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甜品化,才是面包的未来。

法国人对热爱事物的严苛程度,难以想象。在可颂遍地的巴黎街头,也会盯着拿奖拿到手软的面包房排队购买。本来是作为早餐配咖啡或茶的配角,如今逐渐转正,成为边走边吃、独当一面的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人不仅买面包除了喜欢吃面包之外,还会将面包的制作方法写进宪法、申遗,做不标准的人不光要被唾弃,甚至还是犯罪。

在如此完善的一套体系下,面包店见缝插针地蓬勃发展。时间一长,便培养出不少虔诚的面包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酥脆的可颂,光看着就令人食指大动。

他们相信面包是黄油、面粉、酵母、盐和水能创造“神迹”,纵然一个可颂要卖到10欧,甚至在当地超过了一顿工作餐的价格,也引得人们趋之若鹜。

号称全球排名第一的可颂店Cedric Grolet Opera,在开门前两小时便过去排队,前面就有七八十号人了。再等上三四个小时,幸运的话才能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世界赶来品尝Top 1可颂的人。

能让全人类不分彼此,平等排队的东西,大概就剩下美味的糖油混合物了。这帮可颂星人仿佛永远吃不够,不光买完要立即沾上咖啡享受,还要多买一些当作土特产带回家。

只是在面包奖项遍地开花的巴黎,想要做出一只标准且优秀的可颂并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家优秀的面包店,门口往往摆满了各大奖项。

不光是外形要保持标准的菱形,还需要明确地数出层数(通常为4层)。一只漂亮的可颂,应该具有三种颜色:褐色、金色和奶黄色,这些颜色都能表明可颂的发酵和烘烤都做得过关。横切面是有蜂窝状的结构,这是开酥和发酵共同作用形成的。

外皮酥脆具有爆破感,又保留法国人最爱的韧劲。即便掰开食用,一贯优雅的法国人也是不允许面包渣掉一身,这就非常考验面包师的功力。当然想要俘获法国人的心,光这点本事可不够看。毕竟法国人对可颂,就像是我们之于馒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人不吝啬展示自己的优秀,

有时候会将奖项直接写在最显眼的位置。

就拿北京举例,是宫门口的馒头花样百出惹人爱,还是鼓楼的白馒头略胜一筹谁也不说清。何况家家户户还能自己蒸馒头,究竟是“我奶做的吃着舒服,还是外面卖的更顺口”一直是未解之谜。

对于“孤独的干饭人”来说,一次面包采购归来意味着冰箱冷冻层将塞满四五天分量的面包,桌子上也摆好了今明两天一日三餐的面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采购回来的面包,干饭人要的可不只是填饱肚子,而是次日还能吃到如刚出炉时同样轻盈的可颂。用纸质包装保持酥脆稍逊一筹,内含一层塑料膜才能确保面包体湿润,保护它不会变成干巴lunch的成员之一。

最后,用唇齿实测可颂的美味,品评后在Google map上写下自己的推荐指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境游火热,网上的攻略层出不穷,究竟如何要买到一只好吃的可颂,就少不了一双火眼金睛了。

某点评上层出不穷的好评、一骑绝尘的评分,大部分都是来自营销好手的一叶障目。甚至在你抵达餐厅时,对方看你是国人就会驾轻就熟地推荐华而不实的网红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人在鼎 鼎大名的网红店花神咖啡,大踩雷。

不好吃只是表象,远高于当地物价水准的售价,名不副实才是最深的套路。

朋友说可以看看INS。如同不少留学生毕业后都去tiktok上直播带货,熟知玩法的他们,早已攻占INS背后的全球市场。某书也被低成本的铺满广子,一旦搜索#巴黎美食#,信息茧房便悄无声息地将你围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是真好吃,还是推广,

看客着实无法分辨!

似乎唯一的选择就是打开权威性的美食排行榜,才可躲过营销大手的暗袭。其实不然,在法生活多年并专注面包行业的美食家@李小天M.Ciel说:“走街串巷时,可以勇于尝试那些小店。通常他们的产量不高,也没有预算去做推广。”

像法国面包节的冠军得主,历届冠军得主都可作为参考,或者干脆在店铺门口看看是不是摆放了一排奖杯再下手不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有美食绿洲之称的巴黎,榜单遍地。就算是热衷摘星的美食家,也有留有升级打怪的时间。别被华而不实的包装迷晕了眼,也别错过近在咫尺的不起眼的小铺。

@李小天M.Ciel在采访的最后,还特意和我们分享:“江浙沪好吃、有实力的法式面包店数不胜数,国外的月亮没有特别圆。面粉和黄油大多数也进口了法国本土品牌,和当地的面包店一般无二,只是运输过程中为了不受潮、不发霉,添加了某些成本,以及面包存储环境不同,导致口感有所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面包市场唯一的弊端就是:面包去主食化,不断甜品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正流行的压扁可颂。

所有原料的叠加和累积,各种手写标签疯狂暗示“几十块钱买得值”,消费者因心甘情愿地踏入天价陷阱。“近些年面包店越来越多,面包和甜品也近乎百分百地接近。”@李小天M.Ciel感叹道。

他通过不断试错,一直努力填充自己的“面包地图”,在互联网上为大家筛选出近乎满分的面包店。“面包行业的卷和美味,与价格很难形成正比。从越做越大的馅料欧包到无油无糖的全麦列巴,随着人们的偏好也日新月异,面包店的风格也摇摆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小天M.Ciel

只不过动辄百元的面包,抵得上打工人两菜一汤的外卖。

面包一定得这么贵吗?

@李小天M.Ciel曾远赴巴黎,在有烘焙哈佛之称的学校FERRANDI Paris学习。他直言:“现在很多面包房刻意的基础面包上加入很多昂贵的食材,说到底还是面包房不够多,这个行业尚在发展中,竞争还不够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逢知名店铺入驻,价格更会被黄牛炒至翻倍。

上海某店98元一条的生吐司,价格已经是行业天花板,但高峰时段顾客不仅需要提前一天预定,更需要排队三小时以上拿货。按捺不住好奇的食客往往会使用钞能力,这条吐司也曾几度被炒至3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店在日本的客流量并不高,

在国内的走红大多归功于营销。

是否物超所值众说纷纭,但噱头大于实力的操作远不止这一家。@李小天M.Ciel透露道:“国内的面包价值除了充饥之外,还被赋予了浪漫和洋气的标签。如果它和番茄炒蛋一样,你绝不会拿来发朋友圈。”

疫情后,不少社群店的涌现也分走了不少流量,面包也在指定区域慢慢回归了平凡。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 小红书 / 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