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财经新势力#

内容提要:

1、2023年1月份企业信贷数据的确好看,但企业贷款增长原因之一是直接融资的大幅减少;

2、企业左手新增加的融资,可能通过右手基本流向了财政和理财;

3、与去年对比,企业可投入生产经营的资金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

4、1月份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猛增66.7%,于经济发展并非有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11日,我在《增量乏力、结构恶化,2023年首月金融数据隐藏五大隐忧》一文中,为大家解析了2023年1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并严肃指出通过1月份的金融数据,我们发现目前的金融形势存在的五大隐忧,一是社会融资增量和货币投放增量双双下降;二是直接融资比例下降,间接融资比例上升,融资结构恶化;三是因为资金周转速度越来越慢,1月份货币投放量虽然可观,但2月份银行还是缺钱;四是债务高企,借新还旧现象越来越严重,债务气球接近临界点;五是居民贷款继续大幅减少,存款继续大幅增加,说明一月份的消费复苏力度很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多数读者对我归纳提炼出来的金融五忧是比较认同的,但也有少数读者不解地问我,为什么通篇文章没有提及1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同比增长近4成?这是不是意味着生产者信心比消费者恢复得更快?是不是说明企业的融资需求大幅度上升?是不是意味着马上可以迎来生产的强劲恢复?接下来消费会不会随着生产的快速恢复、用工的增加、收入的增长而跟随着修复?我的解答如下:

一、2023年1月份企业信贷数据的确好看,但企业贷款增长原因之一是直接融资的大幅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行1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对比多贷款1.32万亿,大幅增长39.3%。这也是很多媒体避开居民贷款下降,单吹1月份企业信贷开门红、1月份企业贷款创历史新高、1月份企业信息恢复、贷款需求强劲增加的由来。

但他们都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在成本较高的间接融资----企业贷款增加近4成的同时,企业来自低成本的直接融资以更大的幅度减少。2023年1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1486亿元,同比少4352亿元,减少了74.5%;企业股票融资964亿元,同比少475亿元,减少了33%。

实际上,2023年1月份企业获得的全部新增融资为4.925万亿,仅比去年同期多增加0.84万亿,增长20.5%,只有企业新增贷款增速的一半。

二、企业左手新增加的融资,可能通过右手基本流向了财政和理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分析这个可能性之前,我们先看看财政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和存款数据。

2023年1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140亿元,同比少1886亿元。但财政性存款增加6828亿元,同比多增加979亿元。融资减少但存款增加,意味着财政的资金平衡表中需要2865亿元的外来资金平衡。

2023年1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同比少减少832亿元。当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多增加1.1936万亿元。融资相对略增但存款大幅增加,意味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平衡表中需要1.1104万亿元的外来资金平衡。

这两笔合计1.4万亿元的外来资金,从何而来?一是居民部门,一是企事业部门。

2023年1月住户部门贷款同比减少了0.5858万亿元,住户部门存款同比多增加0.79万亿。住户部门可用资金同比合计减少了1.3758万亿。

2022年1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10345元、支出6393元计算,当季月人均收支结余1317。按14.1亿人口、同比增长6%计算,居民部门2023年1月的收支结余约为1.96万亿。减去少贷款和多存款的1.38万亿,还剩0.58万亿,可能流入财政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财政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需要的外来的平衡资金1.4万亿,减去居民部门收支结余的0.58万亿元,至少还有0.82万亿,应该来自于非金融企业。而非金融企业2023年1月份比同期新增融资仅0.84万亿元。

这个资金概算意味着,2023年1月份企业新增加的4.68万亿贷款,看似创下了历史记录,大家以为是企业的信心快速恢复,赶快在1月份忙着贷款和发展。其实,比去年同期多增加的1.32万亿企业贷款,一是弥补了直接融资中发债少增加的4352亿,二是填平了股票融资少增加的475亿,三是剩下的0.84万亿,一少部分缴税增加了,还有剩余的大部分,放到非银行金融企业去理财了。

如果第三条有人不同意,那请问:在居民收支结余有限,居民贷款同比减少5858亿,存款多增加0.79万亿的前提下,财政和非银行金融企业的资金平衡表上,多出来的1.4万亿外来资金从何而来?

三、与去年对比,企业可投入生产经营的资金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资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增融资,包括贷款、债券、股票;二是动用自有资金,即动用企业的银行存款,表现为银行存款减少。

上文中我们分析了企事业部门新增融资的情况。2023年1月企业新增加融资4.92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84万亿,增加了20.5%。

企业从银行存款中取出来的资金(企业存款减少)为0.7155万亿,同比少动用存款0.6845万亿,动用的银行存款减少了48.9%。

上文我们分析了财政与非银行金融企业和居民与非金融企业的资金平衡,发现企业流入财政与非银行金融企业的资金,至少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82万亿元。

由此计算,与去年同期对比,2023年1月企业实际投入生产经营的资金,实际上同比减少了0.6672万亿元。

回到本文第一部分,1月份企业新增贷款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2万亿,增长接近40%。但因为来自于直接融资渠道的资金减少,动用的银行存款减少,还有部分用于增加的税款和理财,实际投入生产经营的资金,还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672亿元。

看到这样的结果,还有人会认为企业的信心已经恢复,企业贷款需求旺盛吗?

当然,1月份是春节,有7天春节假期。真心希望企事业部门新增加的8000亿左右的理财资金,仅仅用于15天到1个月的短期理财,春节过后,能从非银行金融机构中转移出来,投入生产经营。

四、1月份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猛增66.7%,于经济发展并非有益

不少人认为,2023年1月份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比2022年1月份的2.1万亿元,猛增1.4万亿,增长66.7%,这说明企业认可经济的中长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知道,货币宽松、信贷扩张、增加负债、超前投资,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传统招数,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变过。这招不仅不新鲜,而且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弱。从上图20年来的宏观经济杠杆率和投资效率趋势来看,随着杠杆率的不断抬升,债务和投资产出的GDP反而持续下降,债务和投资对宏观经济和经济安全的副作用反而越来越大。

1月份企事业部门新增加的3.5万亿中长期贷款,按照惯例,多半也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7.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1.01万亿元,仅比上年增长0.9%;国有资本投资26.2万亿,比上年增长10.1%。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新增2.78万亿,其中民间资本新增0.28万亿,占比10%;国有资本新增2.5万亿,占比90%。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和比例推算,1月份的新增企事业单位中长期投资3.5万亿元,民企仅0.35万亿, 另外3.15万亿大体属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新增中长期贷款。

对于这样的一个企业贷款结构中,一方面意味着在资本要素中,8-9成的资本被控制在国有资本手中,民营企业日渐边缘化,与我们恢复民企信心、支持民企发展壮大,存在说与做的分化;另一方面,国有资本掌握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与基建,效率低、浪费严重,催生腐化。而科技、产品创新的主力----民营企业,要么因营商环境无意增加负债,要么因信贷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增加负债。这是福是祸?我想读者们心中自有答案。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