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佛庵悬塑 图源:隰县融媒 亚明 摄

悬塑,

是彩塑艺术之一,

是悬插在壁面上的彩塑。

一般在殿堂内围绕佛坛塑像,

在其两侧、背后及上方依托壁面塑造而成。

悬塑始于唐代,

留存下来的却并不多,

即便在著名的莫高窟,

也仅有唐代第27窟壁面上的众赴会菩萨一例。

但在山西,

却有多处精美绝伦的悬塑。

山西古代建筑遗存丰富,

其中尤以寺庙建筑居多,

与古代建筑相随保存至今的彩塑数量,

也相当可观。

山西从金元以后在寺院道观壁上作悬塑,

已经蔚然成风,

因而留存悬塑作品的寺院也比比皆是。

本期,

一同探访山西十大悬塑。

01

隰县千佛庵悬塑 绝唱再现极乐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佛庵 图源:隰县融媒 亚明 摄

千佛庵位于隰县城西凤凰山巅,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为“小西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佛庵悬塑 图源:隰县融媒 亚明 摄

千佛庵大雄宝殿内,满堂木骨泥质悬塑艺术颇具特色,堪称中国悬塑艺术之“绝唱”。全省明清时期彩塑作品的4%以上,都留存于这个只有169.6平方米的殿堂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佛庵悬塑 图源:隰县融媒 亚明 摄

殿内的墙壁、梁柱、顶棚上,都悬塑着佛教弟子和故事中的飞禽走兽,造型优美,惟妙惟肖。乐伎们轻歌曼舞,飞天们安详飘动,神鸟们快乐翔游,俨然太平盛世。这些彩塑高者达3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在有限的空间里涵括了无限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西方极乐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佛庵悬塑 图源:隰县融媒 亚明 摄

全堂彩塑是我国少见的彩塑艺术群塑,特别是在悬塑的制作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殿内梁架上的彩绘用沥粉贴金制作的近似宫廷规制的龙凤和玺,这种彩绘艺术属皇家彩绘,造价昂贵,在这个偏远山区发现实为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佛庵悬塑 图源:隰县融媒 亚明 摄

02

平遥双林寺悬塑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双林寺位于平遥县西南桥头村,因平遥县古称中都而得名“中都寺”。宋代,因取佛经“双林入灭”之典,中都寺更名为“双林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林寺 图源:南山供秀

在千佛殿内有500尊彩塑,占全寺的四分之一。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两侧塑韦驮和夜叉。殿内四周为悬塑和壁塑,从地面直塑到屋顶,不但节省了占地面积、增加了层次感,又考虑到了信徒礼佛之便。加之人物形象生动,衣纹飞扬飘舞,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他们与主像遥相呼应,把整个千佛殿变成了佛教艺术的海洋。“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站在这里,仿佛迷雾祥云绕于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在观音”塑像。黄翼 摄 图源:人民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陀像 邢睿泽 摄 图源:人民网

双林寺有着 “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更有“古代雕塑博物馆”之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林寺千佛殿彩塑 图源:佛教建筑

03

长治观音堂悬塑 各方神圣齐集一堂

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北郊的梁家庄,是一座明代建筑的庙堂。观音殿南北两侧塑有十八罗汉,上面是二十四诸天。正中的横梁上端塑着3尊小像,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为老子,右为孔子,把中国古代社会所信仰的各方神圣齐集一堂,堪称一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音菩萨 宿小白 摄 图源:梵华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殊菩萨 宿小白 摄 图源:梵华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贤菩萨 宿小白 摄 图源:梵华一念

除此之外,庙宇四壁及柱、梁、架上处处塑满了神话传说里的人物,大小近千尊的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塑像仅靠背后的横柱连接,四面悬空,周围祥云环绕,颇有天宫仙境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教教主 宿小白 摄 图源:梵华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悬塑 宿小白 摄 图源:梵华一念

