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8年发表的《时局图》,被视为中国现代漫画的起点,其作者谢缵泰是广东开平人。而1905年创办的《时事画报》、1929年创办的《半角漫画》,它们先后在广州诞生,是中国早期漫画的大本营。

除了为中国漫画写下开篇,在中国漫画126年的发展历程中,粤港澳大湾区也在各个重要节点频频发力:“动漫”概念出现在广州;中国动漫金龙奖永久落户广州;《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等国漫大IP,都出自广东。


✎作者|桃子酱

摄影|Redd

说到广东动漫,你会马上联想到什么?

可能是《漫友》《漫画世界》,可能是《乌龙院大长篇》,可能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猪猪侠》,可能是《安妮和王小明》《张小盒》和“小林漫画”,也可能是《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广东——更确切地说,是粤港澳大湾区——是有120多年历史的中国现代漫画的发源地。1898年,广东开平人谢缵泰创作的《时局图》在香港《辅仁文社社刊》发表。这幅描绘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被学界公认为中国最早的现代漫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版《时局图》。原版《时局图》为黑白版。(图/Wikimedia Commons)

6月6日,在楠枫书院举办的题为“大湾区小漫画”的岭南文化新讲第二十五讲,带着观众走进了一场关于广东漫画的热血寻根之旅。

这是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主题。根据主持人、《新周刊》前执行总编周可先生的介绍,这场讲座以点线结合的形式进行——所选取的点,即漫友文化(以下简称“漫友”),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动漫品牌,由担任主讲嘉宾的中国动漫领军人物金城先生于1997年创办;而贯穿整场讲座的线索,是广东漫画的百年流变,这正是另一位主讲嘉宾、广州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周鲒先生的研究课题。

1999年,漫友旗下的《漫友》杂志第一次在正式出版物中提出“动漫”一词,随后,“动漫”概念从广州走向全国。2004年,金城创办中国动漫金龙奖;2006年,广州市政府出台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政策,并促成中国动漫金龙奖永久落户广州。可以说,金城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参与者、见证者及引领者。

正如一名现场观众所说,金城是动漫产业实干家,代表的是广度;周鲒是漫画研究者,代表的是深度。而在周鲒看来,漫画是一种世界观,提供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丰富道路和多元生态。

看漫画往往被视为“不务正业”,周鲒表示,经常有家长希望自己推荐品质上佳的漫画或动画作品,“不要老是看那些低档的”。对此,他的回答是:“跟孩子一起看的漫画,对于(你的)家庭来说就是最好的漫画。”这一回答,得到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岭南文化新讲第二十五讲现场。左起:周可、金城、周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画家永远年轻”

周鲒的讲稿,从一个小故事讲起:20世纪80年代,漫画家华君武给时任广东省美协主席黄新波写了一封信。黄新波拆开来信,里面有一个小纸包,包了一层又一层,拆完后发现是一包粉末,他好奇去闻了一下,狠狠打了一个喷嚏。

事后,黄新波写信问华君武那包粉末是什么。华君武回信解释道,那是一包胡椒粉,他猜到黄新波会打开纸包,也会去闻,肯定会打喷嚏,而中国人的说法,打喷嚏就是“我想你了”。“漫画家就是这样,跟我们开一个玩笑,让我们知道他在‘想你了’”,周鲒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君武漫画作品。

周鲒对广东百年漫画史的梳理,就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他所选取的十个重要节点以及所涉及的代表人物,被他命名为“广东百年漫画的十个深夜故事”。

第一个故事,自然是关于广东漫画乃至中国漫画开创者谢缵泰的。谢缵泰之父曾为太平天国部将,失败后逃亡至悉尼,谢缵泰就在那里出生(也有一说,他在夏威夷出生)。1887年,16岁的谢缵泰随父移居香港。1890年,他投身反清运动,先后加入辅仁文社、兴中会,兴中会的对外宣言,即由他执笔。

1898年,有感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谢缵泰创作了《时局全图》,其上题有一诗:“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时局全图》于1898年7月首发《辅仁文社社刊》之后,被中外报刊争相转载,有《瓜分中国图》《东亚时局形势图》《时局图》等别称。

周鲒做讲稿PPT时,特意找了一张谢缵泰16岁时的照片。“第一个感觉好帅啊,他这个帅不是今天‘小鲜肉’的帅,而是眼神当中有一股不服输的感觉”,周鲒说道。“今天提起他,一定提的是他这张《时局图》,把它定为中国现代漫画第一张——就是中小学生都会学的那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周鲒)

