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游戏中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一批人,那绝对非挂哥莫属。在吃鸡类游戏中,他们弹无虚发枪枪爆头,轻松29杀。在MOBA类游戏中,他们走位未卜先知,百分百躲技能。在MMORPG中,他们一刀999,PVP所向披靡。总而言之,遇到他们,咱们的游戏体验总会瞬间暴跌。那外挂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它为何能让水平远逊于你的菜鸡化身赛博神仙,在游戏中对你疯狂输出?为何游戏公司封禁外挂如此困难?凭什么外挂会猖狂到如今的地步?咱们今天一起来看一看外挂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挂的历史

外挂,原本是个计算机行业的衍生术语,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如今的游戏市场中,我们一般对外挂的定义是“在网络游戏中修改游戏数据的作弊程序或软件”,但在网络游戏诞生之前,其实外挂就已经存在了,那时的外挂指的是“所有篡改游戏原本正常设定和规则的操作”。

这种广义上的外挂,最早出现于1976的游戏《巨洞冒险》,玩家在这个游戏中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指令跳过某些关卡。小时候玩的《魂斗罗》里的“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就是一种外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些,都是游戏中自带的“后门”,与其说是外挂,不如说是简单的作弊码。它们并没有独立于游戏单独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外挂,来自于1981年上市的游戏《巫术》。这是一款红白机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一个能反复获取金钱的bug,后来随着游戏设备的发展,电脑成了游戏的主力设备,《巫术》的官方也跟风发行了pc版。他们为了获得更多销量,把这个bug做成了独立程序,玩家在使用光盘与软盘装载《巫术》的时候,可以同时装载这个刷钱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举动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启发了某些游戏玩家,他们开始开发并制作能修改游戏内容的程序,在1991年催生出了第一个外挂软件公司Galoob,这个公司制作的产品有个咱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金手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出现了一款模仿金手指的软件,金山游侠,自此,外挂正式进入了中国玩家的视野。

外挂的工作原理

如今市场上的外挂,早已不像当初的金山游侠那么简单粗暴。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在某种程度上的相同的。我们先来看看最常见的外挂,内存挂。

我们在玩网游的时候,会通过网络与服务器,和多名玩家进行数据交换,然后服务器会按照特定算法,算出我们的操作,得到游戏结果。譬如玩LOL的时候,我们用释放了一个技能,服务器会计算技能的弹道与目标的移动,据此来判断这个技能有没有命中。若命中了,还会根据双方的属性计算伤害,并在计算完成后把结果反馈给玩家。但这个计算量是很大的,那么多玩家同时在线游戏,全指望服务器进行运算是不现实的。为了保证玩家们的游戏体验,一部分数据会在本地客户端进行计算,然后这些计算结果会被汇报给服务器。服务器不会进行验算,只是草草的“抄答案”,对玩家的操作进行反馈。

内存挂就是根据这个特点,篡改本地客户端算出的结果,让服务器做出错误判断。在FPS类游戏中,这种情况特别明显,因为FPS有大量的走位、弹道、后座力、爆炸范围、命中位置之类的计算内容,玩家的反应又特别快,有时候毫秒内就能决定胜负,因此CSGO、PUBG、CF这类FPS游戏对本地客户端的计算结果特别依赖,这也直接导致了FPS游戏成了外挂的重灾区。

另外一种,就是封包挂,它的原理和内存挂没啥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它是在本地客户端把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的路上动手脚。用个简单的比喻,封包挂就是劫火车的麻匪,数据从你的电脑里吃着火锅唱着歌,刚出门,就被封包挂截了。等送到服务器之后,里面的数据已经被篡改的面目全非,玩家的游戏体验也随之灰飞烟灭。最要命的是,这些外挂的制作难度其实都很低,有些外挂门外汉看着教材操作都能写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外挂泛滥几乎不可避免。

反外挂为什么这么难?

老话说的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话放在外挂和反外挂的江湖中,简直再合适不过。虽然外挂的制作门槛往往都不高,但反外挂的难度却非常之大。譬如对付最简单的内存挂,游戏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扫描内存”这个方法,在游戏运行时,时刻扫描游戏相关的内存,看看有没有其他程序介入其中。但内存涉及隐私,并不是每一家的电脑系统都欢迎游戏的检查。同时,不同的电脑在硬件设备上可能也不一样,游戏客户端自带的扫描能力未必能面面俱到。就算通过协商和法律途径搞定了权限问题,外挂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技术升级,在内存里和扫描软件玩“躲猫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只是针对最简单的内存挂,如果是封包挂,那游戏客户端就只能加强自己的算法加密,让“赛博麻匪”们难以劫持。可这样做又会拖慢游戏的运行速度,如何平衡保密性和游戏性,是游戏厂家的难题。所以,游戏厂家对外挂往往会选择“封号”处理,一旦扫描到了和外挂相关的数据,有的游戏公司会把这台电脑列入“黑名单”,秉持“宁杀错不放过”的态度,把使用这台电脑的所有游戏账号都封掉。

可外挂也是会进步的,随着技术的提升,“脚本”和“AI外挂”开始出现,脚本会接管玩家的操作,我不碰内存,不动数据,直接去控制玩家的鼠标键盘,用机器的反应速度战胜人类玩家,你还有什么办法?而更智能的AI外挂,则会通过技术学习,掌握游戏的人物模型与对局数据,修正玩家的操作。这种外挂,简直防不胜防,有时候只能依赖玩家的举报。但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判断其他玩家是外挂还是高手是很难的,而且也未必会较真举报,因此在竞技游戏的低分段外挂会特别猖獗。

同时,如果外挂的使用者演技足够好,玩游戏时掺杂一些失误,很容易就能让玩家误判,以为是他技术过硬,不会往外挂上去想。面对层出不穷的外挂手段,游戏公司所能做的很有限,他们只能跟在外挂的屁股后面去亡羊补牢,永远做不到主动出击。因为任何多余的操作,都可能带来玩家游戏体验的下降,这对游戏公司来说是比外挂更致命的问题。

既然靠技术斗法难以根除外挂,游戏公司就只能用一些“盘外招”,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当属走法律途径。20223年月中旬,江西省鹰潭市公安局就破获过一起“《无畏契约》外挂案”,挖出了涉案金额高达3000万的外挂产业链。而这起案件的破获,全程都有腾讯的安全团队参与其中。解决不了外挂,就解决制造外挂的人,从实际效果上来看,这招真的非常好用。有了警方和法律的打击,外挂制作确实收敛了不少。

外挂诞生的根源是虚荣与贪婪

其实,如今外挂之所以有生存空间,最主要的原因是游戏工作室,他们利用外挂快速获取游戏中的资源,进行变卖获利,成了养活外挂开发者的幕后大老板。而催生出外挂工作室的,则是游戏公司为了加大玩家粘性,延长游戏时间设置的不合理机制,打不完的材料、刷不完的活动、做不完的日常任务、升级困难的各种令牌、价格过于昂贵的氪金商城……这些不合理的游戏制度,都在把玩家推向工作室,让工作室有了更大的外挂需求。

所以,想要根除外挂,除了技术上的反作弊手段与相关的法律之外,还得把游戏做的更好玩才行,只有游戏好了,玩家的认可度高了,外挂才会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