长治观音堂彩塑是明代上党地区百姓宗教信仰的真实记录与代表,更是千百年来,儒释道三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借鉴、互相融合并存的典范。狭小的观音殿堂,蕴涵了一个大而全的宗教文化体系,实属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四天 宿小白 摄 图源:梵华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二圆觉菩萨 宿小白 摄 图源:梵华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教神仙 宿小白 摄 图源:梵华一念

04

五台山殊像寺悬塑 讲述五百罗汉渡江故事

殊像寺在五台山台怀镇西南1公里处,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殊像寺文殊殿内的墙壁上塑造着一组内容连贯的“五百罗汉渡江”的悬塑群像,再现了佛经里文殊菩萨教化成熟的500名罗汉奔赴文殊菩萨故乡舍卫国,朝拜文殊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台山殊像寺悬塑 图源:这里叫山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殊像寺悬塑 五台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彩色悬塑总面积达326.4平方米,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场景多变,给人一种上下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博大之感,是一幅有动有静、色彩绚丽、刻画逼真的彩色悬塑画。在崇山峻岭间,罗汉千姿百态。每个局部各自叙述了一个离奇曲折的故事,又可独立成幅。整个悬塑如镂空的巨大浮雕,着色以深蓝色为主,表现了山的青黛和江的幽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殊像寺悬塑 图源:宜宾客123

殊像寺外牌楼前下方有一股清澈见底、汩汩而流的泉水,名“般若泉”。冬天不仅不结冰,还冒热气;夏天却十分清凉,喝上几口,顿觉周身爽快。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住在菩萨顶,非般若泉水而不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殊像寺悬塑 图源:宜宾客123

05

太原龙泉寺悬塑 矿物颜料保持色彩鲜亮

太原太山位于太原市西南处,处在龙山和蒙山之间。这里的古建筑及文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刹龙泉寺。2008年,唐代塔基地宫及“五重棺椁”的发现,让这里蜚声海内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泉寺观音堂 图源:太原市太山博物馆

(请横屏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泉寺观音堂悬塑 图源:太原市太山博物馆

龙泉寺内有一座独特的八角形团殿——观音堂。观音堂体积不大,却保存着79尊佛教造像和悬塑。四壁都以立体悬塑布局而成,有山、树、殿宇、人物。正面靠墙塑的是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堂中央用砖砌成六角莲花台,上供观音菩萨。善财童子与龙女凌空侍奉左右,两旁十八罗汉面对菩萨,作朝拜状。这些造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他们或以祥云为依托,或以花朵为支撑,如在空中悬浮一般,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艺术魅力。整个堂内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以纯天然矿物作为颜料的上色手法,让我们在今天依旧能够观赏到塑像的鲜亮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泉寺观音堂悬塑 图源:太原市太山博物馆

06

汾阳太符观悬塑 展现后土圣母出巡场景

太符观位于汾阳市区东北部的杏花镇,始建于金代。正殿内,玉皇大帝及侍者7尊泥塑,躯体高大、形象逼真,从塑造风格看应该是明代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汾阳太符观彩塑 图源:南山供秀

太符观左右配殿内悬塑满壁,东配殿为后土圣母殿,供奉着后土娘娘,一个真身,五个化身,南北两侧的娘娘头顶有后土娘娘出巡图悬塑,分别表现后土圣母 “出行”与“回宫”的场景。图中,圣母或乘辇或坐轿,前后侍从手执各种仪仗相随。起伏的山峦和升腾的云气与行进中的人物融为一体,虽然人物和场景众多,却丝毫不觉得凌乱。整个画面色彩协调,云纹极具动感,仙人和侍女的造型神态各有不同,一派天宫生活,好不热闹。除了悬塑,圣母殿神龛后还有以圣母宫中生活为主题的壁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汾阳太符观彩塑 图源:南山供秀