此后,从1905年潘达微在广州创办《时事画报》、1929年叶因泉创办《半角漫画》——广州第一本专业漫画杂志,再到1948年“人间画会”组织在香港创办《这是一个漫画时代》月刊,大湾区一直是漫画的重要阵营,推动了一大批漫画家走上漫坛。

周鲒发现,今天的人们所熟悉的漫画展等漫画周边,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

1938年在广州拍摄的两张老照片,记录了当时的漫画展是什么样的:主办方雇人举着上贴漫画的木牌走在大街上,吸引路人围观;走到开阔地带,就将木牌摆放整齐,便于四乡八里的百姓来看漫画。

而且,那个年代的漫画展是要收门票的,门票费成为漫画家的重要收入来源。为什么人们会买门票看漫画展?周鲒认为,就像今天几十万人排队去看漫展,“一定是漫画的魅力强过了其他东西”。

根据史料统计,1945年至1946年,在当时的政治中心重庆,有时一个月内举办的漫画展超过30个。漫画展一再延期、更换场地反复举办,就是因为民众有着看漫画的热情,而且愿意为此付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周鲒)

当时活跃的漫画家中,廖冰兄的故事值得重彩浓墨地讲述。

1932年,时年17岁的廖冰兄开始创作漫画。他本名廖东生,因为妹妹叫廖冰,自号“冰兄”。

抗战期间,廖冰兄辗转于广州、武汉、重庆、香港等地。以他为出发点,他跟文艺界人士的交往、合作,构成了当时的文艺景象的一块块切片。1938年2月,廖冰兄在广州举办“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这是一名年轻人的首个个展,但人脉可不小:漫画家黄苗子应邀前来为他壮胆,同伴是刚从上海迁来的《救亡日报》总编辑夏衍及该报记者兼美术编辑郁风。

展览期间,廖冰兄与相熟的摄影师郑景康决定加入由叶浅予牵头的“救亡漫画宣传队”。叶浅予评价这位“小弟”,“说话像开机关枪,全无保留,毫不客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周鲒)

在周鲒看来,中国漫画界缺乏像丁丁、阿童木那样的国民漫画形象,可以说,除了三毛,中国尚未产生那种连载十几二十年以上、深入人心的IP。“但是中国的漫画家以廖老这样的人为主,他们把自己的形象经营成了漫画。”

廖冰兄70岁之后,什么节都不过,但每年都闹着过儿童节。别人给他送礼物,他统统要求送花衬衣。周鲒说,现在廖老家里的衣柜还保留着20年前的样子(廖冰兄于2006年去世),打开衣柜,里面几十件花衬衣。

“漫画家永远年轻,定格在青春和热血的年代。”周鲒总结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听过画画还要注册公司”

进入新的世纪,中国漫画也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动漫融合的时代。

在讲稿末尾,周鲒选了一张当代漫画家的合照,那是2004年在北京参加首届中国动漫金龙奖的漫画家们:金城(后排右三),中国动漫金龙奖创办者;他左边是港漫大神黄玉郎,右边是曾任香港动漫画联会会长的陈志华;前排右下角是敖幼祥,代表作是《乌龙院》——2002年,金城签下敖幼祥全部作品的简体中文版版权;之后,敖幼祥创作的《乌龙院大长篇》系列,创下华语漫画连载最长记录,完结时篇幅达到4868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周鲒)

金城原本画连环画,亲身经历了连环画从红火到式微的过程。1986年,他得知黄玉郎创办的玉郎集团上市的消息,激动得大叫一声:“这就是我们连环画的范本!这就是我们内地连环画的明天!”

金城得到的启发是:改变连环画的呈现方式,即按照蒙太奇的手法,把一页一格变成一页多格,把单页讲故事变成用分镜头讲故事。日后,我们知道这种表现形式叫做“纸上电影”,在法国甚至被称为“第九艺术”;而在当时的中国,尽管金城大加呼吁,但谁都没有办法冲破体制的障碍。

既然谁也说不动、谁也说不服,金城说,那就自己来试试。在哈尔滨,他去注册“龙图连环漫画公司”时,工商局的人说,没听过画画还要注册公司,不要胡闹。

转机发生在1997年金城去北京发展之后。他发现,北京的书报摊,下面总放着一个柜子,里面装的全是今天叫“口袋书”的小漫画书。柜子一般是锁着的,等学生们放学,蜂拥而来,老板打开柜子,学生们趴在柜子边上挑选。金城心想:这不就是我们期盼的场景吗?这不就是我们想创造的消费市场吗?它就这么悄悄地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楠枫书院展出的经典日漫IP——阿童木。

