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师报》韩世文主编对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中心小学刘大治校长进行采访。6月12日,《中国教师报》大篇幅以专访的形式刊发刘校长《在乡村,办一所未来学校》文章,展示学校办学成果,点赞狮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教师报》刊登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大治与教师们合影。

报道讲述了松岗中心小学面在2016年9月临着城乡改扩建一系列的发展挑战与困惑,在狮山镇教育发展中心的引领下和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变革性合作指导下,学校不断凝练办学价值理念,清晰发展思路,完善制度机制,实践研究成果成为学校生长发展之根。

20多年间,从乡村学校出走,再回归乡村办“未来教育”,狮山镇松岗中心小学校长刘大治带领学校植根岭南乡土文化,坚持以“本草课程”为载体,在乡村学校开展“晴耕雨读”、推行“乐雅教育”,进而参与国家级课题,成为“全国STEM课程种子学校”,走出了一条立足乡土办好乡村教育的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语言文字报》刊登图。

在乡村,办一所未来学校

松岗中心小学是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改扩建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当地村镇及外来务工人员。2016年8月刘大治担任校长时,老教师缺乏成长动力,新进教师经验不足,家长乡村学校的底子,学校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对于如何撬动学校的新发展,刘大治决定从文化重建入手,学校邀请专家、教研员为学校发展把脉,组织教师、家长和社区人士讨论学校规划。经过集思广益,学校确立了“乐雅教育”办学理念,目标是“办一所师生儒雅、课程高雅、环境优雅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生合照。

学校因地制宜确立中草药种植主题,将种植园命名为“本草园”,启动特色种植劳动实践,同时实行“承包责任制”,每个班级认领一块土地,学校定期评比。

本草园很快成了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刘大治趁热打铁,组建多学科教师参与的项目组研发“本草课程”,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和自然节序确立循序渐进的课程目标——生长、共生、和谐、恒动、适应、挑战……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从课程目标出发,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了融合性课程活动。如今,一至六年级的“本草课程”已作为校本课程列入课表,每学期14节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中药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劳动教育研讨会合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劳动教育专家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科技馆。

另外,本草园里除了种植的几十种中草药材,还有图书驿站、无土栽培区、气象观测台,最引人瞩目的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观察日记、咏物小诗、科学标本、美术手工……

以图书驿站的设立为契机,学校推进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建设,把学校图书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分散布置到教室门口、大厅里、拐角处,摆上舒适的沙发、椅子、坐垫,让孩子们随时随地都能拿到书,或坐或躺,自由享受阅读的快乐。同时,学校定期开展“故事妈妈、故事爸爸进校园”活动。每年寒假前,学校都会举行一场“翰墨飘香送春联”活动,组织师生、家长和书法爱好者一起挥毫泼墨,为居民送春联、送福字,把墨香、书香传向家庭、社区。

在乡村培养未来的人

近几年,随着劳动教育备受重视,松岗中心小学的“本草”教育实践作为一项创新经验不断被推广。也正是在多学科教师的参与下,“本草课程”正慢慢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鲜明主旨,通过跨学科的实施方式,将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资源相融合,学校逐渐形成了健康生活、实践生活、语言训练、科学文化等四大领域的乡村课程群。

伴随着乡村课程建设,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六年级语文课上,教师袁敏贞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而是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他们亲身感受夏天植物的生长。学生有了许多惊喜的发现,一棵嫩芽、一朵花、一只昆虫,都有了奇妙的风采。带着这些新鲜感受再去学课文,学生们便有说不完的话。他们表示,校园比课文里写的还美!

优美的校园,到处都是教学资源。刘大治带领团队打开校园,联结家庭、社区、劳动实践基地等,让教育在更大的时空里发生。

其中在疫情期间,学校与热心家长联手组织了“乐雅家长读书俱乐部”,有效引领家长跟孩子共成长。读书俱乐部延续至今,已先后举办了50多场亲子读书活动。

几年来,松岗中心小学的“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一批年轻教师已成长为市区级教育骨干,这些土生土长的乡村孩子也变得自信、阳光、大方。

2023年,在专家指导下,刘大治带领团队以“乡村融入教育,生命自觉成长”为愿景,撰写了乡村未来学校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未来乡村教育品牌”“打造‘学研行’乡村教师队伍”“培养乡村乐雅少年”等策略,明确了建设一所植根岭南乡土文化的未来学校。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陆佩兰/通讯员袁敏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