时间,欢迎广大市民前来采摘。”沙峁镇兴四村党支部副书记张世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巧念养牛致富经 乡村振兴有“犇”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马镇镇刘杨家沟村过去村里产业基础薄弱,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镇村两级领导班子聚焦发展薄弱环节,创新思路,将村里闲置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大力发展种牛养殖产业。目前,刘杨家沟村养牛产业初见成效,养殖场内,一头头体格健壮的肉牛正悠闲进食,标准化育肥场、青贮饲料池等一应俱全。

“从2020年筹建村集体养牛场,共建成牛棚14座,目前,存栏能繁母牛和肉牛500余头。以‘镇村共建、村组管理、个户养殖’”的模式运行,每座牛棚租金12000,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6.8万元的租金收入。”马镇镇刘杨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启义向记者介绍,村集体第三期8座牛棚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可为村集体增加9万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马镇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子,利用黄河沿岸的平整水地,发展大棚蔬菜,在山上利用广袤黄土地的优势,发展特色种养殖,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年,马镇镇政府在做大传统红枣产业的基础上,利用沿黄近万亩土地及建成的200余座大棚,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发展种植业。积极引导村民完成土地流转建设宽幅梯田,种植青贮玉米,建设标准化养殖场,扩大畜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马镇镇副镇长李正亮说。

近年来,神木市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让“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健全完善“党支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强化农村产业“造血”功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产业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