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今天怎么回事,刷到了好几条新闻,说的都是嫦娥六号上升器杀了个回马枪,在月球表面坠毁。有的在标题后面还带一句,“全世界瞩目”,还有说“NASA局长吓一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事其实不新鲜,甚至嫦娥六号发射之前就基本确定了。但是我没想到,自媒体们吸引大家眼球的起标题方式,还真挺厉害的。

那么,嫦娥六号上升器到底有没有在月表坠毁呢?首先,我们要从四大单元依次介绍开始。

嫦娥六号四大单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的四大单元,是我起的名字,指的是嫦娥六号的四个部分——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轨道器和返回器组成了一队,我们称之为轨返组合体;着陆器和上升器又是一对,叫着上组合体。

在进入月表着陆阶段后,轨返组合体和着上组合体会分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轨返组合体会继续绕月飞行,执行轨道探测任务,并按照需求调整轨道,等待迎接着上组合体回家。

着上组合体则会展开两次降轨,并与鹊桥二号中继星建立通讯链路,接下来展开时长15分钟的动力下降和着陆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着上组合体在月表软着陆后,就开始月表采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集到足够样本的上升器,就会像一枚小火箭一样,从月表发射升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轨返组合体已经在等候着上升器了,双方在绕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样品从上升器转移到轨返组合体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了,这就是前面经历的一系列过程,由于咱们以前都介绍过,今天就没有说得太详细。因为大家关心的,就是这四大单元接下来的命运。

上升器,真的坠毁了吗?

嫦娥六号上升器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嫦娥六号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很多模式都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嫦娥五号上升器最后去了哪里。

这个答案不难回答,很容易找到。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消息,2020年12月8日6时59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离轨,7时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经度0度、南纬30度附近的预定落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说,就是坠毁了,不过是我们故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要故意坠毁上升器呢?

其实,“坠毁”这个词并不标准,正确的说法,叫“硬着陆”。和平稳降落的软着陆不同,硬着陆就是不惜代价地落在星球表面,坠毁只是硬着陆的必然结果之一。

而有意的硬着陆,实则是一举多得的事。第一,就像我国公开表示的那样,上升器没有科学载荷,继续绕月飞行没有意义,反而占用轨道,成为太空垃圾,受控坠毁可以节约轨道资源。其次,上升器的硬着陆可谓废物利用,还能发挥一次余热,带来重要的研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硬着陆的学问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当人类还没有月表软着陆技术的时候,美国和苏联就开始研究在其他星球硬着陆探测的技术。

1959年,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在月球坠毁。但当时他们只是为了到达月球,硬着陆的科学意义非常有限,甚至都不是受控着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美国的徘徊者4号探测器在月表硬着陆,比月球2号更进一步的是,徘徊者4号在坠毁前的一瞬间——0.19秒拍摄了最后一张照片,这让人类第一次看清月表的陨石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人们发现,月表硬着陆不一定非得抱着送死的决心,也可以获得研究价值。通过对撞击过程和结果的分析,科学家可以了解撞击点的特性。甚至通过撞击掀起月表尘埃,有助于人类了解月表以下的物质。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又掀起了一波硬着陆探测月球的浪潮。

你肯定以为,硬着陆的技术很简单,随便把探测器扔上去就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项技术并不容易。首先,选择着陆点是一门学问,必须要撞击在有价值的地方,才能取得研究价值。

选定了撞击点,就意味着撞击轨道也需要严密计算,否则就可能错失最佳撞击点。科学家比喻,月表软着陆就像是停车一样,必须要精确地同时调整方向盘和刹车踏板,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没有强大的遥测技术和设施配合,就很难随时对探测器进行控制。尤其是当月亮“落下”时,深空探测网无法绕过地球控制探测器,任务就有可能失败。

在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我国就利用嫦娥一号进行过硬着陆实验。当时因为技术有限,我国还截止了国外的四个测控站帮忙。通过嫦娥一号硬着陆测试的经验,我国为嫦娥二号任务的软着陆储备了经验和技术,让我们一路成功到了嫦娥六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了这么多,嫦娥六号上升器的硬着陆,对我国来说就是另一次实验,让上升器最后燃烧一把,提供新的研究数据。

其他三大单元命运如何?

说完了上升器,再说说其他几个单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就是着陆器。它是真真正正地完成了所有的使命,目前只能留在月球表面做“废铜烂铁”了。不过未来如果人类在月球定居,没准会把它当做纪念品收藏起来。好在月表没有空气,它也不会生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是返回器。它的命运也是确定的,因为它携带着月球样本,必须要重返大气层,把样本转交给科学家。返回器会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的模式返回地球大气层,即:让返回器以较小的再入角再入大气层,依靠升力再冲出大气层,做一段弹道式后再次再入大气层,好处就是可以降低再入过载和热流密度,并能够在较大范围调整落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就是轨道器。它的命运是不确定的,因为最终取决于燃料的残余多少。不过,由于我国航天人精打细算,控制到位,嫦娥六号轨道器很有可能会剩下一部分燃料,供它“延迟退休”。

嫦娥五号轨道器就是这样,在把样本送回地球后,又采取了规避机动的措施,随后进入日地第一拉格朗日点,继续进行新的探测任务。至于嫦娥六号轨道器去哪,咱们等消息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有话说

不过,尽管自媒体传得沸沸扬扬,但我一贯以官方信息为准。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任何官方媒体宣布嫦娥六号上升器受控着陆在月表,所以我对这条新闻仍然打了个问号。

至于什么“NASA局长大吃一惊”之类的说法,就更是捕风捉影,胡编乱造了。真的是“开局一张图,后面全靠编”。NASA经历过那么多次月表硬着陆实验,咱们硬着陆一次有什么可让人大吃一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回来,毕竟NASA局长还说过“月球背面永远处在黑暗中”这样的话,谁知道他还会说什么惊人之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