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才能在服务群众上有办法,在基层治理中见成效。近年来,各地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结合实际、精准摸排、因“病”施治,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但要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见到长效,还需注意“三个警惕”。

要警惕“乱点名”,脱离实际。要围绕软弱涣散党组织情形,不设比例,通过走访调研、线索征集、实地查看等方式,详细掌握党组织班子成员作用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推进乡村振兴、信访矛盾纠纷、议事决策制度落实等情况,找准“病灶”,因村治弱,防止“轮流坐庄”。要通过与党组织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农牧民党员以及群众谈心谈话,与部门联审联查、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逐村“过筛子”,深挖问题根源,查明软弱涣散“病根”,找准整顿工作突破口、着力点。

要警惕“一刀切”、生搬硬套。每个基层党组织自身情况不同,产生软弱涣散情形的“病因”也不尽相同,找对“药方”才能一针见血,药到病除。要层层压实分管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干部责任,各尽其职,深入剖析问题。要强化分类施治,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逐项分析研判,做到“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措施”,避免整顿方案照搬照抄。对情况复杂、问题突出的村党组织,要整合党政、经济、政法、民政等部门力量,加强班子建设治“软”、规范建章立制治“弱”、强化基层治理治“涣”、凝聚党群合力治“散”,聚焦问题,坚持靶向治疗,防止一张方子治百病。

要警惕“一风吹”、吹过了之。要确保“治标兼治本”,坚持“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采取随机调研、走访群众、座谈了解、组织测评等方式,定期对整顿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对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整顿不彻底、党员群众不满意的进行“回炉”。基层党组织要定期召开整顿工作分析会,分析研究存在问题,调整完善整顿措施,结合实际探索制定中长期规划,固化整顿成效,避免陷入“年年提、年年改、年年在”这个怪圈。对整顿提升工作中的优秀做法和经验要加以提炼,大力选树整顿成效明显、党组织作用发挥较好、党员群众满意度高的党组织典型并进行推广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