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出自于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然而,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初见时的健康和活力,可能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渐渐消失。

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血管疾病?它有哪些危害?

血管负责输送血液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当这个系统出现问题时,如狭窄、闭塞、扩张、破裂,或是静脉瓣膜的关闭不全等情况,便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动脉硬化作为其中最为常见的血管疾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特征是动脉壁的增厚、硬化和狭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仅减少了血管的弹性,还可能阻碍血液流动,最终影响到全身的供血,尤其是对心脏、大脑、肾脏和下肢这些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动脉硬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非炎症性的病变,导致动脉管壁结构的改变。

动脉硬化的出现与年龄增长紧密相关,虽然它可能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发展,但通常是在中老年时期变得更为严重。

在性别方面,男性相比女性更易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硬化进一步恶化,形成血栓,更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和下肢缺血等一系列严重疾病的直接原因。

血栓是由血液中的纤维蛋白、血小板以及其他成分在动脉壁上的凝结,这种凝结物如果脱落或移位,将会阻塞血流,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我国正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挑战:高血压的患病率持续上升。据统计,我国每年有高达1000万新发高血压病例,患者总数达到惊人的2.445亿。

高血压不仅是心脏病、脑卒中和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而且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约有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死亡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背后,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虽然遗传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但专家强调,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日常饮食中,一些食物因其高胆固醇、高盐分、高糖分或高油脂的特性,长期摄入后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升高、血糖升高或血脂异常,这些都是加速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因此,了解并避免这些“血栓大户”的食物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一步。

1、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尤其是牛肝和猪肝,由于其极高的胆固醇含量,被认为是食物中的“元凶”之一。例如,每100克牛肝的胆固醇含量高达375毫克,猪肝则含有300毫克胆固醇。

虽然胆固醇在人体内扮演着一定的生理角色,比如参与细胞膜的构建和某些激素的合成,但过量摄入胆固醇将导致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水平升高,进而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维护血管健康,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专家建议应限制动物内脏的摄入量,建议每周摄入量不超过两次,且每次不超过100克。

此外,积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的摄入,可以有效地改善血脂水平,促进血管健康。

2、烟熏、腌制或油炸食品

这些在现代饮食文化中普遍受欢迎的食物,实际上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这类食品往往含有高盐分、高油脂或高亚硝酸盐等物质,这些成分的过量摄入与多种健康问题直接相关,包括血压和血脂的升高,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烟熏和腌制食品中的高盐分和亚硝酸盐等物质,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还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这种损害是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管内皮细胞的健康对于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一旦受损,就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化,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而油炸食品中的高油脂含量,如每100克炸鸡中含有高达20克的油脂,会直接导致血脂水平升高,同样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鉴于此,为了保护心血管健康,减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专家建议应尽量减少这类食品的摄入。

这不意味着完全禁止,而是建议在日常饮食中采取更为健康的选择。例如,选择低盐、低油脂的烹饪方法,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这些都是支持心血管健康的良好饮食习惯。

3、甜食或饮料

大量摄入甜食或饮料会导致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的急剧增加,这不仅会短期内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长期来看还会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时,身体为了处理这些额外的糖分,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这种情况会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失衡,特别是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比例失调。

HDL通常被视为“好”胆固醇,因为它有助于将胆固醇运输到肝脏进行分解和排泄,而LDL则被认为是“坏”胆固醇,因为它会在动脉壁上形成沉积物,从而促进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

高血糖还会促进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生成。AGEs与血管壁上的特定受体结合时,会引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这些反应会进一步损害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

长期的炎症和氧化应激不仅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还会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持心血管健康,建议大家在日常饮食中减少甜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这些食品和饮料,而是通过适量摄入和选择更健康的替代品来平衡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选择天然果汁或不加糖的饮料来替代高糖饮料,用新鲜水果代替加工糖果和甜点。

4、高嘌呤食物

嘌呤,作为一种核苷酸的组成部分,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可以转化为尿酸,进而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然而,过量摄入高嘌呤食物会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更重要的是,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一关联性为我们提供了关注饮食中嘌呤摄入量的又一重要理由。

尿酸水平的升高不仅会引起关节炎症和尿酸盐结晶的沉积,导致痛风的发作,而且还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尿酸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这种细胞因子会激活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的降低,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尿酸对一氧化氮(NO)的合成和释放也有抑制作用。一氧化氮是一种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对维持血管的正常舒张和抗凝状态至关重要。

尿酸水平的升高会降低血管的舒张能力,增加血管僵硬度,进而影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创造条件。

高嘌呤食物主要包括某些肉类、海鲜和啤酒等,这些食物在日常饮食中相对常见。为了维护心脑血管健康,建议适量摄入这类食物,特别是对于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史的个体,更应该严格控制这些食物的摄入量。

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预防血栓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运动、以及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

合理膳食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基石。推荐的饮食模式应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为原则,这意味着在日常饮食中应减少盐的使用量,避免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和鱿鱼等。

与此同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不仅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可能加剧血管内斑块的形成,因此应尽量避免。

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脂肪的过度堆积,进而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

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游泳、快步走、慢跑、篮球以及太极拳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提高心脏功能,增强血管弹性。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预防血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调整和适当的医疗干预。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相关药物,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