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太难了:全员内卷!

一是中兴事件以来,员工的工资涨了好几倍、初创公司挖人都是薪资翻倍起跳,同样规模的芯片企业的研发投入比10年前要高3倍以上。研发人员经常加班加点讨论项目进度,只为了能缩短芯片上市流程,尽快tapeout。

二是19年在科创板的加持下,资本大量涌入芯片行业,仅芯片设计公司数量就增长了很多,电源管理、信号链、驱动芯片、WiFi芯片等细分市场挤满了很多公司,高端的做不出来,中低端的过剩。以三代半为例,过去几年就有几十家公司建Fab或者模块封测厂。

23年以来进入资本很多,很多芯片公司融资很困难,一方面是估值被20-21年炒高了,但是23年业绩下滑了,美元基金退潮再加上募资困难,投资机构出手也很谨慎。

三是22年芯片产能从缓解到过剩,23年消费电子等需求低迷,芯片公司互相抢订单,打价格战,而且部分海外大厂也主动扩产、降价抢份额。销售工程师从早上9点跑客户一直忙到晚上11点、一天跑5-6家客户,只为了把项目design in或者跟客户熟络起来。客户给的focus一砍再砍,采购不停的询价、谈价。以前是国产替代,现在是国产厂商之间相互替代,低端芯片还不如白菜价。

不过,看看英伟达、台积电的股票不停的创新高,赚的盆满钵满,跟国内比真是天壤之别。国内芯片环境充满了寒气,国产厂商如何活下去等待春天到来是核心命题。经常玩王者的知道,打游戏打的是经济,猥琐发育、别浪可能是一种生存策略。

从成本角度,有的公司已经在优化人员,或者2个人的活一个人来干、996变成007,或者奖金用部分股权激励来替代。也有的设置了不可能完成的业绩目标,然后自然降薪。不同公司正在积极降低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比如搬迁总部、研发设在西安、成都等城市,卡出差预算等。

从资金角度,企业家需要多争取投资人的资金支持,哪怕是朋友、政府招商、银行等的资金也要积极争取,同时也要做好存量股东的沟通和支持。资金就是粮草,多留点余量,就能多争取一些机会。应收账款要尽快回款。现在上市不确定、周期长,做好3-5年上不了市或者低价被收购的预期和准备。

从产品线角度,聚焦核心业务,砍掉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发挥团队的比较优势,多找找应用场景,或者做一些方案业务养活部分人员,思考公司的战略,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取得平衡,多瞄准海外的一些市场和机会。

从外部资源的角度,让每个股东、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多给公司介绍点客户、资金方、产业资源等,激活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公司进入全员战斗状态。

从长期看,半导体是螺旋上升的行业,新技术不断出现,也是充满机会的行业。国家大基金三期也成立了,国内的先进封装、设备和材料、三代半、EDA等都在持续突破,希望大家能熬过这几年。芯片行业再干20年问题不大。

PS:创作不易,公众号纯粹用爱发电。老虎说芯已经凝聚了200家的投资机构、500家国内外代理商、上千家上市或拟上市芯片公司产业链核心人员以及上百家下游终端资源。欢迎交流(请注明姓名+公司+岗位),长按图片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