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潜在致死性疾病,尽管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但外伤后破伤风依然带来显著的公共卫生负担。中华预防医学会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疫苗立场文件和中国相关规范,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我国外伤后破伤风高风险人群的暴露前主动免疫预防策略。专家共识涵盖了高风险人群的界定、疫苗的使用建议及预防措施,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帮助降低破伤风的疾病负担。

高风险人群的界定:共识中明确了几类破伤风高风险人群, 包括:

  • 外伤高风险职业人群:如农民、军人、工人、建筑工人等。

  • 老年人: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

  •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如先天性免疫缺陷者、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等。

疫苗接种策略

  1. 儿童常规免疫: 建议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完成疫苗接种,包括3剂基础免疫和2剂加强免疫。

  2. 青少年和成年人免疫: 对于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完成3剂次接种;对有免疫史的人群,建议每10年加强1剂次。

  3. 老年人接种: 建议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实际发生外伤前按自愿原则接种3剂次疫苗,至少接种1剂次以提高保护水平。

  4.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应根据个人外伤风险和既往免疫史综合评估是否进行暴露前预防。

实施挑战和建议:尽管我国在儿童破伤风免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成人高风险人群中的疫苗接种率仍有待提高。为此,专家建议加强破伤风的监测,完善疫苗接种服务的可及性,提升医务人员和公众对破伤风预防的认知。

点击图片查看文献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板块,静待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