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大对眼健康的筛查,深圳全科医生有望标配AI眼底筛查。在“6·6全国爱眼日”之际,腾讯健康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事处携手,为街道内的上班族、社区居民开展了近400人次的眼健康公益筛查,其中超过八成的眼底健康筛查结果提示异常,除了“近视眼”常见的豹纹状眼底,疑似青光眼、高血压眼底病变等眼健康问题也悄悄盯上了40岁以下的“青壮年”。因此,为了更好地守护眼健康,专家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张眼底照,揭示诸多眼疾风险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人,“人均刷屏”给眼健康带来了不小挑战,专家建议平时体检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自己的视力,还要注重眼底检查。据介绍,眼底检查是眼科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通过特制的“照相机”拍下整个视网膜的形态,医生通过观察眼底的视盘、视网膜动静脉、黄斑区等关键区域,从而推断疾病风险。参与公益筛查活动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眼科主任吴小军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俗称“糖网”)是一大常见眼底疾病,“很多人只关注血糖控制,忽视了眼睛的问题。糖尿病会造成眼底的出血,导致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眼科主任吴小军(左)在看诊

被称作“视力小偷”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青光眼,在没有明显症状之下,造成视野缺损,让人防不胜防。“还有就是高血压,它可以引起血管的动脉硬化,造成视网膜硬性渗出。”

简单的眼底检查,却是发现早期眼疾的便捷手段。“刚才我们就照了一个居民有黄斑前膜的迹象”,这是一种眼底黄斑部发生血管性纤维增生的疾病,“虽然查出来视力还行,如果黄斑前膜再往后进展的话,视力就会下降”。吴小军马上建议居民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这就是筛查的意义,我们在后台发现问题,就会通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让居民做深入的检查,发现具体问题,再给治疗方案。”

基层全科医生,有望标配AI技术手段

但是,如何能让大医院的眼科医生与基层的全科医生紧密协作,发现高风险居民呢?深圳大学总医院眼科主任蔡莉分析,基层医疗机构的眼科医生数量少,而且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具备诊断眼底疾病的能力,“如果在基层有操作比较简单的设备,有智能识别的软件,正常的、低风险的居民,可能就不用来医院了,就减少很多负担;发现风险了再推荐到上级医院。”她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对人工智能筛查技术有更迫切的普及需求——除了发现居民健康风险,还能培训年轻医生,帮助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大学总医院眼科主任蔡莉在接受访问

据深圳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田厦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胡晓周介绍,把智能眼底筛查技术引入到社康,开展眼底病变的社区普查,是一个新尝试。社康中心承接了国家的基本诊疗、基本公卫,包含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而高血压、糖尿病的眼底病变又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很希望眼科专家能够定期下来,给我们做眼底的评估,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很忙,智能筛查就可以很大程度弥补专家资源的不足。”

胡晓周希望AI眼底筛查能够成为全科医生的一个技术手段。“因为全科医生长期要管理居民健康,如果没有这个技术手段,实际上能力有缺失。所以在未来,我们不止是要持续开展,而且是希望能够把AI眼底筛查越做越好。”

“AI+远程”,眼科医生的“能力放大器”

为解决基层眼科医生资源有限和设备需求高两大痛点,满足基层更大规模的人群筛查需求,AI眼底筛查方案凭借病变风险判断与眼底图像质控能力,不仅能够辅助临床医生提升诊断眼底病的效率和准确率,还依托云计算形成“AI+远程”筛查新模式,让AI成为眼科医生的“能力放大器”。首先,人工智能算法能提供辅助诊断建议,为执业医师提供可疑慢性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的提示,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就医检查的辅助诊断建议。此外,AI能力还能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眼底病变、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等健康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业内人士认为,实现“AI+远程”的眼底筛查技术与医联体服务紧密结合,通过网络协作进一步提升基层筛查能力,帮助眼底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AI+远程”的眼底筛查技术已助力超50家医疗机构实现基层筛查和转诊,筛查人次超过19万。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