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毕业设计展开展

六安瓜片、大红袍油纸伞、皋小陶

等众多六安元素

为整个展陈增添了一抹亮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皖西学院这群同学把“六安”放进毕业作品里

六月的风,吹来毕业季。在这个收获与展望交织的时刻,皖西学院艺术学院精心组织了2024届视觉传达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作品展。67位同学、近200幅作品被精心展出。这既是一场展示才华与成果的盛会,更是一次对过去学习生活的深情回顾和对未来梦想的勇敢启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3日,记者在皖西学院艺术学院的一楼展厅看到,同学们设计的作品被有序陈列。作品涵盖了平面设计、插画、包装设计、品牌设计、展览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无论是经典的设计风格,还是前卫的创新思路,都展示出同学们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对艺术的热情、创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是此次毕业作品展的关键词。记者发现,不少同学在创作中,把目光瞄准了“六安元素”。有的同学设计了六安瓜片、山核桃等“六安特产”产品包装盒;有的同学融合了剪纸、大红袍油纸伞等“六安非遗”技艺,创新性做出了剪纸手机壳、竹编书套等作品;有的同学充分挖掘六安红色革命历史,把六安的“红色文化”做成宣传册;还有的同学将皋陶元素与六安景点结合,创造出“皋小陶”IP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人惊喜的是,此次展演的作品中,还有部分是由2024届的同学和2025届的同学共同完成的。同学们利用皖西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提取文物中的传统中式纹样,让纹样在文创领域活起来。“像学姐们设计的IP形象和饰品,就分别采样于三鱼纹瓷钵、鸟文铜鐏、兽面纹铜觚。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赋予文物新活力,让博物馆文物‘走出去、活起来’,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文物文化,传递文物价值。我也努力在这条赛道上继续创作,争取在我的毕业季交出满意答卷。”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2025届的王诗雨同学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负责人张宁介绍,这一届不少学生的作品并非只是为了毕业创作而做,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此次展览也是同学们对四年在校学习的成果总结。“本次展览是我院首次将同学们的设计作品进行实物展出,同学们都非常重视,做出来的作品也是可圈可点的。”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授秦杨说:“我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和项目,提升其综合设计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和地方特色,通过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李顺庆表示:“我院致力于推动学生把毕业作品落到实际,聚焦行业真实需求,用艺术赋能产业发展,持续推动教学转化成果。今后,我们学院还将进一步提高与其他院系合作,培养同学的综合素质,让更多的教学转化成为服务实际的最终成果。”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本月底,校外人士可通过预约入校观展。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汤格 张孟舒

皖西学院这群同学把“六安”放进毕业作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