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员干部应坚持以党性立身干事,上好党性修养这堂终身实践的“必修课”,在“常敲思想之钟、常紧规矩之弦、常存敬畏之心,强化道德定力”“三常”淬火历练中“强化政治定力、强化纪律定力、强化思想定力”,做到“把自己的双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常敲思想之钟,强化政治定力。政治定力主要指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政治品质等政治层面凝铸的意志力量,是对民族命运的深入思考、对人民福祉的深沉责任、对人类理想的执著追求,也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勇于战胜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的顽强意志,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不断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自觉扣好对党忠诚的第一颗扣子,以坚定的政治定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前行。

常紧规矩之弦,强化纪律定力。“一切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一旦私用、用来谋私,就会出现“权力异化”,腐化堕落就会发展、蔓延。严明的工作纪律,是规范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积极担当作为的重要保障。因此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谨慎用权、规范用权,确保权力始终为党尽责、为民谋利。始终抱着敬畏之心,敬畏法纪、敬畏权力,对待纪律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筑牢思想防线,不越雷池一步,不存侥幸心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常存敬畏之心,强化道德定力。“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是人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做事严肃、谨慎。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遵守道德要严,维护道德要实,要把道德作为自己做人做事之根本,成长成才之必要。只有时刻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觉,坚决防止被“围猎”、被利用,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