西配殿五岳殿居中供奉的是五岳神,南北两侧是四渎神。“五岳”是五岳名山,“四渎”是古代江、河、淮、济四条大河。古代的济水因为黄河改道已不存在。祭祀岳渎的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只是将这些神主合并在一起比较少见。五岳殿南北山墙上,是悬塑五岳巡幸和四渎出行图。神仙们乘轿坐辇,坐骑是麒麟、龙,还有随从仪仗,很是气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汾阳太符观彩塑 图源:南山供秀

太符观内有明代彩塑127尊,悬塑200平方米,明清壁画188平方米,更有山西罕见的“肩舆”实物,山西博物馆现珍藏有一批非常完好的明代二十八星宿彩塑,就取自这里被毁的紫薇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汾阳太符观彩塑 图源:南山供秀

07

新绛福胜寺悬塑

藏在乡间的“中国最美渡海观音”

福胜寺位于运城市新绛县光村。主建筑弥陀殿,从建筑形制看为元代遗构。殿内正中心为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分立两旁,阿弥陀佛塑像背面为渡海观音、善财童子等悬塑,皆为建殿时原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渡海观音悬塑 图源:山西省古建筑集团

弥陀殿内的悬塑群“善财童子拜观音”雕塑手法精湛,构图气势恢宏,实为稀世珍宝。学者们每每来此考察,都会赞叹不已,这是一组有着极高艺术价值的元代彩塑,高约6米,宽4.5米。这组悬塑的中心是渡海观音,她头戴凤帽,身披长帛,身上的衣裙随着海风飘摇不定,体态丰腴端庄,周围还有童子和龙王、明王等,上演的是一场观音从普陀山到南海救度众生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渡海观音悬塑 图源:山西省古建筑集团

渡海观音悬塑背景采用高浮雕手法,在塑造菩萨后面海水和祥云的时候,采用了由远及近、渐渐放大的视觉效果,水波既有翻转的起伏,还衬托出了人物的动感,给人一种飘然而至的感觉。这种塑造手法在古代雕塑艺术中较少见,视觉冲击力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渡海观音悬塑 图源:山西省古建筑集团

福胜寺渡海观音悬塑,不仅是研究元代雕塑艺术和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处理构图手法的重要标本,对研究晋南地区元代佛教传播及本土化历史也有着重要意义。

08

长子崇庆寺悬塑 千年已过宋风犹存

崇庆寺位于长治市长子县城郊,建于宋朝。崇庆寺分为千佛殿、天王殿、卧佛殿、大士殿、地藏殿等。每个大殿内均有彩塑,身高接近真人的彩塑便有47处之多。

主殿千佛殿居后院正北,梁架斗拱均属宋代制作,殿内的彩塑也是同一时期所塑。殿内供奉着释迦三尊,主像释迦如来身穿袈裟端坐在须弥座上,面色安详,体态圆润,金色背光细密繁复,华丽无比。两侧的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均身着袈裟低头浅笑,身后的船型背光如扶摇升腾的火焰,细部缀饰繁花似锦,宋风犹存。这种布局在历代都很少见。普贤菩萨的身后悬塑着一尊观音像,千佛殿内东、西、北三壁为千佛悬塑,现仅存西壁的200余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佛殿 图源:南山供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佛殿彩塑 图源:南山供秀

地藏殿内塑地藏菩萨,左右塑十殿阎王,两山墙塑六曹判官,上部悬塑佛、菩萨、天王、弟子、明王等,都是明代作品,塑工高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藏殿 图源:南山供秀

西配殿也叫“罗汉殿”,上塑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三位菩萨的法衣自两肩一泻而下、流畅有致,环绕在身上的飘带轻垂两侧,呈现出飘飘若仙、凌空飞舞的动感。两侧的十八罗汉,大小比例与真人略同,是寺内最古老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彩塑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汉殿 图源:南山供秀

崇庆寺彩塑华贵而庄重,建筑古雅而幽静。院内正殿甬道两旁各有一丛宋代牡丹花,每年四月,芳香四溢,已在此盛开千年。在崇庆寺南面还有一座明代庙堂,庙前有树龄500余年的40余株白皮松,造型奇特。一庙一寺,一宋一明,一佛一道,是紫云山宗教繁荣景况和乡民信仰文化意识的真实体现。