在北京,金城创办了金城时代漫画公司——漫友的前身。1999年12月,金城决定去广州发展。五羊新城100平米的三室一厅,是漫友在广州最早的落脚点。

在当时的氛围下,人们一提到漫画,印象总是负面的,做漫画的人也被视为异类。本杰明和聂俊是金城签下的第一批原创漫画作者。当时他俩住在北京人防工程地下室里,金城去找他们,推开厚厚的大铁门,走了不知道多少层,打开最后那扇铁门,看到他们正在啃方便面。“满屋都是方便面,满地都是烟蒂,还有可乐。”金城回忆道。

漫友不敢挂出招牌,即便销售总码洋达到两三千万元,也不敢挂牌。招人广告登在报纸的中缝,还不敢写招动画、漫画作者,写的是招策划、编辑,末尾加一行小字——“喜欢漫画者优先”

渐渐地,加入漫友的作者越来越多,他们发现,“画漫画”也能挣钱了。当年有一个说法:中国原创漫画作者分两种,一种是签了漫友的,另一种是还没签漫友的。漫友签了300多个漫画家或漫画工作室,并参照影视行业的手法,将漫画家打造成明星。本杰明、夏达以及《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作者肥志,走的就是偶像打造的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国际漫画节由漫友策划、执行。(图/cicfcn.com)

漫友最火的时候,旗下有《漫友》《漫画世界》两本周刊,按照两天出一期杂志、一天出一本书的节奏运作。当年的《乌龙院》,如今的《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在中国原创漫画销售榜上常年霸榜。

对于广东的环境,金城十分认可:“如果不是在广东,我们不可能做成功。”在他看来,广东有着良好的漫画氛围,受港台动漫文化熏陶,受众相对成熟;再加上本地出版业、媒体发达,使得这里成为培育动漫产业的沃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城在讲座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画是一种世界观

在现场讨论环节,周可向两位主讲嘉宾抛出了一个问题:社会上似乎有一种忧虑,看漫画长大的一代人没前途。是这样的吗?

周鲒在正式解答前,讲了一个具体事例:一位同事的儿子,经济学专业毕业后不想找相关工作,而是想去画漫画。这位父亲连续强调了三次“画漫画哦”,对儿子的选择表示不解,仿佛儿子要去做什么不可原谅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鲒在讲座现场。

正如金城在创业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长期以来,大环境对漫画这个行业非常不友好,漫画被视作“不务正业”,甚至跟盗版、黄色、暴力相关联。在周鲒看来,成长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阶梯,成长应该是不断丰富自身的过程。沿着一条路径直直向前跑,属于成功学的逻辑;漫画所提供的,则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丰富道路和多元生态。

周鲒表示,千万别觉得孩子看了一拳打过去的漫画就是暴力,看了女生穿得少一点的漫画是黄色。家长们应该想一想,是否应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宽容度?而这才是成长最大的推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楠枫书院的“大湾区 小漫画——广东百年漫画一瞥”展览将持续到8月31日。

针对观众所提的“真正的漫画精神是什么?”问题,两位嘉宾的回答是一致的,那就是:漫画传递了一种世界观。故事的架设、角色的塑造和演绎、叙述的技巧,以及场景和氛围,都由作者原创的世界观来统摄。

“很多年轻人喜欢欣赏漫画,不喜欢国画、油画,不是因为画面本身,而是因为漫画里面独有的价值、独有的信息。”金城说。

漫画是需要阅读的。目前,为配合讲座,楠枫书院正在举办同名展览。爱漫画或者不爱漫画的人,都可以去看看。漫画,除了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条理解人性和人类共同体的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楠枫书院。

岭南文化新讲第二十五讲:

大湾区小漫画——广东百年漫画一瞥

南方传媒

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

《随笔》杂志

楠枫书 院

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

新周刊·硬核读书会

JC动漫馆

媒体支持

广东广播电视台现代教育频道

主讲嘉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城

中国动漫领军人物,《漫友》杂志、中国动漫金龙奖创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鲒

广州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

主持嘉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可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新周刊》前执行总编。

· END ·

作者丨桃子酱

摄影丨Redd

校对丨邹蔚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