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快的变脸速度无过于所谓的“皇帝的信任”,河阳之战的硝烟还未散尽,李光弼与唐肃宗之间就开始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准确来说,这事儿鱼朝恩是始作俑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阳之战赢得很爽,但请别忘了,它本质上是给丢失洛阳打补丁,哪怕赢一万次,也不能忘了最终的目标,那就是打败史思明,收复洛阳。

所以,李光弼总是被追问:准备得咋样啦?啥时候开战啊?

李光弼头都被问大了,洛阳有那么好收复吗?要是那么容易的话,自己何必窝在巴掌大的河阳?

现在的史思明虽然远不及鼎盛时期的安禄山,但人家好歹有幽州、河北,以及部分河南之地,根扎得很深,就凭河阳两万人马,还不够他塞牙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朝恩不同意,叛军河阳之败,士气低落,这时候不乘势而为,等大餐呐?你可是我推荐的人哟,千万别给我丢脸。

你看看,此时大唐的宦官一个比一个牛逼。

李光弼有苦说不出,虽然他是天下兵马副元帅,但随着叛军的二次崛起,以及朝廷与武将矛盾的加剧,各大节度使都开始偷奸耍滑,真正一心报国的人越来越少,征调谁都不容易。

李光弼的策略很简单,就是等,静观其变,捕捉战机,你非要让他拿出一个时间表,他真拿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肃宗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唉,武将到底靠不住啊,本以为李光弼能听话一点,可是手上一旦有了兵权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既然如此,不妨吃一口回头草吧,大臣们不都说老郭是社稷之臣嘛,那就重新启用他,让他打范阳。李光弼,打不打洛阳你就看着办。

岂料,唐肃宗再次被鱼朝恩打脸,在鱼朝恩的激烈反对下,郭子仪又被死死按在替补席上没能登场。

看见没,从唐肃宗开始,外朝基本上已经成了摆设,无论形成什么决议,宦官一句话就能全盘推翻,可见唐肃宗与外朝也开始逐渐疏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朝恩之所以不同意攻打范阳,除了他不喜欢郭子仪外,更主要的还是想通过李光弼的战功给自己涨粉。万一老郭出马拿下范阳,这让他那张粉嫩的脸蛋往哪儿放?

李光弼还算有定力,硬扛了几个月,上元元年(760年)十一月,机会终于来了。不过很遗憾,这次机会不属于李光弼,而是属于史思明。

安禄山和史思明垂涎已久的江淮地区突然爆发了动乱,一个叫刘展的人反了。

刘展是淮西节度使王仲昇的副手,此人治军极严,素有威名,以至于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退避三舍,比李光弼还要牛气。

但刘展有个坏毛病,就是脾气太大,刚愎自用,不把领导放在眼里,因此把顶头上司王仲昇恨得咬牙切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仲昇这个人本事不大,心眼小,总是喜欢挑弄是非,几年后的来瑱冤死就跟他有很大关系。

这两个人搭班子,注定不会有好结果,于是王仲昇就想借朝廷的手除掉刘展。

恰好民间流传一则谶言,“手执金刀起东方”,王仲昇灵机一动,便对监军邢延恩说:“金刀就是‘刘’,‘起东方’就是‘展’,这个谶言明显是指刘展这个家伙有谋逆之心。”

古人迷信,尤其是皇帝,对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非常在意。当年“桃李子”不是应验了嘛,“三代后女主天下”不也应验了嘛,江山社稷面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肃宗竟然同意了,但表示不能激起事端。邢延恩说,这好办,陛下下旨调任他为淮南东、江南西、浙西三道节度使,再密令江淮都统李峘、淮南东道节度使邓景山,在交接过程中干掉他。

当刘展接到任命时惊呆了,从副职到正职,还是富得流油的江南三镇,咱也没做多大贡献啊,天上掉金豆子了呢?

刘展高兴得直掉眼泪,但也心存疑虑,便让邢延恩先把印信和旌节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