09

介休后土庙悬塑 明道教“万圣朝元图”

介休后土庙位于介休市城区中心地带,是一组道教全真派古建群,包括后土庙和三清观两部分。后土庙璃饰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明清系列彩塑阵容浩瀚、气势恢宏。

后土庙内的“明代万圣朝元悬塑”,汇集了道教中的千余神祗。这千余尊反映道教内容的悬壁彩塑,姿态各异、神情自然,塑造手法极高。三清观东西配殿内,有堪称“明代彩塑宝库”的800余尊彩塑神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土庙三清观东西配殿内立体彩塑

图源:介休市博物馆之窗

三清殿正中的主神——“三清”是道教中的最高神,庄严肃穆,不怒自威;下侧两旁端坐着“四御”,神态恭敬,双手持笏,似在倾听“三清”讲经说道,场面酷似古代宫庭中文臣武将伴君议政,形象地表达了三清尊神的至尊地位。此外,还有南极勾陈大帝、北极紫薇大帝、东王公、西王母、三十二天帝君等,道教诸神应有尽有。这些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分上、中、下三层,行进在朝拜三清的进程中,勾画出一幅气势宏大、动感十足的“万圣朝元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土庙三清观东西配殿内立体彩塑

图源:网络

后土庙的千余尊明代彩塑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完整的道教群神像,在全国现存道教建筑内实属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土庙三清观东西配殿内立体彩塑

图源:后土庙

此外,介休后土庙还有“琉璃艺术博物馆”的美称。庙内从影壁到后大殿,所有建筑物的屋顶上都装饰着极其精美的琉璃瓦、琉璃砖。这些琉璃制品量多类全、造型优美、流光溢彩,是清时琉璃瓦件中的佳品,被称为“山西古建筑中琉璃艺术瑰宝”。

10

定襄洪福寺悬塑 两组乐伎手持各色乐器

洪福寺位于忻州定襄县城东北处,寺庙背靠龙凤山,面临滹沱河。创建年代不详,据金天会十年(公元1123年)经幢载,在宋金时期,该寺与五台山真容院、大华严寺已往来密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福寺彩塑 图源:南山供秀

洪福寺最大的看点是正殿中的满堂彩塑。殿内的宋代彩塑是这里的典型代表,也是五台山地区寺庙彩塑的瑰宝。正中为释迦牟尼,两旁为迦叶、阿难,又两旁为文殊、普贤,再两旁辅塑两尊胁侍菩萨,最外两旁为两尊金刚。整个塑像群韵律和谐、精妙别致、栩栩如生,极富现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福寺彩塑 图源:南山供秀

值得注意的是,殿中文殊普贤上方的悬塑乐伎,为明嘉靖时期寺内僧人真旺所作。两组乐伎每组9人,共两组18人,身高不超过四十厘米,悬空钉在襻间枋上。所有塑像脚踏彩云、衣饰华丽,手持钹、鼓、磬、笙、锣、筚篥、琵琶、笛、箫、琴各色乐器。它们不仅是难得的雕塑杰作,更是了解我国明代佛教乐队、乐器,极为珍贵的音乐历史图像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福寺悬塑 图源:这里叫山西

在乐伎悬塑之上,一边有“满月世界”四字,另一边原应有“雅乐乾坤”四字。

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作用。古时,大型佛事活动都有音乐相伴。此组乐伎悬塑,所代表的佛教音乐、乐器与五台山佛教音乐一脉相承。

群塑所在的佛台两侧有明代悬山,假山上有许多小佛龛。据说明万历年间,置一尺高的木雕佛像1000尊,可惜已不存在。如今,只能看到一尊较大的自在观音彩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福寺彩塑 图源:南山供秀

文| 李芸红

图|见署名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来源:文博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