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表嫂又一次拜访了我们,这已经是第二次来了。这次她带来了两袋水果,一袋是苹果,另一袋是橘子。这个表嫂是我老公的二舅的儿媳妇。说实话,已经有10年没有联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穷不走亲戚”,起初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自从嫁给老公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的道理。

我和老公是通过我的一位同学介绍认识的,那时我们都已经三十一岁了。老公学历高,长相英俊,如果不是家里有个长期卧床的父亲,老公的人生轨迹或许会完全不同。

当年我也读了不少书,作为家里的长女,我希望能多照顾父母,因此选择回到老家县城工作。

初次见到老公时,我对家庭条件没有太多考虑,只是被他的优秀品质吸引。他长得帅气,性格善良,学历高,勤劳踏实,做事可靠。唯一的不足就是家境贫困,而且还有外债。这也是他31岁还未结婚的原因。

我们交往了一年多,由于年龄都不小了,很自然地谈起了婚嫁。当时,父母体谅老公养家的不易,对彩礼、房子和三金都没有过多要求。老公为我买了一个戒指,而父母则为我准备了三金,还陪嫁了8万元。

婚宴是在老公家里办的,并没有去饭店,而是摆了12桌流水席。想着在家里办能省些钱,但当我看到礼金时,我真的震惊了。11年前,老公的舅舅、姑姑、姨妈的礼金只有200元,居然还有100元的。平辈和街坊邻居的礼金也多是100元,甚至有50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邻里的话就不说了,他们来的都是捧场,礼金多寡都在情理之中。可是,长辈们的礼金才200、100元,我实在无法理解。

后来才逐渐明白。听老公聊了很多往事,才知道以前公公是个木工兼电工,当时这手艺很吃香,家里生活也算宽裕。公公婆婆为人善良豁达,早年间亲戚家的房子几乎都是他们帮忙建的。

比如老公的两个姑姑家、三个舅舅家、一个姨姨家,还有叔叔家。公婆要么出钱出力,要么提供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等等。这些亲戚家基本没花什么钱,即便花了,也是极少的一部分。

老公说那些年,亲戚们常来他家串门,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

可后来公公出了意外,伤得很重。当时婆婆找他们借钱,很多亲戚觉得我们家翻身无望,大多数都没借。只有老公的二舅给了1000元,姨姨给了1000元,连亲叔叔都没借钱。幸好,公公早年借给一个朋友15000元,那人得知公公出事急需用钱,立刻凑钱送来了。

自那以后,亲戚们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再被借钱。婚后第一个年,我们按惯例去给长辈拜年。尽管那时穷,我们还是买了很好的礼物,不想让亲戚挑出毛病。

我和老公走了一圈,家里等着我们去拜年的只有二舅和姨姨。每家给了100元,其余的都躲着不见,只有小孩子在家。我们放下东西就走了,说白了,他们怕这100块钱白给。

那时,我和老公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日子过好!不为别的,就为争一口气。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这口气吗?起码不能让人看不起,得能抬头做人!

家里有病人不能出去工作,我们开始研究做点小生意。后来,日子慢慢好转。那时老公特别勤奋,因为他上的大学好,有人找他补课,补高中课程,每小时100-200元,多是在晚上去给人家上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我和老公出去取货,货站离得有点远,我们借了辆三轮车,就是那种可以骑的。走到半路,忽然下起了大雨,夏天的雨来得特别急。那时我怀着女儿,已经7个月了。

老公怕我淋坏了,就想着找地方避雨。不远处是老公表嫂的门市房,她是老公二舅的儿媳妇,开理发店的。

我跟表嫂不熟,但老公常去帮她修电脑啥的,很熟。老公拉着我去表嫂的店。当我们推门进去时,表嫂以为是来剪头发的。看到是我们,她对老公说:“你们就在屋檐下躲吧,屋里地板弄脏了不好打扫。”

当时我和老公狼狈不堪,特别是我,挺着大肚子,衣服湿透了,水顺着头发和身体往下流。老公本想让表嫂找条毛巾给我擦擦头发,但她说完话就上楼了。我拉着老公出了门,连房檐下都没躲,顶着大雨回了家。

那一路上,我心里又委屈又愤怒,脸上的雨水和泪水混在一起,分不清哪个是哪个。从那以后,她家有事我们再也没去过。

不过,老公每年春节都会带上礼物去拜访他二舅,感念他当年帮过公公。至于表嫂家有事,我们只是送礼,不再登门。她家大女儿升学宴,我们也是捎的礼。

这些年,通过我和老公的努力,日子好起来了,我们买了房,生活逐渐安定。最近两年,老公家的亲戚也开始走动了。

这个表嫂最近来过两次,想让老公给她小儿子补课,说外面补课贵,还教不好。我早就跟老公说好了,她家的事我们不沾边。我承认我是记仇的,更多的是担心老公给她儿子补课后,万一考不好,她会反过来责怪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

其实,平时看不出什么,一旦遇到事,亲戚朋友间就会自动筛选出对你好的人。

老祖宗留下的话真没错:“穷不走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