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潭,南岛语族的“起锚之地”。

7000年前,刀耕火种的新石器时代,南岛语族先民在平潭繁衍生息,以岛为家、以海为伴。他们驾着独木舟沿着洋流扩散迁徙,开启了征服太平洋的伟大航程,这比哥伦布环球航海早了数千年。

东南卫视“海洋季风”通栏节目带,6月13日18:00《心中有片海》,随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一同了解这段蔚蓝秘史。

2024年3月,平潭的壳丘头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让平潭又一次广受瞩目。

在本集《心中有片海》中,节目组有幸走近了南岛语族研究学者、壳丘头遗址群背后的“推手”——范雪春,聆听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年的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但对于范雪春来说,却是一场与史前文明、南岛语族文化的不解之缘。

从“小范”到“老范”,他的身份和角色发生了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对考古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年前,范雪春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考古学者,奔波在田间地头,足迹遍布平潭的各个角落,探寻着壳丘头遗址群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范雪春在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中,第一次接触到南岛语族这个概念。

当时,来自哈佛大学的华裔教授张光直来到福建博物馆参观学习,他认为壳丘头出土的文物与台湾大坌坑的文物有许多的相似之处。由此出发,他向范雪春介绍了“南岛语族”这一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学家 张光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的时候,张光直的学生焦天龙博士与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罗莱教授正式来到福建,与范雪春合作研究福建东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及航海术课题。

他们花了10年的时间对分布在福建沿海的多个史前遗址群做了大量发掘,并在2010年将这些年的心血整理成了一本31万字的学术专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天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雪春与罗莱

除了学术研究,老范还极力推动平潭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的建设,致力于南岛语族文化的推广和交流工作。

2019年,刚刚从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退休的老范,马不停蹄地来到平潭,开启了自己考古事业的“第二春”。

他每天驻守在基地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做“讲解员”,接受媒体的采访,成为了大众了解南岛语族文化的“窗口”,平潭史前文化的“代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古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发现。尤其,你能够填补一些空白的话,那就感觉非常激动。我们刚开始做南岛语族研究工作时是很不容易的,没钱、没人,但是我觉得很重要。过去,我们中国考古界也好,史学界也好,始终是把黄河流域跟长江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所有周边的文化都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附属。我认为这样有点不对,实际上整个中北亚地区的史前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我觉得,应该是站在太平洋视野下来放眼整个中华文化。”范雪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范的话语平易近人,他的故事生动有趣,让人动容。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考古不仅是一项科学事业,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责任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周四18:00,东南卫视“海洋季风”通栏节目带,15分钟人物访谈专题片《心中有片海》,着力打造文体行业人物志,每集聚焦一个(群)海洋文化代表人物,从其人生经历看见相关海洋运动行业的发展,展现福建海洋文化中激情与动感的一面。

编辑 | 陈亦阳

主编 | 吴怡吟

监制 | 王丽明

读完点个【在看】