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这个神秘的天体一直是人类探索的对象之一,而中国的嫦娥五号任务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实力,相信各位考生同小编一样,难以忘怀守在电子设备前,看着嫦娥五号飞向太空的那一瞬感慨与激动,这其中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也凝结着同济大学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研究团队的重要科学技术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仅是同济大学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保驾护航的其中一个案例,五年来,同济大学以一系列大手笔、新举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以一流科研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编发现,同济大学与“首个”、“第一”等词语似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大家熟知的该校土木工程学科居世界第一、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等等称号之外,该校的科研实力也堪称王者,拥有多个国内外领先水平研发平台,包括世界唯一1.5公里长高速磁浮工程试验线、国内第一个八自由度驾驶模拟器、国内首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实验平台”、国内首个整车风洞等等,为师生在科研道路上的奋进提供了顶尖而可靠的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托于同济大学先进的科研平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科研成果自然如同丰收时节的瓜果一般,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据悉,2023年在京召开的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暨优秀科研成果奖表彰大会中,以同济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奖10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科研成果涉及了医学、材料、生命科学、航空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同济大学在科研成果方面的认可,而该校也没有辜负这份期待,自觉履行使命担当,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有如此丰硕的科研成果,充分的科研经费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在新鲜出炉的《2024年教育部高校预算排名》中,同济大学以161.3亿的预算冲进前十《2023—2024年中国985大学预算经费增速排名》显示,相较于2023年,同济大学的经费增长了9.27亿增速为6.1%,排在中国众多985高校前列,为该校后续的人才引进、科研硬件与环境、学生就读体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济大学全面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汇聚“大团队”、构建“大平台”、承担“大任务”、催生“大成果”,持续贡献“同济智慧”,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谱写科研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